留园首页  新闻速递首页  热评新闻榜  新闻评论公告  72小时神评妙论  即刻热度新闻 
评论人:xxiaomatu [品衔R2☆]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2年08月25日 14:33:00 【回复】
 回复470楼:: 就1960年一年发生了这种事,其他年份都没有?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不可能。
而且这里直接统计的就是死亡和出生人口。而不是什么人口的增长和减少。1960年比正常年份有多出的1000万超额死亡。
中国统计部门公布的人口出生和死亡数据 (单位:万)[69]
年份 出生人数 死亡人数 时期 出生人数合计 死亡人数合计
1954年 2245 779
1955年 1978 745 1954—1956年 6199 2230
1956年 1976 706 1955—1957年 6121 2139
1957年 2167 688 1956—1958年 6048 2175
1958年 1905 781 1957—1959年 5719 2439
1959年 1647 970 1958—1960年 4941 3444
1960年 1389 1693 1959—1961年 4224 3602
1961年 1188 939 1960—1962年 5037 3298
1962年 2460 666 1961—1963年 6602 2289
1963年 2954 684 1962—1964年 8143 2152
1964年 2729 802
   
↓↓↓ 共 2 条评论 ↓↓↓
评论人:greatfool [☆专骂汉奸1450☆]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2年08月25日 14:40:15 【回复】
198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历年户籍人口数字,从1954年到1959年,还有1962年及以后,每年都增长1000多万,唯独1960年减少1000万,1961年减少348万。
于是1984年美国人口学家科尔据此宣称“1959-1961年中国饿死2680万”,此后中外很多人不断加码,变成了3000万、4000万,甚至有说8000万的(八十年代同期,美国人也炮制了“苏联大饥荒饿死上千万”的传言,而且也被加码到几千万,其实都是为里根政府和平演变的策略服务罢了。但有很多苏联人真信了,大大促进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国内也有人声称“光安徽省的所谓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万”“非正常死亡人口达数千万”。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1960年户籍人口减少1000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真的是饿死的吗?
(一)
列一下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年鉴》(1983)的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年增长人口数据:
1958年是65994万、1909万、883万、1341万。
1959年是67207万、1650万、981万、1213万。
1960年是66207万、1392万、1684万、负1000万。
1961年是65859万、1197万、944万、负348万。
有个关键的问题,这些同一来源的数据都自相矛盾:年增长人口数,为什么不等于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呢?
比如1960年出生人口1392万,死亡人口1684万,人口增长应该是负292万,怎么会是负1000万呢?
1961年出生人口1197万,死亡人口944万,人口增长应该是正253万,怎么会是负348万呢?
显然这两年的死亡人数并不足以导致户籍人口数字减少这么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再看前面两年:
1958年出生人口1909万,死亡人口883万,人口增长是1026万,不应该是1341万,也就是说户籍上平白多出了315万。
1959年出生人口1650万,死亡人口981万,人口增长是669万,不应该是1213万,也就是说户籍上平白多出了544万。
再往前,1956年和1957年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即户籍人口增长比自然增长(出生减死亡)平白多了。这四年平白多余增长的人口数字加在一起,是1162万。
据数学教授孙经先分析和估算,解释了这些矛盾的来源——这些平白多出的数字,就是重报户籍导致的。
五十年代的城市户籍制度相对严密,但农村户籍存在很多漏洞(1953年就开始建立户籍制度了,但1958年1月9日才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由于大跃进的耽误,到1959年下半年才实行。在实行之前,人口迁徙是可以不缴验迁移证的,也就可以不办户口迁出手续——这就导致你在原居住地没有注销户籍并办理迁移证,也可以到新居住地登记新户籍,这样你就有两个户籍了)。五十年代工业化和大跃进运动期间,有3010万农村人口迁移到市镇,农村户籍转为市镇户籍。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重报了户籍。后来1960年大饥荒,市镇养不了太多人了,国家又动员3000多万人回到农村。这些回到农村的人,按理说应该是注销市镇户籍、登记农村户籍,但又有很多人漏报了户籍。
比如,五十年代有一个人某甲从农村迁移到市镇,登记了市镇户籍,且没有保留农村户籍。1960年某甲迁回了农村,注销了市镇户籍,登记了农村户籍,于是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人口数字就不会发生变化。国家统计局以为人们都是某甲这种“老实人”,但其实并非如此。
再比如,五十年代有一个人某乙从农村迁移到市镇,既保留了农村户籍,也登记了市镇户籍,这样就可以拿两份配给,但是平白多出的这一个市镇户籍就成了国家统计局以为的一个人口增长了。1960年某乙迁回了农村,市镇户籍就少了一个,但农村户籍并没有增减,于是196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全国总人口就少了一个。
再比如,五十年代有一个人某丙也是从农村迁移到市镇,登记了市镇户籍,且没有保留农村户籍。1960年某丙迁回农村,虽然注销了市镇户籍,却不肯在户籍上也变回农村人,而是等待着回到市镇的机会,于是196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全国总人口又少了一个。直到1965年到1979年之间,某丙才重新在市镇或农村登记了户籍。
