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jì红尘妃子笑”:一个有文化的执拗误读(图)

一种特殊的读音,恰恰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人们坚持这个读音,其实也是在和传统文化产生一种连结

近日,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正在热播中,“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的“骑”该读qí还是jì?在网络上又引发了争议。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在这里都读jì,这种搭配几乎固定成了习惯。而且两个读音也有字义区别,读qí表示骑乘,读jì表示一人一马。不过早在1985年公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就对几首古诗的读法做出了规范,“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读qí,而不读jì。“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读xié,不读xiá。



其实将“骑”统一读成“qí”,也自有其理由。将读音进行简化,有助于降低记忆难度,也降低整体的社会沟通成本,不需要记住过多的读音,对于文字普及有相当的意义。尤其是除了古诗文,日常语言中几乎无人会用“一人一马”的意思,jì这个音事实上已从现代语言场景中消失了。2019年时也有专家回应,“骑”字用作名词或量词时古代读jì,用作动词读qí,但如今普通话口语中已经没有这样的区别,因此旧版和新版审音表都规定“骑”统读为qí。

“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统一读xié,也与此类似,也是时代变化的产物。“斜”不是什么多音字,现在读起来觉得不押韵,其实是因为读音发生了变化。还有“一岁一枯荣”和“春风吹又生”,今天读起来不押韵,但古音“荣”和“生”又在同一个韵部。

所以,如果拿汉语拼音,机械地套到古诗文上,为每一个“读音不古”的汉字都保留一个读音,其实也没必要。但现实的争议也无法忽视。规范了40年,为什么很多人的习惯还改不过来?这或许是古诗文的一种无形力量。

“一骑红尘妃子笑”中的“骑”,为什么人们习惯读jì?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是因为它符合格律。

“骑”在《平水韵》中,确实有两个读音:一个是平声(qí),一个是仄声(jì)。在读jì的时候,按平仄来分析这两句,应该是: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上句的“一骑”是“仄仄”,下句的“无人”是“平平”,完全对应,非常严密地符合平仄。“知”是平声,看似和上句也是平声的“红”不对应,是因为格律诗有“一三五不论”的说法,第一、三、五个字可以变调,“知”是句子里的第三个字,所以没有问题。“骑”是第二个字,是格律诗严禁变调的字。如果读qí,就变成了平声,从古诗音韵来说就错了,会产生声调上的不和谐感。

也许现在很多人未必懂平仄,却感到了一种无意识地朗朗上口,而这正是平仄的意义,实现一种声调上的美感。仔细想想,这其实是美妙的事——哪怕不言不语,诗词韵味依然在潜移默化地占据人们的认知,让很多人对jì有着非常执拗的坚持。

这其实是一种时代情绪的反应。今天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了,人们对于简化不再抱有强烈的执念。同时,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敬意,所谓“人是符号的动物,文化是符号的形式”,一种特殊的读音,恰恰是传统文化的一种符号。人们坚持这个读音,其实也是在和传统文化产生一种连结。

从这个角度来说,对于“骑”的读音,是否可以平衡标准和习惯、普遍和特例,为jì留下一些空间,其实也值得讨论。语言文字本来也有“从俗从众”的特征,当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愿意“麻烦一点”,这种试图对文化进行定义的愿望,也不妨被聆听。

