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中日诺奖数量差距太大了,真相远比想的复杂(图)



每年10月诺贝尔奖陆续揭晓,总会在中国舆论场激起一片涟漪。今年的结果中,有两条信息格外引人关注:在六大奖项中,除文学奖与和平奖外,其他奖项均有美国学者获奖;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和北川进分别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化学奖。这不禁让许多人再次发问:为什么今年又没有中国人获奖?为什么日本又能斩获诺奖?诺贝尔奖的评选到底公平吗?



2025年10月6日星期一,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诺贝尔大会现场,屏幕上展示着玛丽·E·布伦考、弗雷德·拉姆斯代尔和坂口志门三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的照片。(图源:美联社)


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反映出几个基本事实。首先,必须承认,西方国家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依然实力雄厚,杰出学者辈出,中国在这方面确实存在差距。日本人连续获奖的现象,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应当保持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

日本的情况则较为特殊。近年来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学者,其研究成果大多可追溯至二三十年前。这离不开日本上世纪70至90年代国力上升期的持续投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日本政府推出《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明确提出“50年内培养3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日本已有22位科学家获得自然科学类诺奖,这无疑是对其长期科研投入的一种肯定。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在西方对中国崛起心存警惕的背景下,不能完全排除其有意通过奖项分配来平衡国际印象的可能性。

此外,日本也积极推动本国科研成果的国际交流,其中自然也包括与诺贝尔奖委员会的接触。

这就引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日本学者屡获诺奖,除了科研实力之外,是否也与其和评委会的沟通有关?更重要的是,这些获奖成果能否真实反映日本当前的科研与产业水平?如果基础研究投入巨大,却在产业竞争上节节败退,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否可持续?



位于东莞松山湖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图源:中新社)

诺贝尔奖是对过去科研成果的认可,其中难以完全排除人为因素。近年来诺贝尔奖的非科技类奖项争议越来越大,和平奖与文学奖的名声已经臭了。

相比之下,物理、化学及生理学或医学奖仍保持着较高的声誉,这也是诺贝尔奖最后的“底牌”。但基础理论研究的价值,不应是少数权威的意见决定的,最终还是要体现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上。如果研究成果离实际应用越来越远,那么诺贝尔科学奖的声誉也将面临挑战。



2022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图源:美联社)

中国人无需过度焦虑,对诺贝尔奖不必过分看重。这个奖项本质上是西方主导的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必然服务于西方的战略利益。而中国与西方在战略利益上存在冲突,这就决定了中国在这个体系中的地位难以快速提升。如果未来在某些关键领域,中国能够形成压倒性优势,那比任何奖项都更具说服力。正如成吉思汗强大时,又何须在意其他汗国的评价?

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推动产业、科技、军事、社会制度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进步。我们只需坚定走好自己的路,稳步向前,至于他人的评价,不妨任其自然。
Advertisements
评论人:elseye [★看山人★]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肯定是多方面原因,也一定有纯技术、研发方面的因素,但是,即便如此,也一定有“美国队可以重赛,中国队只能认倒霉”的因素,所以,我真不觉得一定要得个什么诺贝尔奖,相比之下,中国富强,人民安康,不要混成印度那种听上去美得冒泡的民主大国才是正道。
2025年10月14日22:35
评论人:LLC [★★逗粉红玩★★]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葡萄真酸
2025年10月14日22:03
评论人:stock2000 [☆★★声望品衔11★★☆]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就同西方的大外宣一样, 诺贝尔奖也免不了成为工具之一。
2025年10月14日22:27
评论人:jujubi [★骂脏话被屏蔽★]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中国搞的都是应用领域的研究,那种马上能赚到钱,或出成果有助职位晋升的那种研究。
2025年10月14日22:22
评论人:livedoor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要什么诺奖?天朝不是有孔子和平奖吗?面向全世界发禁评奖不就完了?
2025年10月14日22:35
评论人:屡教不改 [☆★食脑虫祖★☆]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奇心和求真的原始欲望。如果科研的人总要担心自己研究方向和结果会不会有背政府指引的道路,那就大大限制了思路。如果说诺贝尔委员会有偏见,那也是在文学奖和和平奖上。
2025年10月14日22:28
评论人:ppplu [★皮皮皮鲁★]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稀土提炼,拓扑材料,量子计算,原子催化,大型粒子观测。。。
中国本土够获奖资格的科学家当然存在,但是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本土获得这个奖是政治不正确。让西方人放下脸面亲口承认你的实力,需要再给他们一点点时间,我们再多一些耐心和积累。中国人有十几亿人,做科研是我们的强项。
2025年10月14日23:22
评论人:mozarttennis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7楼:伟大的阿Q精神永存
2025年10月15日1:26
评论人:话你知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金灿荣的孩子们还在美国吗?
2025年10月15日0:19
评论人:jpeagle [♂★坚若磐石★♂]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洗地的方式是把水搅浑。
就凭这样的逻辑,中国更难获得诺贝尔奖。

