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41楼:我来分两部分解答。
第一部分:关于“靖国神社标明”的说法
结论:这个说法不属实,是对靖国神社信息的误读或曲解。
靖国神社的性质:靖国神社是日本神道教设施,其核心是“祭祀”被认定为“为国捐躯”的死者,而不是一个军事历史研究机构。它里面有一个战争博物馆叫“游就馆”,其展览内容以宣扬“日本战争行为正当性”而闻名,历史观存在严重问题,受到包括中国、韩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广泛批评。
神社的“祭神”名单:靖国神社合祀着约246.6万名为日本战死的亡灵。这个名单是按死亡地点和所属部队来整理的,比如在中国战场死亡、在太平洋战场死亡等。它绝对不会、也不可能去按照“被中国国军、共军、苏军击毙”这样的敌对阵营战果来分类统计。
来源追溯:您提到的这组非常具体且对中国方面颇具争议的数字,最早来源于网络文章,后被反复引用,但从未有研究者能在靖国神社的公开资料中找到对应出处。将这套数据安在靖国神社头上,很可能是为了利用“来自对方阵营的数据更有说服力”的心理,增加其可信度,但这在学术上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部分:相对中立的统计数据是怎样的?
在历史研究中,要获得一个被各方公认的“中立数据”极其困难,尤其是对于战场伤亡这种核心军事信息。各方记录都有其局限性和立场。
相对而言,学术界更倾向于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交叉比对和估算:
日方自己的史料:
《陆海军综合年报》:这是日本军方在战争期间内部的统计文件。根据这些档案,日军在侵华战争(1937-1945)中,死亡人数大约在40万至44万之间(这个数字不包括在东北关东军被苏军歼灭的人数,也不包括在缅甸等地被中美英联军歼灭的人数)。
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的《帝国陆军史》 中给出的数字是 78.9万(这个数字可能包含了整个二战期间在所有战场的死亡人数,而不仅是中国战场)。
中方的史料与研究:
中国方面基于战时战斗汇报、缴获文件等进行过统计,但正如之前所说,战时记录不完整,且国共双方统计标准不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的研究是相对权威的。根据其研究,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的主要战果如下(请注意,这是“歼敌”数,包含毙、伤、俘):
八路军:歼敌 12.5万 余人
新四军:歼敌 13.3万 余人
华南抗日游击队:歼敌 2万 余人
合计:约 29.5万 余人
注意:这个“歼敌”数字远大于您提到的“851人”,但也并非全是“击毙”,包含了大量的俘虏和伤兵。
国际学术界的研究:
许多西方和日本的历史学家在研究时,会同时参考中日两方的档案,并考虑到统计遗漏、夸大等因素,进行综合估算。他们通常认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不含东北和缅甸)的死亡人数在30万至50万这个区间内是相对可信的。至于这些死亡由谁造成,则很难精确细分。
总结与客观认识
数据不可信:您最初提到的那个精确到个位数的、并声称来自靖国神社的数据是不可靠的,不应作为学术讨论的依据。
全局视角: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战争。正面战场(主要由国民党军队承担)和敌后战场(主要由共产党军队承担)是战略上的分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用击毙日军的具体数字来片面地贬低任何一方的贡献,都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中立数据的本质:所谓“中立”数据,并非一个确切的单一数字,而是一个基于多方史料交叉验证后形成的估算范围。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日军在中国战场的死亡总数(不含东北对苏作战)大约在 40万人左右。这个巨大伤亡的背后,是全体中国人民、所有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
希望这个回答能帮助您更清晰地认识这个问题。历史研究重在实事求是,基于可靠的史料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