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白宫两小时 拜登就提起中国领导人...(组图)
新闻来源: 环球时报/明镜周刊/南德意志报 于2021-01-23 14:48:46
提示:新闻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环球时报:刚进白宫两小时 拜登就提起中国领导人
当地时间1月20日,白宫“易主”。新任美国总统拜登也在当天下午3时15分抵达白宫。两个多小时后,拜登在对近千名新政府官员发表讲话时,特别提到了多年前与中国领导人的一次交谈。

拜登对新上任官员发表讲话 视频截图
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香港《南华早报》消息,拜登20日下午以视频形式,参加近1000名新政府官员的宣誓仪式。拜登在讲话中提到,很久以前他在一次私人晚宴上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后者曾向他提问:“你能为我定义何为美国吗?”
拜登回答:“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可能性(Possibilities)……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一切皆有可能。”
CNN指出,拜登所提到的这次会面,发生在2011年他以美国副总统身份访华的时候。
《南华早报》和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都注意到,拜登在官员宣誓仪式上长达10分钟的讲话中,并没有提到其他国家或外国领导人。他还告诫新上任的官员们,与他们接触的每个人相互尊重非常重要。
《南华早报》认为,拜登以回忆的形式提到了中国领导人,且没有对双边关系发表任何负面评论,这标志着中美紧张关系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不断升级后,拜登在对华的语调上出现了转变。
CNN则这样写道:“拜登只在白宫待了两小时,就回忆起他与外国(中国)领导人的亲密聚餐。”
据CNN提供的拜登1月20日行程,他在就职典礼后于下午3点15分抵达白宫,5点45分出席官员宣誓仪式。

拜登于当地时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职美国总统。在21日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中方对中美关系发展有何期待?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特别不容易,经过那些非常困难的时期之后,中美两国人民都值得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也希望拜登总统在国家治理中取得成功。
华春莹说,我注意到拜登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多次强调“团结”一词,这也恰恰是当前中美关系所需要的。中美两国以及国际社会很多有识之士都期待中美关系能够早日重回正轨,为携手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紧迫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德语媒体:摆在拜登面前的“硬骨头”
美国新总统拜登宣誓就职,很多外交重任亟待解决。德语媒体分析指出,拜登能否像他在选战中宣称的那样对华采取强硬路线,还有待观察。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再像当年担任副总统的时候那样盛赞习近平是“改革者”了。

拜登履新之后,外界十分关注他如何处理前任特朗普留下来的外交"烂摊子"。《明镜周刊》驻华盛顿记者Alexander Sarovic撰写文章分析了拜登面前最紧迫的外交任务:"气候保护、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在特朗普任期内,美中关系跌入了糟糕的低谷,而拜登又将如何处理一个日益自信的中国呢?
从"改革者"到"暴徒"的转变
作者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回顾2012年2月,拜登作为美国副总统接待了当时还是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这位民主党人盛赞即将走上中国最高领导地位的习是改革者,并称他将会展现出'中国领导人的另一种面貌'。拜登对中国势不可挡但却'和平的崛起'表示欢迎。"
然而时移世易,文章接着讲述道,到2020年拜登再谈起习近平的时候,选用的词汇是那个"暴徒"(thug)。"当然选择这样的表述也是为时势所逼,因为拜登当时正在竞选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尽管如此,这种语气的转变也反映了过去这些年中,不管是美国民众,还是这位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特朗普任内,美国不仅对中国发起了硝烟四起的贸易战,而且还通过各种"退圈"行动从世界舞台上后撤,与此同时中国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所以拜登也批评自己的前任是"虚假的强硬"。文章分析认为,"这位民主党人在上任之后,会对北京采取不一样的战略,最好是和美国盟友协调行动。"
"在奥巴马时代那种预支信任的态度,现在不会再有了。那时的拜登也低估了习近平在国内排除异己、在海外扩大影响力的速度。"这位新总统已经宣布,要将人权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至于他究竟会以多强硬的态度去和北京正面对峙,比如在香港特区自治权逐步丧失、残暴镇压维吾尔人等问题上,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因为在其它领域,拜登还是会需要中国的。"
"杀鸡儆猴"的手段?
《南德意志报》(SZ)也关注了拜登上任之后的美中关系走向,不过更侧重于分析北京方面的策略。该报题为《一开始的警告》(Zum Einstand eine Warnung)的文章分析认为,新总统刚刚宣誓就职,中国就宣布对前总统特朗普麾下的28员重要人物实施制裁,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举动。

