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查,2023年11月至2025年3月期间,小叶个人初始借款仅13万元,经5家贷款公司和11名放贷人,通过“转单平账”“以贷还贷”等手段,最终贷款被恶意垒高至1260余万元,被迫抵押名下评估价近千万元的房产还债。
该案涉及受害者超200名,非法出借资金累计4900余万元。到底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的呢?红星新闻通过成都高新公安办案民警讲述,揭秘背后的“贷款套路”“小贷陷阱”。

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
一年多时间
年轻海归初始借款13万,被恶意垒高至1260万
今年4月份,成都高新公安接到一起案件线索,事情要从2023年说起。
2023年,留学归来的小叶衣食无忧,希望通过创业来证明自己,她本身也保持着高消费的习惯。偶然的一天,小叶接到一个贷款电话,这和她需要资金的需求不谋而合。
“最开始,当事人(小叶)借了13万,约定一个月归还。”成都高新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办案民警蒋警官透露,13万元在扣除手续费、利息(约5万元)后,小叶到手只有8万元。
快到一个月还钱时间时,第二家贷款公司主动找上小叶。“公司称,可以帮你先还,多不了多少利息。”蒋警官介绍,小叶第二次借款30万元,扣除手续费、利息(约10万元)后,还上前面借来的13万元,“到手就只有五六万元了。”

警方查获的犯罪团伙材料文件
当时的小叶还浑然不知,慢慢地,“转单平账”“以贷还贷”越滚越高。到了2025年最后一次,小叶的账目被恶意垒高至1260余万元。
以“租赁违约金”名义收非法高利
借款受害人超200名,非法出借涉案资金累计4900余万
小叶用于抵押的是位于天府一街的一处房产。“房产贷款评估为950万元。这950万元在归还前期贷款垫资220万元后,小叶需要归还小贷公司590万元,以及另一家贷款公司52万元,扣除手续费后,实际小叶到手很少。”蒋警官介绍。发现自己无力偿还后,小叶才告知了家人,家人感觉被骗赶紧报警求助。
今年4月份,接到线索后,高新公安成立工作专班迅速开展案侦工作。经查,犯罪嫌疑人何某、吴某、付某等人利用成都一住房租赁公司表面从事住房租赁业务,实则长期从事非法借贷活动。
“这群犯罪团伙很具有隐蔽性,他们是以借款人名下房屋为担保,在同借款人签订的虚假房屋租赁托管合同外衣掩护下,以‘租赁违约金’名义按年息180%收取不受法律保护的高额利息。”蒋警官介绍,租房只是幌子,目的是通过签订虚假租赁合同,甚至会进行房屋租赁备案来“伪造”——借款人在无法实现租赁需求的情况下,支付“租赁违约金”来非法牟利。
这样的“套路贷”有两个特征:“这个犯罪团伙披着房屋租赁的外衣,表面上使用正常租赁模式来达到借贷放贷业务,隐蔽性较强。”蒋警官介绍,“如果借款人还不起钱,也不会暴力催收,他们会直接去法院起诉。借款人要么抵押房子,要么低价卖房子。”
蒋警官介绍,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公司旗下核心成员有多笔房产交易记录。经依法审计,查实该公司在高利放贷违法犯罪活动中,涉及借款受害人200余名,非法出借涉案资金累计4900余万元。
受害者多为年轻人 喜欢超前消费
犯罪团伙涉及多省市犯罪人员
历时五个月,11月11日晚,高新公安组织开展收网行动,成功抓获何某、吴某、付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
小叶损失了一套近千万的房产,总损失超千万。那么,这些钱都花哪里去了?小叶告诉办案民警,主要是买车、医美、旅游,偶尔买买奢侈品,这几年去了新加坡、韩国多地旅游。
“经查,这一犯罪团伙涉及多个省市。”蒋警官介绍,目前相关人员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我们在办案过程中发现,很多类似案件的受害者都是年轻人。”蒋警官介绍,“一方面95后、00后年轻人有房有车,有超前消费的习惯,他们会下意识地认为,只是一个房屋租赁租约,房子弄不走。实际上像是此类租赁合同,签下的10年租约,只会给3-4年所谓的‘租金’,远低于市场价。180%的年息无法承受,到最后只能把房产抵押了,借新账还旧账。”
近年来,不法贷款中介活动频发,部分中介机构以“低息快贷”“无条件放款”等为噱头,通过虚假宣传、违规收费等手段侵害消费者权益,甚至诱导消费者陷入债务危机。高新公安提醒广大市民:提高警惕,远离不法贷款中介,保护自身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