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长加卢先科与能源部长格林丘克在同一天先后辞职,导火索是一桩涉及国有核电公司、金额高达1亿美元的腐败案。
据称,此案由国家反腐败局(NABU)主导调查,行动代号Midas,历时15个月、监听超过1000小时,并在多地搜出装满现金的袋子。
此案的核心人物是明迪奇,被称为泽连斯基的钱包,事发之前几个小时已经逃出乌克兰。
现在的情况是,调查此案的机关是西方打造的反腐机构,涉案的是能源体系顶层官员,逃跑的是总统核心圈子中的亲信,辞职的则是两名手握实权的部长,四条线索交错叠加,矛头同时指向了一个人——泽连斯基。

泽连斯基
在过去三年,泽连斯基几乎掌握了乌克兰所有关键杠杆。议会由人民公仆党压倒性占多数,立法流程完全由总统办公室主导;内阁成员多数来自他自己挑选的团队,关键部门如内政部、安全局(SBU)、国防部都由其核心圈掌控;媒体在战争状态下被集中为统一新闻政策,所有新闻口径必须由总统办公室审核;军队前线的战况更新与舆情管理,也必须通过其团队层层过滤。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所掌控的工具,本应保证任何内部政治冲击都能被快速控制,任何丑闻都能可以轻易压住。
然而,这一次他的体系突然失灵了。反腐机关直接跨越总统办公室拿人,他无法提前干预,当然,他应该是提前知情的,否则明迪奇也不会那么容易就逃跑。
这次翻车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西方当年颜色革命之后,在乌克兰建立的两个反腐机构,一个是NABU,另一个是SAPO,两个机构的预算、监督、关键人选都受欧盟和美国掌控,存在的目的就是盯着乌克兰。

欧盟旗帜和美国国旗
这意味着,这一次是西方直接动手了,且目标就是泽连斯基本人。
所以能够看到,行动节奏异常一致且迅速。而腐败案公布数小时内,欧盟外交代表、G7外长、加拿大代表团几乎同时发声,要求乌克兰必须采取迅速且严肃的措施。
而西方媒体的集体态度变化明显。主流媒体瞬间把焦点从乌克兰受害者转向乌克兰内部腐败。
这种风向的变化在过去三年几乎未曾出现——西方从未让泽连斯基承担系统性责任,但这一次,他们开始公开扩散不利于泽连斯基的叙事。
而细思极恐的是,明迪奇成功外逃,到底是泽连斯基把人安排出去了,还是西方的操作?
总而言之,这次查的是泽连斯基的核心圈子,这说明不是技术选择,而是政治选择。
西方的逻辑很清晰:当代理人成为负资产,就需要削弱他的合法性、削弱他的光环,把他从英雄重新定义为问题的制造者。
所以说,这一次风暴,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是一次去泽连斯基化的行动。

泽连斯基
目前来看,西方换掉泽连斯基已成必然,因为对西方的价值正在急剧下降。最初他是战争的象征,能带动欧洲民意、美国舆论,但随着战局恶化、西方财政吃紧,他的这种象征性已经不再奏效,也就无法再给欧洲的政客们带来正向收益。
战争打不动了,宣传价值也就没了,以前能靠着他拉选票,现在完全成了累赘。
而泽连斯基能够走到现在,一切都建立在西方的扶持之上,他自己没有从政经验,他的政党也不是传统政党,而是把电视剧名字搬到了荧幕之外。
这说明他没有任何根基,最好的证明就是,波罗申科这样的人,泽连斯基用尽手段也扳不倒,反而现在还嚷嚷着罢免政府。
这也意味着,西方想要换掉他并不难,很轻易就可以连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