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领导牵手门”:舆论反腐不能沦为网暴羞辱(图)
新闻来源: 北京日报 于2023-06-08 5:01:50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国企高管牵手异性逛街”一事仍在发酵,其中涉事女子引发大量关注。不过,除了对腐败问题、公序良俗的追问,很多讨论都是冲着桃色花边去的,某些言行显然过界。
在无数“吃瓜”言论中,有人对女子衣着外貌评头论足,言辞中满是黄色羞辱;有人深扒其个人信息,还鼓动加群肆意传播照片;网传视频上的同款连衣裙也被挖了出来,买家秀下种种评论不堪入目……更令人瞠目的是,“免职裙”“多巴胺情侣装”等词条莫名其妙被拱上热搜,一时间,诸如“减肥变名媛”“领导眼光好”等三观稀碎的言论充斥热门广场。这不禁令人发问,这究竟是抓现行的网络反腐,还是无意识的网暴狂欢?
对于此种怪象,有人不以为然,称“犯事在先还说不得吗?”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明面上的辱骂,还是拐着弯的嘲讽,某种程度上都已形成了一种变相网暴。此外,侵犯隐私等行为更涉嫌违法,这一点并不因对象是谁而改变。
就事件本身而言,虽然以“街拍”这种看似娱乐化的方式曝光,但本质却是关涉国企干部作风的严肃问题。目前,涉事两人皆已被停职,纪检部门正在展开调查。这种时候,公众更应当关注的是,违规违纪是否属实,背后有无其他腐败问题,后续进行何种处理,等等。一味盯着裙子衬衫,瞎编风流韵事,只能造成舆论失焦、警醒失效。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网络舆论监督,需要什么样的网络舆论生态,热闹之后还需要更多冷思考。诚然,热点事件当前,质疑、调侃、批评都可能成为推动问题解决的力量;但也要看到,一旦“猎奇心理”“猛料思维”占了上风,很容易将公共视角拉向狗血低俗。杜绝跟风起哄,保持理性思考,注重文明表达,是网络时代应有的媒介素养。
当然,“注意力去哪儿”也需要引导。不难发现,某些靠流量为生的自媒体营销号格外热衷转移重点、炒作细枝末节,稍不留神就能设置出一串“劲爆”议题,掀起各方互撕谩骂。对此,平台应该拿出约束手段、屏蔽措施,决不能看着热度偷着乐,还时不时在背后推波助澜一把。
网编:空问站 |
|
61 条 | |||
|
|||||
这是专业团队干的
不是原配雇的 就是对手雇的 玩这种把戏 没什么意思 反腐败 应该有制度作为保证 不是一时兴起 搞个专业团队 抓小三
操他妈的北京日报,轻描淡写,本末倒置。。。
对有权势的领导,竟有一种兔死狐悲,推人及己,惺惺相惜的感觉。。。 不要个碧莲
回复17楼:莫言:人性的丑陋就是,在无权、无势、善良的人身上挑毛病,在有权、有势、缺德的人身上找优点。
当无权、无势、善良的人,受到伤害的时候,却还要站在所谓的道德至高点上,假惺惺地劝说无权、无势、善良的人,一定要忍耐,一定要大度。
没权没势善良的妈妈,孩子被碾死了:不可以恶意闹事
有权有势缺德的领导,奢侈情人暴光:不可以网曝羞辱
共产党官员占据着权力和资源,搞出下三滥的事不许他人议论、嘲讽、表达愤怒?对普通人网曝党媒倒是挺支持的。
cnm,不要脸得北京日报。
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个你麻痹。 武汉网暴没见你出来发声,只看到领导受点“委屈”时候你在那里装逼 ! 深圳孙女坑爷的事,到现在都查不出来,你怎么不出来说两句?? 本质都是和领导“沆瀣一气“而已,装你麻痹 |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生活原创】【三叶原创】【留园网事】【生活百态】【婚姻家庭】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