2025年10月15日0:17
评论人:五十而立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中国GDP是日本的5倍,愿意用多出的4倍来换取日本的诺奖数量吗?
2025年10月14日22:08
评论人:netcamel [☆★★声望品衔11★★☆]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目前的最重要目标是,
不断提高普罗大众的生活水平,
到了一定层次后,
什么都会有的。
2025年10月14日23:00
评论人:五十而立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5楼:日本保持了44年的GDP第二名的头衔在2010年被中国夺取。现在中国是日本的五倍,这是事实。
中国的理科人才很多。
中国拿奥数奖项的数量很多。
中国的足球踢不过日本。
这些都是事实。
经济实力还是想象力,你要哪个?
奥数奖项还是足球进球数量,你要哪个?
2025年10月15日0:52
评论人:nanyouzi [品衔R2☆]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9楼:中国GDP是日本的5倍
中国的人口还是日本的7倍呢,
人均GDP基本旗鼓相当
人均纯收入不到人家的1/6?
余下的 5/6 钱去那了?
.................
综上下所述:
如果中国社会仍能维持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二三十年后聪明的中国人将开始拿奖拿到手软
2025年10月15日0:36
评论人:jkl022022 [☆不搭理人渣☆]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如果诺贝尔奖仍能维持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二三十年后中国将开始拿奖拿到手软
2025年10月15日0:01
评论人:BBC12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5楼:金大骗子应该获得今年 ‘孔子和评奖’
=================================
[6楼]评论人:屡教不改 [☆★食脑虫祖★☆]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发送时间: 2025年10月14日 22:28:42 【回复】
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好奇心和求真的原始欲望。如果科研的人总要担心自己研究方向和结果会不会有背政府指引的道路,那就大大限制了思路。如果说诺贝尔委员会有偏见,那也是在文学奖和和平奖上。
2025年10月14日23:56
评论人:anferneefeng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楼:葡萄真酸?自己用美国爸爸的chatgpt查查,中国和日本,哪个科技实力更强,结果可能会让你大跌眼镜!
2025年10月14日23:35
评论人:玻璃砂 [☆★★声望品衔11★★☆]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26楼:说事儿就说事儿 提足球干吗~~~~
2025年10月15日3:39
评论人:我爱猪猪 [品衔R2☆]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金灿荣的发言模式就是先悄咪咪的肯定差距,最终结论就是意识形态问题+中国比别国好。听过几次他的演讲,反正就是中国不行就是西方意识形态歧视+中国发展好别国嫉妒。
2025年10月15日3:24
评论人:livedoor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已向管理员举报20楼。
2025年10月15日0:44
评论人:赤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大多数人是指望着拿奖来证明自己的。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朗道出车祸后,诺贝尔奖赶快给朗道发奖。
就怕人没了,发不了。
之前爱因斯坦都没有因为相对论拿到诺贝尔奖,就已经很丢人了。
2025年10月14日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