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自编队
在外媒分析看来,日本虽然在海空装备的绝对数量上比起解放军的规模来说要小得多,但贵在小而精,有许多独特的优势。第一,在外媒看来,日本空中自卫队F-35战斗机网络化水平较高,可以与美国国家级战略情报体系设备串联实现数据共享,第一时间拿到全面的战场态势信息,甚至被美国远程指挥。所以即使解放军的战斗机数量要远远超过日本空自,也未必能够拿到整个战场的制空权。
第二,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作战舰艇,总数超过500艘,还有3艘航空母舰。但外媒认为日本海自在训练水平、远洋经验方面仍然更有优势,也就是常说的硬实力不足,但是软实力建设水平比较高。比如日本海自在反潜实力上全球第一,为此从冷战训练到了现在。海自还有配备宙斯盾系统的驱逐舰,在美军支持下具备封锁海上关键战略区域的能力,实力不容小觑。

▲日本F-35A
第三,日本的远程反舰导弹能力比较强,比如12式,其最强版本射程可达1500km,可以轻松实现防区外杀伤。日本还向美国购买了400枚专职对陆打击的战斧巡航导弹,虽然数量上可能都不及解放军的零头,但仍有不错的威慑力,只是什么时候到货就不清楚了。
综合以上,足以见得外媒还是很看好日本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在他们眼中中国军力和装备数量庞大,但是不见得在所有领域超过日本,就像泰森和叶问打擂台,如果叶问背后再加上一个阿里,未必一定谁赢谁输。客观而言,外媒的分析也有可取之处,具体而言是两点。首先,日本的确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中国自古以来积累了大量的战略智慧,尤其认为合格的战略家绝对不会在具体战术上藐视对方。外媒指出的这些点确实都偏向于战术分析,但如果中国确定要打赢日本,也确实也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12式增程反舰导弹
其次,未来中日的大规模博弈时,日本单独面对中国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因为美国不会放弃日本,因为利用日本和中国冲突对其自身有利可图。最好的情况就是日本被打残废了之后美国再自己上,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出车轮战的优势。而历史也证明,即使是一个国家处于军事力量的巅峰时期,也都会尽力避免双线作战,以一打多。更何况如今的中国海军远远没到巅峰状态:055数量还不够、航母数量也不够,歼-35还没有成规模等等。
所谓的三种打法,其实是以规模而论的:以钓鱼岛为中心的战役级打法,以台湾为中心的中等规模级别打法,以及以整个西太平洋广阔地区为战场的大规模终极打法。很明显后两种情况下美国必然参与(如果料敌从宽,不可能把美国参与直接排除在外),届时就是1打2。如果是钓鱼岛,外媒认为未必中国就一定能占到便宜,因为中国的大规模舰队可能施展不开,真正参与战斗的舰艇也未必能对日本形成绝对的压倒性优势。综合以上,外媒才得出了一个中国未必一定取胜的结论。

▲一旦开战美日大概率铁板一块
客观来说,外媒的结论必然有很强的立场性,但其得出结论的分析过程也有值得我们肯定和参考的地方。日本是一个畏威不畏德的国家,更可怕的是其军国主义并没有被完全消灭。日本的状态似乎很像一战后的德国,好像并没有被完全打服。尽管在二战中吃了两颗美军的原子弹,但似乎还是没有伤筋动骨,没有长教训,还把战犯们当老祖宗一样拜。这样的日本,俨然没有资格成为正常国家。
部分西方战略学家还指出,高市早苗在台湾问题上的发言其实并不奇怪,这是中日结构性冲突的具体体现。台湾海峡的航运通道被日本视为关乎经济和生存命脉的存在,毕竟日本绝大部分的进出口外贸和能源船只都要从这里经过。这些人指出,中国统一台湾的行动将被日本高层看做战略之失,随意才会如此挑衅。不过,于中国而言这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如果日本再败一次,而且是彻底因为中国败一次,很多问题就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