可以看到,无论是像某乙这样重报过户籍的人,还是像某丙这样没有重报户籍、但漏报了户籍的人,都会导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字因为死亡之外的原因而减少。
那么某乙这样的人有多少呢?还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1956年到1959年市镇迁入人口合计3010万,而农村迁出人口合计1938万,两者相减是1072万,
  1 
评论人:greatfool [☆专骂汉奸1450☆]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2年08月25日 14:34:59 【回复】
:
198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历年户籍人口数字,从1954年到1959年,还有1962年及以后,每年都增长1000多万,唯独1960年减少1000万,1961年减少348万。
于是1984年美国人口学家科尔据此宣称“1959-1961年中国饿死2680万”,此后中外很多人不断加码,变成了3000万、4000万,甚至有说8000万的(八十年代同期,美国人也炮制了“苏联大饥荒饿死上千万”的传言,而且也被加码到几千万,其实都是为里根政府和平演变的策略服务罢了。但有很多苏联人真信了,大大促进了苏联解体的进程)。
国内也有人声称“光安徽省的所谓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万”“非正常死亡人口达数千万”。
那么真相是什么呢?1960年户籍人口减少1000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真的是饿死的吗?
(一)
列一下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年鉴》(1983)的户籍人口、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年增长人口数据:
1958年是65994万、1909万、883万、1341万。
1959年是67207万、1650万、981万、1213万。
1960年是66207万、1392万、1684万、负1000万。
1961年是65859万、1197万、944万、负348万。
有个关键的问题,这些同一来源的数据都自相矛盾:年增长人口数,为什么不等于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呢?
比如1960年出生人口1392万,死亡人口1684万,人口增长应该是负292万,怎么会是负1000万呢?
1961年出生人口1197万,死亡人口944万,人口增长应该是正253万,怎么会是负348万呢?
显然这两年的死亡人数并不足以导致户籍人口数字减少这么多。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再看前面两年:
1958年出生人口1909万,死亡人口883万,人口增长是1026万,不应该是1341万,也就是说户籍上平白多出了315万。
1959年出生人口1650万,死亡人口981万,人口增长是669万,不应该是1213万,也就是说户籍上平白多出了544万。
再往前,1956年和1957年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即户籍人口增长比自然增长(出生减死亡)平白多了。这四年平白多余增长的人口数字加在一起,是1162万。
据数学教授孙经先分析和估算,解释了这些矛盾的来源——这些平白多出的数字,就是重报户籍导致的。
五十年代的城市户籍制度相对严密,但农村户籍存在很多漏洞(1953年就开始建立户籍制度了,但1958年1月9日才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由于大跃进的耽误,到1959年下半年才实行。在实行之前,人口迁徙是可以不缴验迁移证的,也就可以不办户口迁出手续——这就导致你在原居住地没有注销户籍并办理迁移证,也可以到新居住地登记新户籍,这样你就有两个户籍了)。五十年代工业化和大跃进运动期间,有3010万农村人口迁移到市镇,农村户籍转为市镇户籍。在这一过程中,很多人重报了户籍。后来1960年大饥荒,市镇养不了太多人了,国家又动员3000多万人回到农村。这些回到农村的人,按理说应该是注销市镇户籍、登记农村户籍,但又有很多人漏报了户籍。
比如,五十年代有一个人某甲从农村迁移到市镇,登记了市镇户籍,且没有保留农村户籍。1960年某甲迁回了农村,注销了市镇户籍,登记了农村户籍,于是国家统计局统计的人口数字就不会发生变化。国家统计局以为人们都是某甲这种“老实人”,但其实并非如此。
再比如,五十年代有一个人某乙从农村迁移到市镇,既保留了农村户籍,也登记了市镇户籍,这样就可以拿两份配给,但是平白多出的这一个市镇户籍就成了国家统计局以为的一个人口增长了。1960年某乙迁回了农村,市镇户籍就少了一个,但农村户籍并没有增减,于是196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全国总人口就少了一个。
再比如,五十年代有一个人某丙也是从农村迁移到市镇,登记了市镇户籍,且没有保留农村户籍。1960年某丙迁回农村,虽然注销了市镇户籍,却不肯在户籍上也变回农村人,而是等待着回到市镇的机会,于是1960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全国总人口又少了一个。直到1965年到1979年之间,某丙才重新在市镇或农村登记了户籍。
可以看到,无论是像某乙这样重报过户籍的人,还是像某丙这样没有重报户籍、但漏报了户籍的人,都会导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数字因为死亡之外的原因而减少。
那么某乙这样的人有多少呢?还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1956年到1959年市镇迁入人口合计3010万,而农村迁出人口合计1938万,两者相减是1072万,
  1 

1234567891011下一页


用户名:密码:[--注册ID--]

新闻评论原文:
暂 时 还 没 有 上 榜 的 热 门 点 评
获赞最多的网友评论,将自动推送到留园神评妙论荟萃  



[ 留园首页 ] [ 留园条例 ] [ 广告服务 ]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C) 6park.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