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官房长官木原稔还在嘴硬)
对于高市早苗的涉台海言论,中方的反制一再升级,目前已经到了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的阶段,不过日本方面还在嘴硬。
19日当天,日本官房长官木原稔在记者会上表示,目前并未收到中国有关停止进口日本水产品的通知,他们将与中方加强沟通,协调以推动日本水产品顺利出口。
然而,日本外务省官员的话,已经出卖了他。
日本外务省官员表示,关于已空运抵达中国的盐渍海参通关事务,他们正在与中方反复进行技术性磋商,但是中方“态度消极”,事态有可能发展为事实上的暂停进口。
也就是说,即便日方还在嘴硬,但中方的行动已经开始了,即便是已经抵达中国的日本水产品,也被卡在关外进不来,这实际就是暂停进口。

(日本的海参被卡在关口进不来)
让日本外务省官员更担心的是,中方展现出了“难以遏制的态势”,日方关于事态恐升级为稀土出口管制的担忧也在加剧。
显然高市政府方面虽然还在嘴硬,死不认罪,但中方升级反制的效果已经显现。
日方现在心里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随着中方“一切后果由日方自负”警告话音落下,出现的是中方反制力度升级,甚至波及稀土领域。
日方心里很清楚,旅行警告、暂停双边互动、减少民间交流、禁水产品只是开胃菜,稀土牌才是他们的死穴。
中方现阶段的反制措施,短时间内对日方产生的影响较小,只有持续较长时间后才能释放出杀伤力,所以日本舆论以及高市政府表现得还较“轻松”,装的风轻云淡。
然而“稀土牌”就不同了,这是一张能够立竿见影,马上就把日本给打疼的牌。

(日本也怕稀土牌)
日本是一个经济发展高度依赖对外出口的国家,主要经济支柱产业就是高端制造业,如汽车、电子设备等等。然而这些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稀土供应链。
日本当前仅能自主生产一些轻稀土元素,更关键的中重稀土原料及提纯技术,还是掌握在中国手上,日本也是一个高度依赖中国稀土的国家。
2025年10月美国智库分析,日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达到60%;
同时,稀土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不只是在矿产本身,而是分离提纯环节。
中国占据全球 90% 以上的稀土分离提纯产能,日本及西方阵营在重稀土精炼领域几乎空白。日企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芯片制造等,都依赖中国稀土提纯技术支撑。
也就是说,只要中方打出“稀土牌”,对日本断供稀土,日本的工业生产是马上就会受到影响,瞬间陷入停摆的。
日本的稀土储备也不可能有美欧的多,连美国都要不起这张“稀土牌”,更何况是日本?

(日本汽车供应链离不开稀土)
稀土这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日本短时间内也没法搭建一条完整的中重稀土供应链,这是需要数十年的产业深耕,更重要的是,当前关键技术都掌握在中国手上,日本就算是想现在搭建一条,没有技术也是白搭。
中方现在还没有打出稀土牌,显然还是在给它们一个撤回言论、认错的机会,但中方的耐心终究是有限的,若高市政府执意硬刚到底,甚至一错再错,那打出“稀土牌”也只是时间问题。
中方一贯讲究先礼后兵,师出有名,并不会滥用出口管制,但中伤中国核心利益者,一定会付出代价。
事态的发展已经清晰地划出了红线:中方的警告绝非空谈,反制措施正在层层加码。
旅行警告、水产品禁令只是一个开始,它清晰地展示了中方有充分的决心和能力将警告转化为行动。

(中方耐心的是有限的)
高市政府对稀土断供的深切担忧,恰恰说明稀土这张“王牌”足以撼动其经济命脉。
中方“一切后果由日方自负”的警告言犹在耳,是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试探,承受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还是及时纠错,用切实行动体现对中方核心利益的尊重?
日方的下一步选择,是承认错误,承诺不介入台海后,在一个相互尊重的框架内维系稳定的经济合作?还是赌上一切,试一试中国的软硬实力?
中方的耐心是有限的,谈判的窗口不会永远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