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 10~11 点入睡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最低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中风等)每年导致全球近 1800 万人死亡,是当之无愧的“头号杀手”。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入睡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开展了一项大型研究。
这项研究由他们团队利用 UK Biobank(英国生物样本库)数据完成。这个数据库收集了 50 多万人的健康信息,是全世界最庞大的健康追踪项目之一。这其中,有 10 万多人同意戴上一种叫“加速度计”的装置(类似智能手环),连续 7 天 24 小时监测他们的身体活动。
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数据推算出他们的入睡时间、起床时间、睡眠时长和睡眠规律性。与问卷或日记不同,这种方法不依赖主观记忆,更客观、精确。经过筛选和排除(比如去掉已有心脏病、睡眠呼吸暂停的人),最终有 88026 名参与者的数据被纳入分析。
研究人员把这些人分成四组:晚上 10:00 前入睡、晚上 10:00~10:59 入睡、晚上 11:00~11:59 入睡和午夜后才入睡。然后,他们对参与者进行了平均 5.7 年的随访,统计谁在这段时间里新发了心血管疾病(如心梗、中风、心衰等)。
结果发现:一共发生了 3172 例心血管疾病,风险最低的是晚上 10 点–10:59 入睡的那组。相比之下:
过早睡(Kaplan–Meier曲线展示了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随时间推移的情况,并根据睡眠开始时间进行了细分。图源:参考文献 [1]
更有意思的是,研究还发现了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的心血管健康可能更敏感地受到睡眠时间的影响。对于女性而言,无论是过早睡还是熬夜到午夜后,风险都显著增加。尤其是午夜后才睡的女性,心血管风险竟然比“10~11 点”组高出了 63%!

睡眠开始时间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A)总体样本,(B)男性,(C)女性,图源:参考文献 [1]
而对于男性而言,只有“过早睡(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从今晚起,这样睡觉吧
1
把握黄金入睡时段
尽量让自己在晚上 10~11 点之间入睡。避免长期熬夜到凌晨,也不要过早躺床硬逼自己睡。
2
保持作息规律
不要频繁“熬夜+补觉”,规律的生物钟对心脏更友好。
3
改善睡眠环境
睡前少刷手机、避免强光和咖啡因。保持卧室安静、凉爽。睡前做些轻松的伸展、阅读或冥想。
4
别忘了整体健康
睡眠只是心血管健康的一环。饮食均衡、坚持运动、戒烟限酒同样关键。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更需要规律睡眠来减轻心脏负担。
好睡眠,是心脏的守护伞。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我们常常牺牲睡眠去工作、娱乐,但身体的代价是长期累积的。虽然熬夜不等于一定导致心脏病,但“睡个好觉”绝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