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22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投入数百亿美元 中俄为何始终没有先进联合装备问世?

新闻来源: 军武次位面 于2023-09-18 7:49:45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随着持续多年的中俄CR929联合客机项目,演变成中国独资的C929,双方在民航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告一段落。平心而论,当C919落地后,CR929其实就已经变得可有可无,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中国对俄方的需求都不迫切,为此付出的代价却很沉重,最终各走各路也还是不错的结局。有意思的是,中俄这30年来的合作项目很多,但最后能走到量产的却屈指可数。


▲C919的成功本身就是中国民航的巨大进步

90年代初苏联刚解体时,上千家原苏联军工企业陷入困境,破产倒闭比比皆是,侥幸活下来的也积极拓展国际业务,许多以前根本看不上眼的小单子,甚至都成为救命稻草。其中几家顶尖航空企业,都和当时正研发歼-10的611所有所接触,干了一些“小活”,不过受制于歼-10严格的保密机制,这种接触极其有限。相比之下,当时仍由132厂下属设计所负责的“超七”(即后来的“枭龙”),则由于外贸属性灵活很多。因此,境遇窘迫的米格设计局,很快受邀参与“超七”的完善,并提供了米格-29的发动机——RD-93,作为美国格鲁曼退出后,“超七”新的动力来源。然而,当时132厂下属设计所资源有限,无力长期支付报酬,米格设计所也不愿意自负盈亏参与“超七”,于是合作只持续很短时间就结束了。



▲“枭龙”至今依然使用俄制RD-93系列发动机

后来腾出手的611所插手“枭龙”,以一手精妙的DSI进气道设计,解决了困扰十多年的机头配重问题,原“超七”设计团队也并入611所。俄方参与“枭龙”的唯一痕迹,就是现在依然在“枭龙”上咆哮的RD-93发动机(最新版枭龙Block3搭载的是RD-93MA)。短暂地参与和直接向中国提供发动机的模式,使得外界一般不将“枭龙”视为,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三方联合研制。而90年代末的苏-30MKK,原本也有联合发展的机会(像同时期的苏-30MKI就被称为俄印联合开发),但最终却是以中国提出要求、提供资金,俄罗斯独自完成设计、生产并交付的模式完成。因此,在双方军事贸易早期,并没有真正的联合研发项目落地。



▲苏-30MKK其实没有联合发展的实质

歼-11A虽然一直被称为是国产仿制苏-27SK的作品,但其却真的是“两国联合制造”。歼-11A性能直接对标第二批苏-27SK,在设计上没有什么变化余地,国内当时主要是希望通过组装生产掌握制造技术。经过谈判后,最终达成的协议是,俄方提供机体、雷达、发动机以及核心航电,剩余部分由中国自己生产,并且可以逐年调高自产零部件比例。因此,最终出现的歼-11A技术源自俄罗斯,而且核心部件也由俄方供应,剩余部分自己生产,这基本与印度生产苏-30MKI的模式一致。虽然说缺乏双方一起设计的部分,但这其实已经是中俄在军事领域合作最深入的例子。



▲还在服役的歼-11A同时使用了中俄零部件

在这之后,中俄伊尔-76/78大单原本是个很有前景的合作项目,即使在运-20A、运油-20完成量产的今天,伊尔-76/78外购失败依然让人遗憾。这份足以帮助俄罗斯重建大型运输机产线,也能让中国提前近10年组建大型空中加油机队伍的合作协议,终止在卖家少数目光短浅的人手中,也实质性结束了中俄持续10多年的军贸热潮,属实可惜。而从那至今,两国实质性的合作项目中,比较有分量的就剩下CR929和AHL。现在前者已经不复存在,变成国内独自完成,后者恐怕也没有什么发展前景了。



▲后来中国到2016年才从乌克兰获得3架伊尔-78

这些年国内从俄罗斯购入的武器装备不少,少数是特殊情况下直接采购,比如苏-27SK/UBK、苏-35SK以及“现代”等,绝大部分是由中国出需求,俄方完成适应性改造后交付,例如“基洛”636、苏-30MKK、S-300PMU2等。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双方具备深入合作,开发更先进装备的可能,但始终都没有成为现实。苏霍伊在21世纪初发展T-50时,曾对外邀请参与方,不少观点都认为是国内以资金换隐身技术的良机,但最终结果却是歼-20A和苏-57性能、产量的全面差距。有意思的是,俄罗斯和印度真正完成了几项装备的联合研发,比较典型的就是“布拉莫斯”系列超音速导弹。