惩罚蓬佩奥,为了给拜登看?
"尽管中国的惩罚行动主要是针对特朗普一派,但这也可以被视为向拜登发出的警示信号。这种不友好的行动和外界对中国的预期相反,因为人们普遍猜测北京会努力争取重启中美关系。它恰恰显示了,北京对于两国关系短期内缓和并不抱希望。"
中美关系在特朗普任期内经历了怎样的冲击,自然是毋庸赘述。文章在回顾了这一历程之后分析道:"对于北京来说,有一点是明确的:拜登上任,虽然是一位更加愿意按常理出牌的总统入主了白宫,但是北京并不期待美国政府对华政策能够因此变得更加友好。拜登宣布要打造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志同道合国家联盟,共同对付中国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这样的计划在北京看来自然是一种危险。"
作者指出,北京还取得了一项外交上的胜利,那就是和欧盟达成了双边投资协议。在七年的艰难谈判之后,北京还是做出了大幅的让步,就是为了赶在拜登上任之前把这份协议敲定。
根据中国宣布的制裁措施,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等28人将不能入境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并且他们本人和与之相关的企业机构都不能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文章最后总结道:"这些制裁措施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向美国经理人、企业和顾问发出的威胁:谁只要敢批评中国,未来就要自己承担后果。"
当地时间1月20日,白宫“易主”。新任美国总统拜登也在当天下午3时15分抵达白宫。两个多小时后,拜登在对近千名新政府官员发表讲话时,特别提到了多年前与中国领导人的一次交谈。

拜登对新上任官员发表讲话 视频截图
综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香港《南华早报》消息,拜登20日下午以视频形式,参加近1000名新政府官员的宣誓仪式。拜登在讲话中提到,很久以前他在一次私人晚宴上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后者曾向他提问:“你能为我定义何为美国吗?”
拜登回答:“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可能性(Possibilities)……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一切皆有可能。”
CNN指出,拜登所提到的这次会面,发生在2011年他以美国副总统身份访华的时候。
《南华早报》和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都注意到,拜登在官员宣誓仪式上长达10分钟的讲话中,并没有提到其他国家或外国领导人。他还告诫新上任的官员们,与他们接触的每个人相互尊重非常重要。
《南华早报》认为,拜登以回忆的形式提到了中国领导人,且没有对双边关系发表任何负面评论,这标志着中美紧张关系在特朗普执政期间不断升级后,拜登在对华的语调上出现了转变。
CNN则这样写道:“拜登只在白宫待了两小时,就回忆起他与外国(中国)领导人的亲密聚餐。”
据CNN提供的拜登1月20日行程,他在就职典礼后于下午3点15分抵达白宫,5点45分出席官员宣誓仪式。

拜登于当地时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职美国总统。在21日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中方对中美关系发展有何期待?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过去一段时间特别不容易,经过那些非常困难的时期之后,中美两国人民都值得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也希望拜登总统在国家治理中取得成功。
华春莹说,我注意到拜登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多次强调“团结”一词,这也恰恰是当前中美关系所需要的。中美两国以及国际社会很多有识之士都期待中美关系能够早日重回正轨,为携手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紧迫挑战作出应有贡献。
德语媒体:摆在拜登面前的“硬骨头”
美国新总统拜登宣誓就职,很多外交重任亟待解决。德语媒体分析指出,拜登能否像他在选战中宣称的那样对华采取强硬路线,还有待观察。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再像当年担任副总统的时候那样盛赞习近平是“改革者”了。

拜登履新之后,外界十分关注他如何处理前任特朗普留下来的外交"烂摊子"。《明镜周刊》驻华盛顿记者Alexander Sarovic撰写文章分析了拜登面前最紧迫的外交任务:"气候保护、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在特朗普任期内,美中关系跌入了糟糕的低谷,而拜登又将如何处理一个日益自信的中国呢?
从"改革者"到"暴徒"的转变
作者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回顾2012年2月,拜登作为美国副总统接待了当时还是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这位民主党人盛赞即将走上中国最高领导地位的习是改革者,并称他将会展现出'中国领导人的另一种面貌'。拜登对中国势不可挡但却'和平的崛起'表示欢迎。"
然而时移世易,文章接着讲述道,到2020年拜登再谈起习近平的时候,选用的词汇是那个"暴徒"(thug)。"当然选择这样的表述也是为时势所逼,因为拜登当时正在竞选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尽管如此,这种语气的转变也反映了过去这些年中,不管是美国民众,还是这位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特朗普任内,美国不仅对中国发起了硝烟四起的贸易战,而且还通过各种"退圈"行动从世界舞台上后撤,与此同时中国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所以拜登也批评自己的前任是"虚假的强硬"。文章分析认为,"这位民主党人在上任之后,会对北京采取不一样的战略,最好是和美国盟友协调行动。"
"在奥巴马时代那种预支信任的态度,现在不会再有了。那时的拜登也低估了习近平在国内排除异己、在海外扩大影响力的速度。"这位新总统已经宣布,要将人权作为自己外交政策的核心内容。"至于他究竟会以多强硬的态度去和北京正面对峙,比如在香港特区自治权逐步丧失、残暴镇压维吾尔人等问题上,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因为在其它领域,拜登还是会需要中国的。"
"杀鸡儆猴"的手段?
《南德意志报》(SZ)也关注了拜登上任之后的美中关系走向,不过更侧重于分析北京方面的策略。该报题为《一开始的警告》(Zum Einstand eine Warnung)的文章分析认为,新总统刚刚宣誓就职,中国就宣布对前总统特朗普麾下的28员重要人物实施制裁,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举动。

