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说咱们强不强,还得靠对手衬托呢!
最近,美国上线了一部叫《战地青春:直击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纪录片,摄影师跟随美国第31海军陆战队远征队在西太平洋训练。其中有一段关于中国的内容,他们先是渲染了一下“中国威胁论”,说中国军队在西太平洋非常“霸道”,多次拦截美军军舰和军机,然后话锋一转,通报说舰队附近出现一艘中国号称“海上街溜子”的815A电子侦察船在尾随。

▲渲染“中国威胁论”时第一个画面就是中国福建舰
随后美军舰艇内部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立刻进入“紧急模式”,全舰高度戒备,甚至下达命令禁止使用手机和蓝牙设备。






有网友可能会问,这蓝牙传输距离不就十几米吗,怎么这离了好几海里都要关蓝牙?815A电子侦查船能截获什么讯号?

为啥禁用手机和蓝牙
首先,咱们先看看美军到底是不是大惊小怪。
我们知道,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蓝牙设备通过内置的射频模块,利用2.4GHz的无线电波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为了避免干扰,蓝牙采用了跳频扩频技术,它会在频率范围为2.402 GHz到2.480 GHz的79个不同的频道中快速跳频,每秒跳频1600次,从而有效避免来自Wi-Fi、微波炉等其他无线设备的干扰,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同时,蓝牙通信依赖于一套复杂的协议栈来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协调,这些协议层从底层的硬件到高层的软件应用,协同工作来保证设备间的无线通信。

▲蓝牙协议版本
既然是无线通信,那么蓝牙通信就会跟大多数无线技术一样容易遭受各种安全威胁,这主要就是因为蓝牙设备本身就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型智能终端。
设备本身就包含各种各样的芯片组、操作系统和物理设备配置,其中有大量的安全编程接口、默认设置等,就拿大家最常用的蓝牙耳机来说吧,在耳机跟手机或者电脑首次配对时,需要用户使用个人识别码,也就是PIN码验证。

这个PIN码通常是由4到6位的数字组成,验证时,蓝牙耳机会自动使用自带的加密算法对该码进行加密,然后传输给目标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在此过程中,攻击者可能会拦截蓝牙通信数据包,然后伪装成目标设备进行连接,或者采用暴力攻击的方法来破解PIN码,进而攻破蓝牙耳机系统。

此外,攻击者还可能在蓝牙耳机处于等待配对状态时,趁机扫描到该耳机并与之配对,随即便可轻松植入可实现监听或定位功能的恶意代码。
再通过近距离监听服务的方式或利用相关设备近距离获取蓝牙耳机的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对蓝牙耳机的监听或定位跟踪。
几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相关研究团队就曾做过实验,在用户无感知、无交互、无须恶意程序配合的情况下,通过蓝牙协议漏洞实现了对目标设备的有效攻击。

此项研究在Android、iOS、iPadOS、macOS、HarmonyOS 等主流操作系统的各类智能设备中进行了广泛测试,均能在被测设备中发现相关漏洞并完成了攻击流程,你说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美军军舰内的蓝牙信号虽然弱,但是别忘了,现代无线电侦收技术可是有个叫低噪声放大器的东西,它不仅能有效放大微弱的信号,还能保持极低的自身噪声。

蓝牙信号弱,传输距离近,但手机和平板只要不关机就会不断发射信号,没通话都能泄露位置,有些时候,力大砖飞的话,其实侦收到几海里以外的蓝牙信号也并非不可能。

无线电信号本身也是讲有来有回的,既然我能收到你的信号,那我攻破你的协议,把我调制好的信号发给你,劫持你,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对吧。所以说,美军这么搞,其实也不是草木皆兵。
815A为啥叫“街溜子”
在视频中,我们能看到,美军关闭的不只是手机和蓝牙,而是把雷达功率也被降到最低,整个舰艇不到三分钟就变成一个低电磁辐射状态,因为对面这个“街溜子”815A实在是个狠角色。
坊间这个“街溜子”流传着一个梗,大概内容是这个样子的:
美日菲军演刚开始,美国军舰:请各舰调到加密波段,over。
日本军舰:请再说一遍,这边没听清楚,over。
菲律宾军舰:你说今天吃什么?over。
2海里外的中国815A船:他说让你们调到加密波段,over。
也就是说,在海上只要发现外军军舰或者有外军演习,815A电子侦查船就会靠过去持续尾随,赶也赶不走。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装备815型电子侦察舰,旨在替代早期的813型电子侦察舰,后来又衍生出了815G型和815A型等改进型号。
815型电子侦察舰的长130米、宽16.4米,吃水深度6.5米,排水量6000吨,最大航速为20节,舰上配备一架直升机。

