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战”一个接一个,美军也是真忙不过来
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彩虹-7模型首次展出,原本预计在2019年首飞,但实际上直到2022年才再次亮相。而第二代彩虹-7明显体型更大、外形和结构更加流畅。这次传出首飞消息后,“Army Recognition”网站认为彩虹-7最大起飞重量不低于10吨,作战半径不低于2000千米,能凭借极其先进的隐身性能,在高空侦查并锁定目标,然后通过数据链分享给指挥系统。因此,文章预计以歼-20S为核心的五代半作战体系里,彩虹-7或者说类似装备不可或缺。

▲早年展出的彩虹-7模型,和实际状态有不小差距
具体来说,双座歼-20S的指挥地位,在歼-36/50成熟量产前,不会动摇。歼-16D作为非隐身电子战机,将会被歼-20S衍生的电子战版本取代。彩虹-7虽然有“察打一体”的名义,但为了保证续航并搭载足够强悍的侦察设备,只会装备少量武器,主要任务仍然是搜集战场信息。攻击-11是官方赋予的正式编号,代表以搭载攻击型武器为主,作为小型轰炸机使用的作战定位。四款隐身水平出色的战机,在电磁掩护下悄然介入战场,指挥机按照彩虹-7传回的数据,一次次发出指令,发射制导武器摧毁目标,这就是歼-20S的作战模式。

▲高隐身才是彩虹-7的核心性能
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复杂性,攻击-11和彩虹-7也仍有升级潜力,编队中负责指挥的歼-20S,可能并不是只有一架。就像航母编队中有055作为副指挥中心,帮助航母梳理防空和反潜信息,降低指挥难度一样,当攻击-11和彩虹-7并肩作战,形成侦查和攻击两套体系时,分别由两架歼-20S指挥就是效率最高的。要是再算上基于歼-20S演化,同样有人驾驶的歼-20S电子战版本,新模式要比外界想象复杂得多,战斗力上限自然也更高。

▲这份场景还是太简单了
彩虹-7最初只是设计单位,按照技术趋势自研的验证型号,所以初代模型看起来比较简单。后续进行深度迭代,需要花费不少资源,自研难以支撑,大概率是获得了军方投入。这和早年FC-31自研时发展缓慢,被海军看上后就突飞猛进,布局也脱胎换骨是一个道理。内部改造的结果看不到,外部基础布局经过调整后,隐身水平确实上了新台阶,实际上比歼-20S和攻击-11更优秀。这才符合高端无人机侦察机,在战线前沿活动,侦测对手活动的定位。

▲现在的歼-35和FC-31是天壤之别
在这种情况下,彩虹-7冒着打开隐身弹舱,可能被对手发现的风险(弹舱破开时隐身会被破坏,瞬时RCS会大幅增加,当年F-117A在南斯拉夫被击落,就是因为这个破绽被抓住)投放武器,价值很低。在分布式武器引导技术非常成熟,后方攻击-11成群的情况下,也毫无必要。随着侦察吊舱技术逐渐成熟,传统侦察机这几年逐渐消失在外界视线里,如今彩虹-7作为能配合战斗机作战的高端无人侦察平台,以像极了轰炸机的隐身姿态重回战场,成功补上了无人编队最后一块短板。

▲彩虹-7下表面也花了大力气去设计
“Army Recognition”网站非常悲观地认为,等到彩虹-7落地量产,即使没完成与歼-20S、攻击-11的深度整合,仅凭长航时、高隐秘特性,配合远程弹道导弹,就足以对前沿部署的美军造成致命威胁。要是整合完成,这种威胁将进一步从地面蔓延到空中。最大的问题是,不管歼-20S、攻击-11,还是彩虹-7,美军短期内根本就追不上,而中国的发展速度又非常快,双方差距只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