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男子巴黎狂砍路人:划脸 不致命!只为毁容(组图)

巴黎的夜晚向来热闹,从塞纳河边一路延伸到香榭丽舍,每晚都有情侣散步,游客拍照,可就在最近的一个夜晚,一起突如其来的疯狂攻击打破了它往日的浪漫与优雅。

一名男子在人流密集的地段持刀随机袭击路人,令人不寒而栗的是,他并非图财,也没有表现出明确的杀意,而是专门朝着受害者的脸部下手,似乎目标明确,那就是毁容。

事情发生上周日晚上21点20分左右,地点是巴黎第八区的弗朗索瓦一世街(Rue François 1er),这里距离香榭丽舍大道不过几步之遥。

第一位受害者,是一位20岁的年轻人。

他是来自布列塔尼的水管工,当晚他刚为女友安排了一场浪漫的塞纳河游船之旅,两人正手牵着手准备接着找一家餐厅继续庆生。

那本该是一段最浪漫的巴黎之夜,却在最意想不到的一瞬间,被彻底撕碎。

年轻人走在街头时,只是不经意间回头看了一眼一个古怪的男子,没想到这个简单的动作瞬间激怒了对方。

“你看什么?你瞧不起我是不是?你羞辱我?”

对方突然暴怒,口中嚷嚷着这些句子,下一秒,一把厨房用刀袖子里闪了出来。

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争执,没有推搡,那刀锋便朝着年轻人的脸部划去。刀刃从嘴角延伸开来,一路切到颧骨,在他脸上留下了类似“格拉斯哥微笑”(Glasgow Smile)般的恐怖伤口。

这是一种曾在英国黑帮圈广为流传的残忍攻击方式:刀口从嘴角两侧划开,仿佛脸部被硬生生撕裂成一个扭曲笑容。

警察赶到时,这位20岁的年轻人捂着脸,鲜血顺着手指缝往下滴。他的女朋友吓得全身发抖,站在旁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那是一道五厘米长、深一厘米的伤口,两边脸共缝合了23针,每一针都刻在他此后的人生中。

医生说,这种伤会留下明显疤痕,需要后期整形,甚至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原样。

几乎在警方赶到第一案发现场的同一时间,还没来得及完全封锁,就接到了第二起袭击的报告,地点在塞纳河畔的皇后大道(Cours La Reine),距第一起不到几百米。

这一次的受害者是一个27岁的保险公司职员,当时与男友散步在附近。

他们注意到一个神情慌张、步伐极快的男人在街上奔跑,后方还有数名警察紧追不舍。本能地,他们往边上闪开,想要避开这个看似危险的人。但凶手突然变向,直奔他们而来,手起刀落,又是对着脸部。

这位男子的下唇被狠狠割开,鲜血喷涌而出。医生为他缝了足足五十针,手术持续了超过一个小时。而他的伴侣虽然没有受伤,但身上的外套在肩胛骨之间被划破,差点中刀。

可以说,这名袭击者对目标毫无选择,见人就砍,唯独一点一致——都往脸上砍,凶残至极,却又诡异得近乎冷静。

他不像是在发泄,也不是要致命,更像是带着某种怪异执念,要把对方的脸“改写”。

袭击并未就此结束。嫌疑人惊慌失措地朝大皇宫方向逃窜,情绪极不稳定。

逃窜过程中,他不止一次试图袭击追捕他的警察。其中一位骑摩托的警员接近他时,被他挥刀猛刺,幸好避过了要害。而最终制服他的,是一名持电击枪的警官。

晚上9点35分,嫌疑人试图扑向警方,被电击后倒地,被当场铐住。警方从他右手中缴获一把沾满血迹的厨房用刀,刀刃长达12厘米。

整个过程,从第一起报警到嫌犯被捕,不超过十五分钟。警方的快速反应挽救了可能继续发生的暴力事件,但这并不能掩盖案件的惊悚性质:一个神志不清的陌生人,公然在最繁华的街道对路人实施毁容式袭击。

根据事后的审讯记录,嫌疑人是一名31岁的男子,没有固定住所,过着长期流浪生活。他的家人曾多次尝试安排他接受精神治疗,但他一再拒绝,断绝联系。

他在被捕后声称自己“英俊、强壮、聪明、永远笑着”,自我认知显然与现实脱节。

他还辩称,那天晚上的袭击是出于“自我防卫”,因为他认出了“一个跟踪他的人”,认为那名年轻男子是他的“迫害者”,于是动刀。

这名嫌疑人还声称,自己曾在2016年赢得一个短片电影节大奖,从此遭人嫉恨跟踪,身心受到长期骚扰。他说他买刀只是为了自保,但当晚所有的行为都未显示出防御性质,反而是一连串主动攻击。

此人目前已被送往司法机构,等待精神病专家评估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否精神病患者,并不决定其是否会被判刑,但会决定他是否进入监狱或强制医疗机构。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说:“看吧,这不就是精神病干的?”

的确,如今越来越多的暴力事件背后,都会出现“精神疾病”这一说法。

毫无疑问,某些极端行为确实与精神疾病有关,但“精神病”不是免责符。

在这个案件中,嫌疑人虽然有明显的妄想症状、自恋型人格特征与迫害妄想,但他在逃跑、攻击、挑选目标方面表现出的清晰逻辑和判断能力,也说明其行为并非完全失控。

他知道要逃、知道对方是警察、知道如何攻击致伤不致命、知道如何选择人群下手——这些都不是一个完全疯癫状态下能做到的。

因此,社会在面对类似事件时,不能简单地“归结于精神疾病”,而应更深入地建立预警机制与强制干预体系,避免潜在危险者“放任自流”。

好吧,说回来,这不只是一个疯子的故事,更是一个城市在现代社会压力下对“潜在危险”的管理能力问题。

还是那句话,巴黎的浪漫背后,安全还有多远?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