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正努力摆脱对俄能源依赖 更应摆脱对华依赖(图)
新闻来源: 《商报》 于2022-06-24 16:35:25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侵略战争后,德国正在努力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同时,德国政府也在反思其迄今为止的对华关系,毕竟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层面上,中国的影响力都远远超过俄罗斯。

(德国之声中文网)《商报》写道,俄罗斯发动侵乌战争后,中国继续同莫斯科保持密切关系,新疆日益恶化的人权记录,以及不断加码的对台武力威胁,都令柏林政府感到难以继续维持对华关系的现状。这篇题为《摆脱对华依赖》的文章写道:
“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的联合执政协定中,就表达了制定新的对华战略的共识。由外交部主导的德国联邦政府对华战略文件将成为今后德中关系的指导方针。这也是德国政府首次制定具体的对华战略。
商报从外交圈获悉,对华战略文件预计将于2023年春季正式出台。不过鉴于事先要批准通过国家安全战略,所以对华战略文件的出台也许会推延一段时间。
过去几个月以来,联邦政府各部门以及驻外机构纷纷提交了各自对中国的评估报告。此外,经济界代表和其他专家也参与了这一规模庞大的工作进程。德国总理外交事务顾问普劳特内尔(Jens Plötner)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演说时呼吁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别对待',他警告说不应'将中国和俄罗斯混为一谈',而应尽量在'国际交往中减少制度性对抗。' 相比之下,德国外交部则坚信,制度性对抗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德国拟定中的安全战略和中国战略都应为此做好准备。”
德国外交部一名高层官员对《商报》表示,德国的目的并不是要为对华贸易设置障碍,而是要促进德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而使德国对外贸易更加多样性,并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文章接着写道:
“德国外交部亚太司负责人西格蒙德( Petra Sigmund)一次活动上提请人们关注德中巨大贸易额背后隐藏的政治影响力。她表示:'对一个市场产生高度依赖,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中国在利用这种依赖性,推动其政治议程。'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柏林办公室主任普戈里林( Jana Puglierin)则认为,德国未来经济的整体模式都必须重新定位,在涉及对华贸易的问题上尤为如此。普戈里林对《商报》表示,'迄今为止,德国经济基本立足于非政治化的出口模式,但未来继续推行这种模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德国必须建立新的模式。乌克兰战争令德国企业意识到,一旦台海局势升级,必将会给德国企业的中国业务带来严重后果。台海军事升级有可能会导致中美两国直接介入的全球性冲突。
德国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的重新定位,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对国际秩序的长期性的最大挑战'。美国前驻柏林大使埃莫森曾在外交圈中做个这样的总结:'德国人做过各种尝试之后,最终总是会做正确的事情。'"
先把房地产搞上去房产是中国人最热衷的投资产品,房地产行业也是中国国民经济占比高达四分之一的支柱性产业。但疫情管控等措施的影响下,一度非常火爆的房地产行业变得越来越不景气。《新苏黎世报》写道:

