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357楼::
你也可以说好个毛,但是任何离开context的讨论都没有意义。
1)首先没有完全抗灾的工程。不管靠水密门还是最初选址,都已一个抗灾限度。水密门也是有极限水冲压力的。谁能论证453mm降雨量不会草掉台北捷运的水密门?你能?
2)再次,你忽略了工程最初的选址,台北地铁有水密门不代表更先进,也可以说是工程师一开始选址的时候没有选择,水密门是不得已。郑州的站点水密门,不代表缺陷或者腐败(当然我不排除这个可能性),只是在有限知识的论证下水密门是不需要的,当然这不代表一定是对的,只是工程上大家接纳了一个风险而已。
3)任何工程都是一个不断通过lesson learnt再升级的过程,包括台北地铁,也是淹了才搞:
“經過民國90年納莉颱風後,臺北捷運對整體系統再作檢討,並採取下列改善措施:
1. 臺北捷運後續路網各廠站之防洪標準,由200年重現期洪水位加50公分出水高度提高為110公分,並以納莉颱風淹水位複核,擇其大者作為防洪保護標準。
2. 與捷運系統連通之人行道、聯合開發大樓及其他交通設施之地下交接處設置水密門”
台北是自己吃了教训才升级的,不好回头指责相对是新手的河南。基建狂魔是没错,但是基建狂魔也还年轻。
4)你还好意思说纽约地铁1895年的哈,100多年了升级更换,本身就是个耻辱,本身就是忽略纳税人的需求,用你的话说,就是“这不是高科技,就看你有没有心!”。很显然,美国政府没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