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无奈承认 他们对俄罗斯确实没招了(图)

唐驳虎主笔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近日在接受采访时承认,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力度“实际上已经达到极限”。如果没记错的话,美方高层如此承认对俄制裁的困境,还是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的第一次。


据悉,鲁比奥在出席七国集团(G7)外长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已经制裁了俄罗斯的主要石油公司,“剩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制裁的了”。下一步的重点是确保遵守现有的制裁措施,而不是推出新的制裁措施。

上个月22日,特朗普宣布制裁俄罗斯两家的最大石油公司——这是他今年首次宣布新的对俄制裁。

鲁比奥还强调,欧洲盟友需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打击俄罗斯用于规避石油制裁的“影子舰队”——因为相当一部分“影子舰队”的活动范围更靠近欧洲领土。(“影子舰队”即半官方的海上石油走私)

其实准确来说,美国对俄罗斯不是“没有什么可制裁的了”,而是在客观可行的范围内,美国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招数。

假如特朗普政府真的下定决心通过封锁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来向普京施压,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实施更具有穿透性的制裁,比如制裁中间商——目前很多炼油厂购买俄油都是通过中间商来完成的,但这些中间商目前并不在制裁范围内。

再狠一点,就是之前7月份特朗普提到过的“二级关税”:对所有购买俄油的国家加征额外关税。印度已经因此被加征了25%的关税,但美国并不敢将这一关税加到中国头上。

这当然不是因为特朗普心善,而是因为他做不到——中方屡次的果断反击,让特朗普政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上个月底的中美釜山会晤,双方不仅达成“休战协议”,美方还主动降低了10%的对华关税。



言归正传。特朗普政府对俄罗斯“招数用尽”,说实话跟他们关系不大。说到底,美国现在陷入的这个尴尬局面,其实早在拜登时代就埋下了伏笔。

俄乌冲突刚爆发的那一年,美国几乎一口气把能用的经济制裁手段全都甩了出来,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

那时候的拜登政府信心满满,觉得只要把金融系统、能源出口、科技供应这三根“命脉”掐住,俄罗斯经济就会在短时间内崩盘,进而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第一波制裁,是针对金融体系的“核选项”。美国财政部宣布冻结俄罗斯央行在海外的外汇储备,金额高达三千亿美元,同时将俄罗斯几家大银行踢出SWIFT系统。

当时拜登还亲口说过一句狠话:“我们要让卢布变成废纸。”可现实很快打脸——卢布短暂暴跌后迅速回升,俄罗斯央行通过强制结汇、加息、资本管制硬是稳住了金融市场。

第二波是能源制裁。2022年底,七国集团(G7)和欧盟协调推出所谓“石油价格上限”机制,把俄油出口价格限定在每桶60美元,西方的船运与保险公司将被禁止向承运价格高于上限的俄油提供服务。

这招刚开始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但随着俄罗斯调整出口结构,通过第三国转运、换旗航运、绕开保险等方式建立了完整的“影子舰队”体系,“价格上限”的约束力被迅速削弱。

而进入2024年后,乌拉尔原油价格多次突破每桶70美元乃至80美元,“价格上限”机制基本形同虚设——美国想掐掉俄罗斯的能源收入,结果推动俄方打造了一套更隐蔽、更灵活的对外出口体系。



第三波制裁,瞄准的是高科技领域。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半导体、航空零部件、先进机械等高科技产品的出口禁令,希望通过技术封锁让俄罗斯的工业停摆。

拜登当时扬言称:“我们要让普京失去制造导弹的能力。”但事实证明,这种理想化的“科技封锁”在全球供应链时代,根本不可能彻底实现。

冲突爆发后没多久,俄罗斯便很快通过中间贸易渠道从亚洲、南美、中东国家获得了替代供应:民用产业虽然有些受限,但军工体系依然在正常运转。

普京政府还借此机会加速“国产替代”,像微电子、航空、无人机这些原本依赖西方的产业,如今都在进行结构性改造。

最典型的产业就是无人机——2022年的时候,俄罗斯还需要全套从伊朗进口;如今,除了一些关键零部件仍需从邻国进口,俄罗斯基本上已经在无人机领域形成了较完整的生产体系。

总的来说,美西方三年来的制裁几乎动用了所有手段,却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战局。俄罗斯的经济没有垮、能源照样卖、军工仍在扩张。

到头来,拜登当初设想的“压垮式制裁”,反倒逼着俄罗斯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逆向升级”,而这恐怕才是鲁比奥口中“用尽手段”的真正含义。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