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杀人熊现第13名死者!专家:熊记住了人肉味道(组图)

街头偶遇野熊的惊悚瞬间,已成为不少日本市民的日常

“早上出门倒个垃圾,差点和熊先生撞个满怀。”家住秋田的佐藤先生在推特上这样写道。这看似玩笑的话,却是2025年日本民众的真实生活写照。



原本该蛰伏山林的野熊,如今疯狂闯入人类领地。住宅区、机场跑道、便利店、幼儿园全成了它们的“游荡区”,甚至接连酿出人命。截至11月初,日本全国已累计发生超百起熊袭击人事件,造成13人死亡、170余人受伤,死亡人数创下历史峰值。



01 都市惊魂

札幌的秋夜,寒意沁骨。晚上十一点半,在当地打工的中国女孩小福在十字路口,看到了一个模糊的黑影。昏暗路灯勾勒出的轮廓,像一个穿着宽松黑色西装裤的男人。只是那“脚”的形状有些古怪,小得有些不自然。

小福心里正犯嘀咕,黑影却无声地动了,从原本的2条腿,倏然变成了4条。那是一只熊。



这样的都市惊魂片段,正在日本各地频繁上演。从北海道的市区街道到东京近郊的居民区,从岐阜县白川乡世界遗产地的公交站到农村的田间地头,原本栖息于深山的棕熊与亚洲黑熊,正以惊人的频率闯入人类生活核心区。

10月5日早上8点左右,一名游客抵达岐阜县白川村,当时店铺尚未开门。当她沉浸于山间的静谧时,公交站附近的树丛窜出一个黑影,扑向一名西班牙游客,对方右臂被抓伤。



目击者小小这才意识到,自己离一只野生熊,仅20米左右。 “谁想到在景区会遇到熊,都还没有进到山里。”

02 失控的数字

日本环境省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仅2025年度上半期,“熊出没”事件就发生了20792件,为近五年最高值。其中有66%的熊袭击事件发生在街道、农地等住宅集中区域,70%的袭击发生在人类居住区边缘,温泉设施、郊区超市、公交站都成了高危地带。



熊袭死亡人数更是触目惊心。截至11月初,死亡人数已达13人,比之前的数据增加了一倍还要多。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过去半个月内就新增了5例死亡,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人丧命。

秋田县作为重灾区,截至10月底已有52人受伤、4人遇难。 11月3日上午9点左右,秋田县汤泽市山林中发现79岁失踪老人后藤女士的遗体,其面部有清晰熊咬痕,身体多处毁损。



03 饥饿驱使

气候变暖导致的食物短缺,是熊群“进城”的直接原因。

日本气象厅报告显示,北海道等地的气温较30年前上升约2.4摄氏度,导致熊类冬眠的时间缩短了。 同时,日本熊类主要食物为山毛榉与白橡木果实,而今年出现了大面积山毛榉与白橡木歉收的情况。



森林综合研究所的调查表明,熊类主要食物来源——橡子的产量与黑熊出没频率密切相关。 当山里的橡实歉收,地位较高的大型熊会从深山出来,下到靠近人类聚居区的浅山觅食,而原本在浅山带娃的母熊就会被逼入人多嘈杂的市区。

“热得睡不着觉,饿得吃不上饭,再加上娃在一边嗷嗷喊,能够想象母熊在这样的时候有多么暴躁。”一位专家如此描述熊的处境。



04 习性的危险转变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有迹象表明,熊将人类纳入“食谱”的风险正在增加。 据《环球时报》报道,7月4日,岩手县发生一起熊闯入民宅并袭击80多岁女性的事件,现场有明显的吃人痕迹。



专家判断,这是 “从一开始就以吃人为目的”的攻击行为。在日本过去130年的相关记录中,这尚属首次。

研究熊类逾半世纪的日本黑熊研究所所长米田一彦解释道:“吃过人肉的熊会记住味道,并将人类视为猎物。” 部分熊群更可能通过血缘传播这种危险行为,开始主动猎捕人类。



05 人类防线的溃败

面对熊灾,日本的应对能力却显著不足。日本的猎人群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萎缩。 全日本持证猎人已从20年前的约20万人,到2023年骤降至约9万人。

而且,猎人的老龄化问题严重。秋田县猎友会的山田先生坦言,他们协会内60岁以上老人占了七成以上,他和朋友是全协会唯二的两个“50岁以下的年轻人”。



“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干这行啊?”山田点起一支烟,苦笑着说:“冒着生命危险去抓熊,一天的收入还不如在便利店打工。”

这话一点都不夸张。以秋田县为例,政府向捕熊猎人提供的补贴是每杀死一头熊5000日元(约合人民币230元)。听起来还行?但要知道,找到并成功捕杀一头熊往往需要好几天时间,还要自备装备、车辆和燃料。算下来,时薪可能还不到500日元——这还不到日本法定最低工资的一半!



“我儿子在东京的便利店打工,时薪都有1100日元。”山田摇摇头,“他每次打电话都劝我别干这行了,说这点钱还不够在东京吃顿像样的烤肉。”

难怪日本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现在想找个人打熊,比找熊还难!”“玩命赚的钱还不如便利店打工,谁会去当猎人啊?”



06 政府的应对

面对愈演愈烈的“熊灾”,日本政府与民间采取多种措施应对。 “熊灾”最严重的秋田县率先推广防熊App实时更新熊出没轨迹。

日本政府于10月30日首次召开了“有关熊害对策等的相关阁僚会议”,提出了多项应对措施,放宽枪支管理规定,增加“紧急持枪狩猎制度”,在居民区发现熊时,地方政府可放宽猎枪使用限制。



11月6日,日本警察厅正式宣布修改规则,将“驱除危害人类的熊”纳入警察特殊枪械(含步枪)的使用目的。 这意味着,警察遭遇危险熊时,无需等待猎友会或自卫队支援,可直接用步枪射击驱除。

07 游客如何防范

对于计划前往日本的游客,特别是前往山区和乡村景点的游客,需特别注意安全。日本山林情报馆长佐佐木俊尚指出,日本熊的习性已经出现改变,开始把人类视作食物。

他强调,若遇到攻击性强烈的熊,最好不要摇熊铃,原本用来驱赶熊的声音,可能反而引来熊的目光。

专家建议,遇到熊时应根据距离采取不同措施:与熊距离超过20公尺以上时,应边看着熊并慢慢地往后撤;与熊距离在20公尺以内,千万不要慌张跑走;与熊已经是5公尺以内近距离,则应趴在地面缩屈身体,用双手保护后颈重要部位。



一边是饿得发慌的熊,一边是日益萎缩的农村和根本招不到人的猎人行业,日本这场人熊冲突,恐怕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猎人终会老去,但总有熊正年轻。而更可怕的是,愿意接过猎枪的年轻人,却一个也找不到了。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