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惊觉斗不过中国时 才发现这么多年一直被骗了

唐驳虎主笔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西方民众有种“受骗”的感觉:之前鼓吹“中国崩溃”结果中国崛起了,宣传“中国为西方打工”结果中国做老板了,抹黑“中国崇洋媚外”结果中美平起平坐了。

其实一切都不突然,只是西方沉醉于自己的叙事中,对中国的发展和成就视而不见,甚至刻意贬低和抹黑。

西方媒体与西方公众关于中国话题的互动建立在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傲慢之上,要么对“中国威胁”一惊一乍,要么对中国成就选择性无视,直到真相实在太大,掩盖不住,才有“突然惊觉”的事。



西方现在意识到中国崛起势不可挡,但还是想挡一挡,再不挡就要“礼崩乐坏、纲常倒转”了。说到“挡”,倒是有三种挡法:

如果实力占绝对优势,那就不需要了解对手,直接硬扛就行,简单粗暴,立竿见影;

如果实力相当,那就需要了解对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就需要仔细精妙的将计就计了;

如果实力占下风,那就需要非常深刻地了解对手,还要理解自己的相对优劣,才能按住对方痛点,以弱胜强。

西方习惯于端坐食物链顶端,一直以为实力占绝对优势。但在与中国的交手中,突然发现硬扛不动,已经不占优势了。

之后西方对实力上是“占均势”还是“占劣势”拿不定主意,但两者都需要了解中国。然而西方突然发现:一点都不了解中国。

西方一直都有汉学家,但这是一小撮冷门学者,久居象牙之塔,研究也缺乏功利的动力。长期以来,研究中国的事情和收藏中国的艺术一样,不是因为有多重要,而是因为猎奇。猎奇总是挑“好玩”的事情,不可能全面。现在不一样了,研究中国“有用”了,不能光关注“好玩”的事情,而有价值的分析和建议还是不错的生意。



问题是:西方研究中国的人越来越少,研究的信息壁垒则越来越高。

西方人要研究中国,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中文又难又不难。方块字、表意语言与西方语言截然不同,这是天然的语言障碍。这方面,困难是双向的,中国人中对学英语苦大仇深的人同样深有体会。

但中国人一方面被考试要求压着,另一方面英语(和其他外语)也确实有实际用处,在大氛围之下或主动、或被动地都学了起来。而中文学习在西方的环境里,则完全需要靠自己的兴趣和选择。

在中国被广泛“污名化”的时代,要使得很多人对中文感兴趣也是很难的,没有了这样的土壤,自然生长不出中国通的瓜果。不懂中文还要研究中国的事,只能通过外文(主要是英文)的信息渠道。

但实际上这条路也已经走不通。长期以来,少数执迷于意识形态偏见和文化傲慢的“中国通”,把持着这样的信息渠道。他们一方面制造种种“中国滤镜”,另一方面从远方管中窥豹。

这样的“中国画像”符合西方的心理预期,西方在很大程度上照单全收。

王昭君的画像被画歪了,受损失的是汉元帝,后宫佳丽里少了一位绝世美女。中国的画像被画歪了,损失的可能是Pax Americana。



西方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汉学重新受到重视,但有一个大问题:端坐欧美依赖二手信息不行了,但深入中国进行“田野调查”也困难重重。

有些“中国通”早些年曾经在中国做过“田野调查”,现在则处处碰壁,他们还以为是“中国人不愿与西方交流了”,却不知道都是他们自己一手造成的如今这个局面,实属因果报应。

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前西方媒体和汉学界的习惯性歪曲、抹黑太臭名昭著了,使得中国人对这样的“田野调查”产生深深的反感,如今已经懒得搭理这批人,他们自己还委屈上了。

西方就这样,亲手打造出自己的信息茧房,沉浸在想象中肆意遨游。这种条件下,怎么可能去了解真正的中国,怎么可能去正视中国的崛起?

中国的高速、可持续发展,铸就了罕见的“和平崛起”之路,这无疑在过去几十年、乃至整个人类历史里,都是最重要的成功故事。中国的成功现在已经引起全世界的关注,但欧美日的关注点却一直不同。在第三世界国家都在学习经验、寻求合作时,西方依然在拥有话语权的地方不断诋毁,不愿接受现实。

如今“中国崩溃论”自己先崩溃了,“中等收入陷阱”正在被跨过,“中国污染世界”掩盖不了中国在世界上领导清洁能源和交通发展的现实,“债务陷阱论”也因为中国带领下的全面脱贫而唱不下去了。



平心而论,这些对西方来说敏感的话题,才是更加值得他们去研究和学习经验的地方,而不是简单化地把中国成功归结于“产业政策”。但目前看,西方依然选择在自己的思维误区里,还在纠结零和竞争,还在为挖不动中国的墙角而苦恼。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首先是要承认“存在问题”;想追赶对手的第一步,是要正视并尊重对手。一味的“阿Q精神”,只会适得其反。

中国其实也在苦恼,给大批国家免签旅游,就是为了增加更多普通人(而不是心里有预设议题的人)来中国实地参观体验,增加了解中国的机会。中国当然为自己的发展和成就而骄傲,但炫耀不是我们的目的,增进底层对“真正中国”的理解和交流才是出发点。

中国寻求和平崛起,而建立健康的西方民意基础、避免中西方不必要的对抗,确实是十分必要的。既然西方政府与媒体不去主动了解中国,中国只能先自己单方面努力了。

或许有那一天,西方汉学界能从思维误区中走出来,真正理解中国,传播真实的中国,让西方民众了解到真实中国人民的热诚与友善,感受一个东方千年文明的独特魅力。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