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美国军人眼中的日本陆上自卫队
中国国土辽阔,战场宏大,适合大规模、大集群战争,崇尚暴风骤雨般的火力和一浪接一浪的大规模坦克和步兵快速冲击, 而日本是一个岛屿国家,狭小的山地国土缺乏机动纵深,不适合进行大规模机械化集群作战,连大规模展开的演习场地都很难找到,所以日本陆上自卫队部署主要作为机动力量反击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点登陆部队,加之资源匮乏,战时缺乏庞大的制造能力,日本传统上强调准确射击,二战时为了节省弹药,日军放弃大规模装备冲锋枪,以至于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每射击一发子弹就要遭到美军600发子弹的还击,战后也没有改变强调准确射击的观点,60年代生产的64式7.62毫米自动步枪为能稳定射击还配备两脚架,导致空枪重达4.3千克,八十年代装备的89式5.56毫米步枪依然不放弃两脚架。

在日本,美国主要驻军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与陆上自卫队接触训练的机会很频繁,日本陆自经常称单兵射击命中率要比美军厉害,在多次日美联合训练中,陆自队员用89式步枪打击250米和350米外目标时确实比使用M16A2步枪的美军打得准,其实是每次美日联合演习日本拿出的都是最精锐的部队,而美军总是让新兵和训练不足的部队上阵,但这些最精锐的部队在甄别隐藏于平民中的小股武装集团时日本陆自比美军“稚嫩"得多,在一次演习中,日本陆自队员在拦下可疑目标搜身检查时对象突然拔枪反抗,一番冲突后双方“同归于尽”,美军则始终坚持在20米~ 30米外拦停目标,也竭力避免贴身搜查,同时在明哨附近安排有暗哨,美军陆战队员经常选用一人持枪负责周边警戒,一人则尽可能采取射击姿势,这种作战方式在陆自中是很少见的。
日本自卫队相当喜欢与美军进行作战演练,经常赴美国参加各种联合军事演习,但美国海军陆战队经常在自家的学术论文上流露出对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轻视,称陆自的兵力结构存在严重问题,士官多士兵少,极大影响作战效能,陆自的作战演习看似在展示实力,实则顽固坚守传统,陆自与海空自卫队和二战一样互相拆台,连 “富士综合火力演习” 这样的重要演练也只有陆自单独参与,海自和空自连象征性的兵种配合也没有,演习不过是 “代价高昂的歌舞伎表演”,训练事故频发,每年平均发生 23 起训练致死事故,如新兵将实弹当作空包弹打死战友,两栖演习装甲车沉没导致士兵溺亡,士兵的机枪在高空索降训练时脱落砸死地面的军官,迫击炮射击炮弹打歪把民用卡车炸得粉碎,90式坦克在展示时把训练弹射向观众席,最搞笑的第一空挺团在训练中出动2000人举国旗搞万岁冲锋。

主要原因是在人口严重老龄化的日本,年轻人越来越少,适龄男青年不足50 万,受日本 “御宅男”“草食男” 文化影响,适龄青年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薄弱大幅滑坡,应征人数一年不如一年,年应征者仅有2.5万人,自卫队编制为24.7万人,而实际员额只有22.67万人,缺员2.4万人,一个人口超过1.2亿的国家竟然招不齐24万人,现在的日本年轻人不愿意上战场为政客充当炮灰,更倾向于进入大企业,日本自卫省为征兵绞尽脑汁,不仅请来“AV女星为拍宣传片“勾引”宅男,还降低了身高要求至155厘米,还大量派发日元吸引经济窘迫的年轻人,但无济于事,日本陆自部队整体年龄远超其他国家,尉官平均年龄高达41岁,每年正常退役者不足40%,有近6000人非正常提前退役,在兵员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日本就越重视装甲的保护了。

二:陆上自卫队的骄傲
70年代末,陆上自卫队为了防御苏联在北海道登陆,提出发展能与T-72直接对抗的第三代坦克,当时的编号为TK-X,从1977年开始研制,花费300亿日元,一直到1990年才定型短短5年之内就生产了136辆,全部的90式主战坦克都被部属在位于北海道的自卫队第7师团,日本陆上自卫队原计划采购800辆替换74式主战坦克,但因价格达12.1亿日元,最终只采购了不到400辆,90式主战坦克装有当时最先进的火控系统,从遭遇到发射第一发炮弹只要10秒左右,静止时3000米外能准确击中一个汽油桶,行进间对2千米外的标靶命中率接近100%,不过其液压悬吊装置问题很大,经常发生履带脱落事故,冷战结束后,日本担心的苏军渡海登陆的威胁不复存在,坦克的重要性下降,陆上自卫队的坦克数量从900辆减至600辆。
1999年中国国庆阅兵式上,中国陆军展现了最新的99式主战坦克,99式坦克配备1门125毫米口径主炮,,穿甲能力达950毫米,装甲厚度在500毫米至600毫米之间,综合性能超过90式主战坦克,被陆上自卫队视为“最危险的武器”,为了对抗99式主战坦克,10式主战坦克便应运而生,耗费了4841亿日元研发费用后,日本陆上自卫队于2008年高调地公开最新式的10式主战坦克,每辆单价达到了1205万美元,战斗全重从90式主战坦克的50吨减到44吨,可在通过日本全国18000座桥梁中到84%,最大速度也提到70千米/小时,120毫米滑膛炮换装了威力更强大的55倍口径身管,行进间射击命中率更加高,不过由于车体较小只能携带35发炮弹,复合装甲与90式主战坦克性能相当,但重量仅有后者的七成,作为第四代主战坦克,陆上自卫队对其自然是一片赞誉之声,但明显不如中国的99式主战坦克。