中国房地产市场严重不景气,政府出台措施试图注入活力。
"正应为如此,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为此拉响了警钟。过去几周来,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试图为不断下滑的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政府叫停了拟议中的房产税,并降低了购房贷款的门槛,并重新简化了开放商获取贷款的手续。一些城市还为购房者提供补助。
但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而且又出现了中国反复出现的问题:政府出台了本来是正确的措施,试图纠正经济发展中的错误,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信息沟通不畅,二是政府对问题的严重性意识不足。现在,开放商、银行和政府部门重启过去的运作模式,继续举债运营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大。"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德国之声中文网)《商报》写道,俄罗斯发动侵乌战争后,中国继续同莫斯科保持密切关系,新疆日益恶化的人权记录,以及不断加码的对台武力威胁,都令柏林政府感到难以继续维持对华关系的现状。这篇题为《摆脱对华依赖》的文章写道:
“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的联合执政协定中,就表达了制定新的对华战略的共识。由外交部主导的德国联邦政府对华战略文件将成为今后德中关系的指导方针。这也是德国政府首次制定具体的对华战略。
商报从外交圈获悉,对华战略文件预计将于2023年春季正式出台。不过鉴于事先要批准通过国家安全战略,所以对华战略文件的出台也许会推延一段时间。
过去几个月以来,联邦政府各部门以及驻外机构纷纷提交了各自对中国的评估报告。此外,经济界代表和其他专家也参与了这一规模庞大的工作进程。德国总理外交事务顾问普劳特内尔(Jens Plötner)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演说时呼吁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别对待',他警告说不应'将中国和俄罗斯混为一谈',而应尽量在'国际交往中减少制度性对抗。' 相比之下,德国外交部则坚信,制度性对抗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德国拟定中的安全战略和中国战略都应为此做好准备。”
德国外交部一名高层官员对《商报》表示,德国的目的并不是要为对华贸易设置障碍,而是要促进德国同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而使德国对外贸易更加多样性,并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文章接着写道:
“德国外交部亚太司负责人西格蒙德( Petra Sigmund)一次活动上提请人们关注德中巨大贸易额背后隐藏的政治影响力。她表示:'对一个市场产生高度依赖,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中国在利用这种依赖性,推动其政治议程。'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柏林办公室主任普戈里林( Jana Puglierin)则认为,德国未来经济的整体模式都必须重新定位,在涉及对华贸易的问题上尤为如此。普戈里林对《商报》表示,'迄今为止,德国经济基本立足于非政治化的出口模式,但未来继续推行这种模式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德国必须建立新的模式。乌克兰战争令德国企业意识到,一旦台海局势升级,必将会给德国企业的中国业务带来严重后果。台海军事升级有可能会导致中美两国直接介入的全球性冲突。
德国在对华关系问题上的重新定位,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认为中国已经形成了'对国际秩序的长期性的最大挑战'。美国前驻柏林大使埃莫森曾在外交圈中做个这样的总结:'德国人做过各种尝试之后,最终总是会做正确的事情。'"
先把房地产搞上去房产是中国人最热衷的投资产品,房地产行业也是中国国民经济占比高达四分之一的支柱性产业。但疫情管控等措施的影响下,一度非常火爆的房地产行业变得越来越不景气。《新苏黎世报》写道:

中国房地产市场严重不景气,政府出台措施试图注入活力。
"正应为如此,中央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府都为此拉响了警钟。过去几周来,他们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试图为不断下滑的房地产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政府叫停了拟议中的房产税,并降低了购房贷款的门槛,并重新简化了开放商获取贷款的手续。一些城市还为购房者提供补助。
但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而且又出现了中国反复出现的问题:政府出台了本来是正确的措施,试图纠正经济发展中的错误,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信息沟通不畅,二是政府对问题的严重性意识不足。现在,开放商、银行和政府部门重启过去的运作模式,继续举债运营的风险变得越来越大。"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网编:空问站 |
|
48 条 | |||
|
|||||
谁出的这个点子,基本是把德国往死里带。德国人民一起当农民吧,脱离最近的能源大国和最大的市场,最大工业国。就算德国能造点高端工业,脱离能源供应,成本提高。脱离最大市场,卖给谁?一旦失去优势,过几年中国工业高端建立起来,先回来都回不来了,直接歇逼。
摆脱对大客户的依赖,挣太多钱了,大客户不高兴了,挣不到咋办呢?
现在就抛弃大客户,不挣他的钱,就摆脱对他的依赖 牛逼媒体
德国的工业界和经济界还是比较清醒的,可政治界这边当权的混进了不少满脑大粪的左B甚至卖国的德奸
德国自己有煤矿,加上核发电,以后可以不依靠俄罗斯的石油。但是德国没有中国的巨大市场,德国的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企业就完蛋了。
德国拜托对华依赖,等于自己的汽车自动退出中国市场。政府敢这样干,德国的资本家和工人会撕碎傻逼德国政府。
呵呵 德国真正需要摆脱的是戴在脖子上狗圈,一个国家不能以当美狗为荣。。
|
【经济观察】【谈股论金】【投资理财】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