也许一个读音不会因为某一次网络讨论而尘埃落定,但这种讨论本身也是有意义的。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人们还会为一个读音而吵得不可开交,这至少说明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仍是那么让人心心念念、牵肠挂肚。
评论人:无视生匪 [♂☆匪割韭赠于非☆♂]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估计以后精“湛”细腻真要给粉红们热爱的萨格尔王改成精“甚”细腻了,还有“赡”养老人,真要改成“瞻养(仰)老人了。
2025年06月19日1:53
评论人:笔明明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圣上怎么念,咱就怎么念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2025年06月18日12:06
评论人:jolly11 [☆★★声望品衔11★★☆]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一qi红尘妃子笑?那意思就变了,变成了青楼纪实了
2025年06月18日10:02
评论人:6520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所以大家都要 宽衣 捅商, 小学生是最纯真的
2025年06月18日9:45
评论人:gxd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一“骑”红尘的读音,和远上寒山石径“斜”还有乡音无改鬓毛“衰”是两个问题。斜本来没有xia的古音,衰也没有cui的古音。只是为了押韵在特定的诗里模拟古音发明了一个读法,也就是所谓的叶韵。
而一骑红尘的ji的读音甚至一直被很多人用到了非常近的时代。改读音的逻辑类似于把呆板的读音从ai ban改成dai ban,把荨麻疹从qian ma zhen,改成xun ma zhen。是因为白读(读错)的人多了,少数服从多数所以把读音改掉了。但争议点在于相当部分的人没有读错,一直读ji,改的莫名其妙。
2025年06月18日7:23
评论人:greentee [☆★声望品衔8★☆]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21楼:那我问你祖宗是谁?习近平吗?
2025年06月18日7:11
评论人:greentee [☆★声望品衔8★☆]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25楼:习近平上台后灭绝了少数民族语言,禁止自治区小学低年级教授本民族语言。内蒙古当时抗议的很激烈,连蒙古国都递交了很客气的外交抗议。语言不从小学,就不是母语了,最多只是外语。
同时习近平进一步消灭汉语方言,再次限制汉语方言节目的播出时间。
现在广东新一代不会粤语的多的是。
2025年06月18日7:10
评论人:azkaban [★品衔R5★]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问题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凭什么有权做此决定?它的权能不能再大点把粤语给废除了?
2025年06月18日6:45
评论人:土豆四十斤 [♂★青衣金剑与正★♂]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读ji 是你们逼着改的,现在又宽衣又解带说免了,不逼你了。又跪一次,真是皇恩浩荡绵绵不绝。
2025年06月18日6:13
评论人:greentee [☆★声望品衔8★☆]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8楼:问题是今上不识字。。。。。。
如果圣上是南唐后主李煜那种文学水平,你跟着读还差不多。
2025年06月18日5:56
评论人:老三老二老大了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无球所谓了,圣上读啥我读啥
2025年06月18日5:52
评论人:greentee [☆★声望品衔8★☆]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5楼:我说的就是你说的。汉语言专业有必要研究这个,因为诗歌要讲究平仄。
但高考没必要专门考汉字读音。现在我都记恨高考第一题就是汉字怎么读,虽然鄙人答对了,但真心觉得没啥意义。
2025年06月18日5:52
评论人:totalfire [☆品衔R3☆]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无所谓,我教汉语,对外汉语时,我就让学生们读“jì”。
还非得让你们这帮土匪们绑架了不成?
2025年06月18日5:43
评论人:zxdongfs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好吧,胳膊拧不过大腿,我在家教我俩孩子学古文古诗词,还是教他们念jì。作名词念jì;作动词念qí。
另外,读jì的本意只是指马,不是所有的马,是专供人骑乘的战马。所谓一人一马是后来逐渐在意义理解上的混淆,传讹了。可能有人觉得本意就是一人一马,那是不对的。有例为证:成语,单人独骑,一个人一匹马。如果骑就是一人一马,再加上单人,岂不成了两个人一匹马了。
古时,骠骑jì将军,是用彪悍的战马来形容战将的勇猛;千里走单骑jì,单单用一匹马来突出关将军的无畏。
2025年06月18日5:39
评论人:戒律暗牧 [★★声望品衔9★★]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1楼:大型拍马逢迎、指鹿为马现场
2025年06月18日5:32
评论人:戒律暗牧 [★★声望品衔9★★]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所以现在是一骑qi绝尘?去你妹的
2025年06月18日5:20
评论人:媚眼瞟瞟 [♀☆★试试有没拉黑★☆♀]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一个字纠结那么多干屁?
应该读鸡,
鸡巴的鸡。
古人平时闲的得很,
就靠钻牛角尖打发日子。
将睾丸形状的荔枝和整天等着挨屌的妃子联系在一起,
就是古人的色情幻想。
2025年06月18日5:03
评论人:greentee [☆★声望品衔8★☆]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威权国家就这样,连汉字读音都要规定死,虽然普遍接受的各种读法完全不影响日常理解(语文专业除外)
出了国才知道,学校里尽量教授通用读音,广播电视也使用通用发音,但并不存在100%正确的读音,因为压根就没有这么个定义,高中毕业考试也并无语音考试题目。
2025年06月18日4:58
评论人:媚眼瞟瞟 [♀☆★试试有没拉黑★☆♀]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荔枝长相像睾丸。
妃子见了心欢笑。
故此,
荔枝一早熟品种名叫“妃子笑”
2025年06月18日4:57
评论人:浮世绘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绝对不是1985年就这样就是上面老大读了错别字,下面也跟着都改了,按错的念了

来自留园官方客户端

2025年06月18日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