首先是99式坦克ZPT- 98型125毫米滑膛坦克炮的第三代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初速为1760米/秒,可在2000米处打穿850毫米的均质装甲,使用特种贫铀合合空甲弹时提高至960毫米,发射最新式的长径比稳定脱壳穿甲弹时达到1000毫米,而10式坦克的44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发射了日本新开发的10式尾翼定装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只可以击穿548毫米厚的均质装甲,99式坦克的下反式炮长瞄准镜虽然不如10式坦克的的火控系统,但更差一点96A坦克对固定目标射击命中率达到92.8%,运动中对1800米距离目标的命中率超过90%,,99A2坦克换成了上反式瞄准镜后不比10式差了,99式的车体正面装甲相当于500~600毫米均质装甲,加挂反应装甲相当于900毫米的钢板,99A2主战坦克再加上一层扁盒式附加装甲,再增加200毫米防护。
10式坦克120毫米滑膛炮根本击不穿了,即使德国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使用DM63穿甲弹1000米外也无可奈何,反看10式坦克重量仅有48吨,作为最轻的三代主战坦克防御力实在无法与54吨的99式主战坦克相比,加厚也没太大意义,只能提高机动性,降低被击中的几率,10式坦克装1部8缸883千瓦的柴油机,使用无级变速,功率重量比为20千瓦/吨,最高时速高达70千米/时,机动能力相当强,但99式坦克12缸柴油机功率高达1103千瓦,功率重量20.44千瓦/吨,比10式还高,变速箱性能也不,一样有极佳的机动性,最高速度达80千米/小时,10式坦克的机动能力完全没有优势,5对大直径负重轮在快速越野机动中车体颠簸程度要比使6对小直径负重轮的99式大得多,,而火力、防护都远不如99式坦克,99A2坦克可以轻松击穿10式坦克的主装甲,而后者却对前者的主装甲无可奈何。

于是日本又拿出准确射击那套本事了,10式坦克搭载高精度火控系统,90式主战坦克在以30千米/小时速度机动射击2000米外速度亦为30千米/小时的目标时,首发命中率高达90%以上,10式自然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陆上自卫队坦克兵《战斗瞄准》手册强调“先开火!",先发制人不仅可以震慑对方,先开第一炮的命中概率达到80%,日本坦克兵经常使用”战斗瞄准射击”开火,炮长事先设定好预估射程,只要一发现敌方就瞄准开火,只要距离在范围内命中率就非常高,如果炮弹没有命中目标就要在5-6秒内快速"二次瞄准”补救,10式坦克自动装弹机理论上可以利用后坐力连续射击,最大射击速度达到3秒发射2发,但液气悬挂短停射击时车体前后摇摆的幅度极大,炮口上下晃动十分剧烈,即使停车射击也会有较大的震动,爆发射速的优点被液气悬挂系统抵消了大半。

三:日本陆上自卫队眼中的99式坦克
驻静岗县御殿场市的日本陆上自卫队第1师团下属第1战车大队装备10式主战坦克后,就在富士训练场进行了训练,训练内容是如何对抗登陆日本的99式坦克,主要演习日本在出兵介入中国统一失败后,解放军把矛头指向日本,尽管日本海空自卫队竭力顽抗,可是解放军手握战场制空权和制海权,根本无法阻止大量两栖舰艇和大型民用滚装船运来20万部队对日本冲绳展开两栖作战,原驻冲绳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第3远征军早在2020年就跑到关岛去,驻韩国的美军第2步兵师又不能动,冲绳守军只有西部队方面队第15旅团2100人,下辖第1混成团、第15侦察队,第6高射群,石垣岛500人,奄美大岛560人,宫古岛400人,能赶过来增援的还有西部方面队普通连队600人轻步兵,水陆机动团58辆AAV-7水陆两栖战车武器只有1挺M85式12.7毫米机枪,根本无法阻止解放军的重装部队上岸。

