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财经·军事 | 生活·家庭·娱乐 | 体坛·历史·科技 | 摄影·旅游·文化 | 移民·教育·就业 | 数码·健康·奇闻 | 社区·评论·问卷
留园网首页 · 新闻速递首页 · 【繁體閱讀】 【网友评论:30 条】 【 热评新闻排行 】 【 热门新闻排行 】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 【 72小时神评妙论 】   

从“祖国母亲”到“中国爸爸” 政权“男性化”增多

新闻来源: 端传媒 于2023-02-26 14:23:01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有评论认为,近年来中国民族主义里对国家和政权的“男性化”想象开始增多。“祖国母亲”是没有主体,也没有实体的想象,而“祖国爸爸”对应有实体的政权,它象徵着警察、军队、外交部、政治局、乃至习近平本人。




在习近平强调中国"强起来"之后,一种对国家的男性化想象应运而生

新加坡"端传媒"发表文章《从"祖国母亲"到"中国爸爸":国家主义的形象,是如何在家庭隐喻中演变的?》,作者Clyde Yicheng Wang和Zifeng Chen讨论了中国民族主义话语中的性别想象。

文章指出,近年来,民族主义里对国家和政权的"男性化"想象开始增多。此前在90年代流行的"国耻"叙事,强调"祖国母亲"柔弱、受到欺凌的惨状。但这种叙事的问题在于,它激发民族主义者男性化的保护欲,而使得本应作为"祖国母亲"保护者的政权显示出它的无能。因此,在习近平强调中国"强起来"之后,一种对国家的男性化想象应运而生。而这种想象以中国经济发展后的中产生活为最主要的背景板,将国家塑造为拥有经济权力而可以"为所欲为"的大佬,将民族主义民众则建构为沉浸于消费主义的傻白甜。

作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一种从"祖国母亲"到"祖国爸爸"的线性演变,也不意味着"祖国爸爸"就一定成为了对国家主流的认同方式。受难母亲的形象仍然广泛流通于民族主义话语中,而"祖国爸爸"的形象也绝非没有争议和反弹。这两种比喻需要在不同的层面上运行。"祖国母亲"是没有主体,也没有实体的想象,其苦难并不依赖于民众的切身遭遇,而是一种抽象的"共同体"的苦难。而"祖国爸爸"对应有实体的政权,它象徵着警察、军队、外交部、政治局、乃至习近平本人。

			
网编:和评

鲜花(1)

鸡蛋(1)
30 条
【手机扫描浏览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Scan QR Code]
进入内容页点击屏幕右上分享按钮
新闻速递首页 | 近期热门新闻 | 近期热评新闻 | 72小时神评妙论 | 即刻热度新闻排行
军政原创】【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
新闻速递首页·向留园新闻区投稿·本地新闻·返回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