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学 © Charles Krupa / AP
美国国土安全部(DHS)于5月22日正式宣布,撤销哈佛大学参与“学生与交流访问学者计画”(SEVP)的资格,禁止该校自2025-2026学年起招收国际学生。此举迫使近6,800名来自全球140多国的在校外籍生须转学,否则将失去合法居留身分。
国土安全部长诺姆(Kristi Noem)在致函哈佛国际事务主管的信中表示,该校“失去招收外籍学生的特权”,理由是哈佛“未提供涉及国际学生的抗议纪录”、“持续容忍校园暴力”,以及“推行带有种族歧视的多元平权政策”。信中列出恢复招收外籍生的先决条件,包括提供抗议活动影音资料、纪律处分记录与学生背景资讯,限期72小时内完成。
美联社报道,美国政府有权决定谁可以入境,其中国土安全部负责监督哪些大学参与学生交流和访问计画。根据国土安全部说法,预计在本学期完成学业的哈佛学生将获准毕业,尚未完成学业的学生需要转学到另一所大学,否则他们将失去留在美国的合法许可。
哈佛随即发表声明,谴责此为“非法且报复性”的行政行动,并强调将“不遗余力保护国际学生及学术自由”,并说不接受“政治施压”,正在协助受影响学生寻求法律协助与学术转移方案。
声明还表示,哈佛大学“致力于保持接待国际学生和学者的能力,这些学生和学者来自 140 多个国家,为哈佛大学乃至整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路透社引述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的数据报导称,2023-2024学年,哈佛大学的国际学生总支出估计为3.84亿美元,透过支付住房、餐饮、零售和其他服务和商品来支持约 3,900 个工作机会。
根据大学统计,哈佛大学在2024-2025学年招收了近6,800名国际学生,占其总招生人数的27%。大学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留学生人数达 1,016 人,成为最大的留学生群体。随后是来自加拿大、印度、韩国、英国、德国、澳洲、新加坡和日本的学生。
哈佛每年自联邦政府获得逾7亿美元研究资金。自4月起,特朗普政府已先后冻结26亿美元长期研究补助,并切断包括国防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等8个机构所支援的4.5亿美元新资金,对医学、公卫、科技等多项研究造成严重冲击。
哈佛校长贾伯(Alan Garber)表示:“这不仅是对学术自由的侵犯,更威胁到我们在对抗癌症、阿兹海默症等领域的重要研究。”
这起特朗普政府对上常春藤高校的战争,外界已十分熟悉。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自2024年大选期间即承诺整顿高等教育,他指控包括哈佛在内的常春藤名校,“成为激进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温床”,扬言要“夺回我们曾经伟大的教育机构”。
2025年1月就任后,特朗普签署一系列行政命令,授权各部会针对推行“多元、平等与包容政策”(DEI)的私立机构发起行动。他并设立“联邦反犹主义工作小组”,针对哈佛、哥伦比亚、纽约大学等十所名校展开审查。
哈佛之所以被视为核心目标,与其在2023年10月加沙战争后校园内爆发亲巴抗议,并引发部分犹太学生声称遭遇歧视与骚扰有关。特朗普痛批哈佛“是美国的耻辱,反犹又亲恐怖份子”,要求学校进行全面治理改革。
白宫于4月11日向哈佛递交8项“改革要求”,其中包括:取消所有多元、平权与包容政策(DEI);实施“纯粹依才能”的招生与聘任制度;禁止任何被判定为“对美国价值观敌对”的外籍学生就读;减少具“激进意识形态”学者在校内的影响力;对中东研究中心、神学院等“意识形态导向”单位进行审计。
哈佛拒绝配合,并于4月21日正式提告,指控政府违宪,并企图以资金勒索控制学术机构决策。
哈佛的坚持虽招致政治报复,却也赢得学界与公民社会广泛支持。 “言论自由与学术权利基金会”(FIRE)发表声明指:“政府要求哈佛交出抗议录音与学生背景资料,是赤裸裸的思想审查与违宪打压。”
民主党籍众议员贾雅帕尔(Pramila Jayapal)直言:“这是专制政权才会采用的手段。”
也有共和党人对此感到不安。美国《国会山报》(The Hill)报道,保守派评论员克里斯托(Bill Kristol)指出:“哈佛的外籍学生对美国原则的理解,恐怕比目前在白宫里的官员还要清楚。”
目前,哈佛已扩大诉讼范围,要求法院中止资金冻结与签证撤销。预计未来几周内波士顿联邦法院将开始初步听证程序。
根据2024年国际教育交流门户开放报告,2023-2024学年,共有近28万名中国学生来到美国,仅次于印度。在2022-2023学年有近29万人,是最大的留学群体。
无论最终判决如何,这场对峙已不再只是哈佛一校之事,是否正如哈佛校长所说,大学的使命不该屈从于任何一个政府,而应肩负起培养独立思考与道德勇气的责任,a这场关乎美国宪法所保障的学术自由、言论权利与政府干预界限的全国性辩论,正要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