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对这个排序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一套为美国量身定制的心理安慰机制,而不是一个反映真实军事实力的严肃模型。尤其是在过去几年美俄两军的战场表现已经形成鲜明反差的情况下,这份榜单依旧把美国放在第一的位置,属于自欺欺人,而不是能力排名。
按照“全球火力指数”的说法,它的模型采用了超过60个指标,涵盖兵力规模、装备数量、陆海空力量构成、国防预算、地理因素、资源储备、后勤能力等,看上去非常全面。
最终,这些指标分门别类,得出一个总分值,分值越低军力越强。
这看起来像是是一个可量化的模型,但稍微了解一下就可以发现,这套算法最核心的部分并没有公开,比如每项指标的权重、不同国家数据的可靠性评估、装备状态的折算方法、预算与战斗能力之间的函数关系等等,统统都是黑箱,没有任何专业军事机构能够验证。
而且这个网站完全不纳入核武器能力,不评估指挥体系素质,不评估电子战、情报链路、工业动员能力,也不考虑国家在实际战争中的表现。
这意味着一套强调数量的模型天然会让美国占据优势,因为美国的军费、装备总量、海外基地规模在全世界没有对手,而那些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却全部被排除在模型之外。

(俄媒报道截图)
在俄媒看来,俄罗斯不应该排在第二,因为俄罗斯的真实军力结构与美国完全不同。
俄罗斯的优势在于火力密度、纵深动员能力、高强度作战经验,以及在过去数年间形成的实战迭代速度。
但这些,“全球火力指数”一概不算。相反,它更看重装备数量,比如坦克总数、战机总数、预算规模、后勤基础设施规模等。
俄罗斯的装备确实数量庞大,但老旧型号比例较高,这些在“全球火力指数”的体系里权重就非常低。
而俄罗斯最具战略价值的全球最大核力量,在“全球火力指数”里完全不计入,俄军近年来积累的实战经验,也直接被无视。
俄媒认为这很不公平,毕竟美军被塔利班赶跑了,而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期间可谓“单挑”北约,凭什么不如美军?

(“全球火力指数”排名)
实际上,这么较真也没什么意义,这种野榜在各个领域都有,认真你就输了。
对于美国来说,它需要一些这样的榜单,来维持其“全球最强军队”的叙事,毕竟美国霸权的基础建立在美元霸权之上,而美元霸权的基础,则建立在美国的军事霸权之上。
“全球火力指数”的最大功能,不在于评估美国的实际军力,而在于提供一种心理稳定:它告诉美国人——尽管过去几十年都没有真正打赢过哪一场战争,但在榜单上,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
而对于盟友而言,只要美国是第一,美国的安全承诺就是可靠的。
可以说,就是在通过榜单来贩卖“安全感”,本质上属于舆论工具。

(俄军)
所以不管是美国舆论的排序,还是俄罗斯舆论的不忿,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在为各自的叙事服务。
美国需要榜单来证明自己依旧是老大,俄罗斯则需要反驳来强调自己才是战场上最能打的那个。而在现实中,没有任何战争能够靠预测来决定胜负。
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俄罗斯和北约显然都存在严重的误判。
俄罗斯认为自己最能打,区区一个乌克兰,也就是比格鲁吉亚面积更大,所以直取基辅,试图速战速决,结果翻了大车,不得不后退。
这个时候,北约又判断俄罗斯扛不了太久,逐渐加码对乌克兰的支持,结果三四年打下来,谁也没法取得让对方认输的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任何榜单都发挥不了作用。

(阿富汗美军被赶跑)
所以,这玩意也就图一乐。真正能改变战局的,从来不是排名,因为最根本的一项因素,是没法排的,那就人性。
人是战争的根本,决定着战争的开始、过程和结果,对决策者是考验,对参与其中的、前线的士兵和后方的平民,也都是考验。
而事实一再证明,先进的、数量庞大的军事装备,并不能决定一场战争的最后结果,否则美国也不会从朝鲜、越南、阿富汗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跑。
榜单可以随便排,但真刀真枪的战争却不会按照榜单顺序来决出胜负,否则排在第二的俄罗斯已经碾压排在第20的乌克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