▲815型“北极星”号
815型续航能力超过1.2万海里,自给自足的时间可达50天,具备足够强的远洋侦察能力,活动范围覆盖黄海、南海、澳大利亚北部海域等区域。
2009年,815型电子侦察舰的改进型号815G型问世。815G型外观上与815型的明显区别是,其桅杆形状类似于宝塔,且舰体的剪力线弯曲角度更大。

▲815G“天狼星”号

▲815G侦查船一共造了4艘
2017年,815G型的改进型号815A型正式服役。815A型在外观上与815G型的主要区别在于驾驶室上方的雷达罩形状,前者为圆柱形,顶部为平面,后者顶部为半球形。

▲815A型电子侦察船也造了4艘
目前,我国共有约9艘815型及其改进型号电子侦察舰,均以行星命名,被国内网民尊称为“星宿九子”。
这9艘中,除了1999年下水的首舰815型“北极星”为基本型外,其它均为各种方向改进型,电子设备和性能上也进行了升级,相互之间配置与功能也存在诸多明显不同的地方。
815型的武器系统非常简陋,只有一门76毫米双联装舰炮和两门25毫米双联装高射炮,不过这货靠的也不是武器,要不然那句“头顶四个球,天下我最牛”是哪儿来的呢?

作为我军最新的专用电子侦察船,815A型最强的就是搭载的大尺寸、高精度、远距离的侦测系统了,舰首甲板搭载的是一座光电跟踪系统,外形与海军驱护舰上的差不多,但体积大得多,可以在上百公里距离上监视对手。
舰桥前部的主被动搜索雷达,可以长时间跟踪监视1000千米内的弹道导弹和空中目标,这个应该是主力驱逐舰的超视距雷达基础上,大幅升级硬件而来。
船体中部的被动雷达侦测天线,以及舰桥上密密麻麻的通讯、雷达信号测频测向接收天线,则是815A最核心的武器。
这些设备的侦测范围覆盖了从短波HF到超高频X波段,能够实时截获、分析敌方雷达脉冲、通信信号及导弹制导频率,收集其电磁特征和信号。
待后续回到国内后,分析对手装备性能,从而找出反制措施,此外,它还能侦听无线电话、无线电报信息,并分析其密码规律以获取相关军事情报,舰上搭载的多波段电子干扰器还能在数百公里外对敌方电子设备实施压制,这才是美军最为忌惮的地方。
正是依托这么先进的性能,“星宿九子”们的战绩可以说是相当精彩。像2014年,天王星号远赴夏威夷全程监视美国“环太平洋”系列军演,2016年,天狼星号对日本本土实施环岛侦察,2017年,“海王星”号奔赴阿拉斯加监视美军的远程导弹拦截实验。

2018年,美日印联合军演,“海王星”号电子侦察船进行抵近侦察。2019年,美日澳在澳大利亚近海组织了“护身军刀”军演,815A电子侦察船依旧提前到达。
2022年,更是上演了“天狼星”号狂追“林肯”号核动力航母事件,后面又有“天权星”号穿越奄美海峡,进入西太平洋海域,近距离监视日本海自舰队和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舰艇。

2024年4月,“海王星”和“天王星”号在距离巴拉望西50海里的南海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出现,围观美菲法三国舰队演习,逼近美军战舰后进行了长达11个小时的监视,逼得他们实弹射击中断。
还有今年7月的“护身军刀”多国演习,以及同年10月美菲澳新的联合行动,面对815A等舰船的监视,都是被迫调整甚至提前结束。
面对815型这种“街溜子”,西方国家可以说是赶也赶不走,甩也甩不掉,毕竟航行自由是他们提的,那要对付这个难缠的“鬼见愁”,也只有“全舰关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