日本自卫队命令第1师团所辖第1战车大队迅速抽调2个战车中队加上两个普通科大队,一个炮兵队及若干支援部队搭乘海上自卫队的三艘大隅级两栖运输舰从佐世保出发奔赴冲绳,运输舰躲开解放军的拦截,靠泊冲绳南部东西海岸糸港,金武湾港和中城湾港,第1战车大队共队装备29辆10式坦克1辆11式装甲救援车、6辆96式轮式装甲车、6辆“疾风”高机动车和3辆87式侦察警戒车,总兵力为600余人,对手是在那霸港登岸的解放军东部战区的第1机械化师一个99式坦克营,装备36辆99A2式坦克和04式步兵战车,占据了那霸军港附近的制高点奥武山,第1战车大队上岸后,先用平板卡车搭载坦克沿507国道向那霸军港急进,冲绳岛交通发达,中部、南部公路稠密,沿海岸环岛有7条国道,第1战车大队的问题是选择何处与99式坦克营决战。

冲绳岛地形北高南低,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带,人口稠密,那霸市区被国场川河、漫湖分为南北两部分,由明治桥、那霸大桥、爬龙桥、真玉大桥连接,市区内公园、绿地较多,双方都无法进行大区域战术展开,第1战车大队决定选在狭小区域打伏击,不过狭小的地形不适合防御方发挥机动力,由此又决定根据实际情况渐次向后方地形稍微开阔一些的地区后退,实施逐次抵抗,战车大队和一个搭乘96式装甲车的普通科中队抵达国场川河,把桥梁设定对手可能的渡河地点,因为没有充足时间在河岸上构筑坚困阵地,所以没有以河岸为防线,而是将兵力配置在浅近纵深地带让对方渡河再迅速进行机动防御,由于战车大队缺乏有充足滞空时间的无人机,只能安排87式侦察车和“疾风”高机动车组成的侦察班在河堤上设置警戒哨,第1中队部署在公路西侧,处于防御正面。

四:较量
黎明时分,双方均通过无人机锁定对方的情况,由于解放军空军在与美军纠缠,所以解放军先用无人机指引炮兵发射制导炮外实施精确打击,前面几辆10式坦克被击中,掩护第1战车大队的炮兵队也展开反击,但由于火力微弱,很快就丧失了反击能力,在日军失去火力掩护之后,一个99式坦克连和一个04式步兵战车排开始过桥,99式坦克一马当先,04式步兵战车密集编队紧随其后,日本战车中队把第一道防线设在大桥前面,计划在道路变宽之前先消灭一部分99式坦克,但桥在高处,从下方很难瞄准,普通科中队反坦克班的四部09中距多用途导弹发射器发射后可自主搜索目标,适合在桥下发动攻击,日本坦克分成两组,每组2辆,充分发挥液气悬挂系统的特性,把坦克停在土坡反斜面一侧,将前部悬挂缩到最小,让炮管几乎紧贴着坡顶伸出,这是日本特有的战术。

当解放军第一辆坦克到达桥梁中间时,日本步兵发射了8枚09导弹,99G坦克的JD-3防御装置探测到瞄准光束后迅速启动反制,并开足马力冲过来,战车中队一边以两辆坦克同时射击一个目标,以此提高命中率,为防解放军04式步兵战车水上浮渡侧翼穿插,第2战车中队赶到附近策应,双方互有损失,但解放军占有数量优势的,日军如不转换二线阵地就会被消耗光,于是第1战车中队开始边打边撤至3千米外的二线阵地,在第1战车中队收缩之际,日本无人机发现04式步兵战车在强行渡河,埋伏在岸坡上的反坦克班发射了四枚09式导弹,但只有一枚导弹命中,六辆04式步兵战车成功到达彼岸,用100毫米炮发射导弹击毁普通科小队三辆96式装甲车后在第1战车中队侧面展开,形成半包围态势。

二线阵地植被稀疏,空旷,地势平坦,不太利于防御,尾随而至的99G坦克排列出楔式攻击队形,一进入2000米有效射程内就率先开炮,10式坦克同样集中各坦克火力“饱和攻击”,但无奈穿甲力和装甲均处于下风,纷纷被击毁,刚才抢渡成功的04式步兵战车从侧翼穿插过来,企图切断第1战车中队与大队部的联系,大队部命令第2战车中队派出几辆坦克去拦截,可没想到数据链在解放军电子对抗部队干扰下没有构建起来,造成他们没有发现敌人,未能完成拦截任务,由于第二条防线过早被突破,大队部只能命令撤退,一口气撒退了20千米后,轻装上阵的10式坦克经不起消耗,被判定很难再“继续战斗下去,算是失败了,失去坦克支援的其他日本步兵基本是束手就擒了,陆上自卫队少将矢野义昭就预测日本只能守14天。
五:结语
以上虽然是演习,虽然日本似乎还停留在二战时的装甲对战时代,但也可以看出日本对99式坦克的恐惧其实也不是恐惧99式坦克的性能,而是航母、055大驱、歼20战斗机性能再强,也和当年的B-29轰炸机一样只在头顶转,而99式坦克要是出现在日本本土的街头,日本就等于完了,这个心理震撼不差过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