▲俄印联合发展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

归根结底,俄罗斯方面对于合作项目,更多的是将自己定性为技术输出,合作方提供资金、获得成品,几乎无法获得核心技术,其实依然是向俄方采购装备,只不过挂了一个“联合开发”的好听名头。这种方式印度可以接受,但中国无法接受,或者说不太愿意搞这种名不副实的项目。CR929和AHL依然没有脱离这个圈子,只不过当时国内在这两个领域积累实在太差,才不得不打破多年惯例,尝试从头开始联合研发。从结果来看,C919稳步推进,CR929联合俄方的意义微乎其微,再加上国际局势的变化,合作中止太正常不过。AHL目前在国内没有竞争者,但直-20的成功,已经证明了国产先进直升机的水平,再加上军方对重型直升机的需求没有那么急迫,其未来还真不看好。



▲直-20问世代表中国直升机技术的飞跃

每年全球都要诞生不少国际合作项目,涉及领域也很多,但在军事领域,全球这些年下来也就欧洲弄成了几款实质性合作装备,其他地区能成功的屈指可数。中俄在这一块的合作表现欠佳,并不是某些人的阻碍,而是两个大国的实质性军事合作,天生就存在难以逾越的困难,这个问题即使现在,依然存在。

			
网编:和评

鲜花(1)

鸡蛋(1)
22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热门评论当前热评  更多评论...
评论人:阴离子[♀★钓不着鱼岛★♀][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09月18日7:52 回复
普京瞧不上包子,包子郁闷呀
7   4
评论人:dingding6[★品衔R6★][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09月18日7:59 回复
俄罗斯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自然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还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线。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一样。
32   5
评论人:我是路过[★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09月18日8:05 回复
中俄的联手是因为有美国存在,如果没有美国,中俄迟早会打起来。
17  
评论人:xiaoss188g[☆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09月18日8:20 回复
中国说自己超高音速导弹领先,突然发现几十年前印度已经有这个技术了
4   4
评论人:我得道你升天[☆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09月18日9:40 回复
没有像美国盟友的主从关系,自然没有联合产品
美国的盟军们出钱出力,美国独占技术和分配权
然后美国的盟军们再花钱从美国买联合产品
哈哈哈
就像所谓美国的所谓联合同盟国们
就是美军驻军到盟国,盟国还要付费养美军
然后盟国上交军队指挥权,情报外交权
然后经济和政治主权给美国控制
-
没有像美国这样的"盟国",哪来的联合军工品
6  
评论人:那就好好生活[★品衔R5★][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09月18日9:36 回复
因为美国印刷并投入了万亿美元?
8  
评论人:五谷不分[☆品衔R4☆][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09月18日9:15 回复
大国都不傻,普遍都倾向于远交近攻。中国最接近亡国的时候不是抗日战争,而是北面苏联人钢铁洪流的大兵压境。同样,俄罗斯对中国也格外忌惮,但凡有点选择,绝不会帮助中国发展。
所以现在俄罗斯顶在前面,作为中国的肉盾跟西方死磕,中国简直是一石二鸟,没事还赚点小钱钱,爽的飞起。
17   1
评论人:ny阿伟[♂☆★★声望品衔11★★☆♂][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09月18日13:58 回复
 回复18楼:中国经济周刊
9月10日,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贺东风介绍了“中国大飞机的创新发展”。
贺东风介绍,中国的大飞机在创新中成长和进步,经过15年的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ARJ21支线客机、C919中短程窄体客机以及C929中远程宽体客机的产品谱系。
C919航程5555公里,去年9月份取得了中国民航局的型号合格证,交付了首家客户,今年5月28日实现了商业运营。目前交付了2架飞机,订单已经达到了1061架。
 
评论人:Ewq123ewq[☆品衔R3☆][个人频道][个人动态] 2023年09月18日11:43 回复
哎呦我去他妈的,这共匪穷逼国才花了区区几百亿,就开始做大梦了。这穷逼真他妈不是吹的
1   1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网际谈兵】【军事纵横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海外生活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