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时间线,11月10日18点52分,印度新德里红堡地铁站附近,一辆红色轿车爆炸,冲击波掀翻6辆车,30多人受伤,13人死亡。红堡是什么地方?莫卧儿帝国的王宫,印度独立日升旗地,民族象征,类似中国故宫。
不到20小时后,巴基斯坦伊斯兰堡G-11区法院外,一名自杀式袭击者引爆炸弹背心,12死27伤。首都法院是什么地方?国家司法权力的象征,紧邻军政核心区,同样是“脸面”所在。
对比两起事件,时间、地点、手法、目标,全部高度重合。要说完全没关联,你信吗?现在的问题是,关联有多大?到底有没有人在幕后点火?谁最希望印巴再打一场消耗战?
印度方面,反应很快,调查迅速锁定了一名主要嫌疑人,一名来自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医生,被指与巴基斯坦老牌激进组织“穆罕默德军”有关。更为关键的是,爆炸前数小时,印度警方刚好查获近三吨炸药,抓的两人又刚好就是这名嫌疑人的助手。于是,印度舆论立刻沸腾,就是巴基斯坦干的!

而巴基斯坦呢?伊斯兰堡法院爆炸,从目前种种迹象看,完美契合“巴基斯坦塔利班”的风格,但问题在于,时间点,太敏感了,为什么偏偏选在印度爆炸后不到20小时动手?“巴塔”虽是反巴,但有时也会被某些势力利用。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就出来说了,这是印度支持的恐怖袭击!目的就是破坏巴基斯坦的稳定。
这结果,倒也是两国的常态。印度炸了,第一反应就是巴基斯坦在密谋操纵,巴基斯坦炸了,不假思索就会说印度是幕后黑手;几十年了,台词都没换过,但真相呢?往往在政治叙事中被最先牺牲。

所以,有没有可能,第三方背后“点火”?甚至提供情报、资金、技术?这不是空想,毕竟南亚从来不只是印巴的事,印度想借美国“印太战略”上位,成为“亚洲支柱”;巴基斯坦则依赖中国“中巴经济走廊”求生,成为“一带一路”关键支点;而西方世界既希望印度牵制中国,又不希望印巴彻底开战导致地区失控。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诡异的平衡,一边提供反恐援助,一边默许极端组织存在;一边呼吁和平,一边向双方出售先进武器。恐怖分子的目标,从来不是“赢”,而是“制造混乱”,而混乱,正是某些人最想要的“战略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