惩罚蓬佩奥,为了给拜登看?
"尽管中国的惩罚行动主要是针对特朗普一派,但这也可以被视为向拜登发出的警示信号。这种不友好的行动和外界对中国的预期相反,因为人们普遍猜测北京会努力争取重启中美关系。它恰恰显示了,北京对于两国关系短期内缓和并不抱希望。"
中美关系在特朗普任期内经历了怎样的冲击,自然是毋庸赘述。文章在回顾了这一历程之后分析道:"对于北京来说,有一点是明确的:拜登上任,虽然是一位更加愿意按常理出牌的总统入主了白宫,但是北京并不期待美国政府对华政策能够因此变得更加友好。拜登宣布要打造一个由美国领导的志同道合国家联盟,共同对付中国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这样的计划在北京看来自然是一种危险。"
作者指出,北京还取得了一项外交上的胜利,那就是和欧盟达成了双边投资协议。在七年的艰难谈判之后,北京还是做出了大幅的让步,就是为了赶在拜登上任之前把这份协议敲定。
根据中国宣布的制裁措施,美国前国务卿蓬佩奥等28人将不能入境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并且他们本人和与之相关的企业机构都不能在中国从事商业活动。文章最后总结道:"这些制裁措施也可以被理解为是向美国经理人、企业和顾问发出的威胁:谁只要敢批评中国,未来就要自己承担后果。"
网编:和评 |
|
32 条 | |||
|
|||||
“残暴镇压维吾尔人等问题上,都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呵呵,说得多么义正言辞,多么高尚。这样的谎言说了一千遍,说得好像自己都信了。美英等西方国家就是要一遍一遍的广播和重复这样的谎言,给世界人民洗脑,让全世界都相信中国是一个邪恶国家,怎么对付中国都不过分。这就是美英等西方国家恒久不变的套路。要搞垮一个国家,西方国家惯用的伎俩就是,先凭借他们掌握的话语权,用舆论战给你扣上一顶大帽子,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给你罗织一个比如侵犯自由人权等罪名,找一些一面之词,虚假照片,甚至用一袋洗衣粉作为证据,然后用“正义的炸弹”把这个国家炸烂,或者派CIA去这个国家制造混乱,推翻这个国家的政府,再或者对这个国家进行经济制裁,绑架人家的公民,掐断人家的经济命脉等等。至于给这个国家带来多少无辜老百姓死伤,多少老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挨饿受冻,都无所谓。所以说,掌握话语权是多么的重要。中国在这一点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社交媒体没有被google,facebook,twitter这样的霉国平台所主宰,中国没有放弃国内的话语权。
头顶三尺有中国, 生怕中国掉下来被砸到,
狗粮天天噩梦连连,负责24小时盯着中国的风吹草动
中国已经让美国人夜夜噩梦了!再过几年美国人一听中国估计马上大小便失禁了!
回复1楼:
“美国人比新疆人还了解?” 是呀! 还记得小布什发动的入侵伊拉克战争吗? , 美国于2003年3月20日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该战争造成几十万至一百多万的无辜老百姓死亡。萨达姆·侯赛因2006年12月30日被绞死。他可是已经死亡14年了呀。美国所叫嚷的大规模杀伤武器呢? , 下面可是第65任美国国务卿,在1990至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担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科林·鲍威尔所谈到所谓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 见27:00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Z3f_p_7OeE , 呵呵!
“华春莹说,我注意到拜登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多次强调“团结”一词,这也恰恰是当前中美关系所需要的。”
是呀。 只有团结双方才会都得到利益。 当然了,一些人马上就会蹦达出来叫嚷:中国不需要美国;美国不需要中国!事实就是双方都在为得到利益而努力。其最关键的一条就是中美之间的关系牵涉到太多人的利益。并不是几个人叫嚷就可以改变的。 , 呵呵! |
【杂论闲侃】【博论天下】【军事纵横】【杂论闲侃】【博论天下】
敬请注意:新闻内容来自网络,供网友多视角阅读参考,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若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前期相关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