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大药房:减肥药2折 让美国人减重5600万公斤(组图)

是什么谈判,能把人直接吓晕?

11月6日的白宫发布会上,特朗普高调宣布,经过自己与药企的谈判后,减肥药即将大降价,发布会开着开着,他身后的一位谈判代表,突然两腿发软,瘫倒在地上,发布会因此紧急中断。



据称,晕倒的人就是诺和诺德的经理戈登·芬德利,不过也有美国媒体认为,被抬走的其实是礼来公司派来的一名代表。



不管是哪家,都有足够的理由晕,因为谈判实在是太刺激啦!降价幅度也过于惊人。

这两家公司的注射减肥药产品,Wegovy,原本价格为1350美元/月,Zepbound,原价1086美元/月,被特朗普砍到了350美元,直接“打骨折”,这个优惠价格,可以通过美国官方医保Medicare的渠道享受到,也可以在2026年启用的TrumpRx.gov平台上,直接用这个低价购买。



记住TrumpRx这个名字,它可能会载入美国的史册。

 01 让美国再次健康

时间回到今年5月11日,特朗普突然发推宣布,自己要签署“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行政命令之一”,将药品价格将立即降低30%至80%。



起初,人们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特式吹牛,因为特朗普当时喊着要干的事情太多,从驱逐移民到关税战,再到调停俄乌冲突,大家都不相信他能四面出击。而且这个数字太夸张了,一刀砍下去,降价幅度要命,药企不可能轻易答应。这雷声大雨点小的政令,以TACO作为标准结局。

结果,到7月份,特朗普直接向全球17家主要制药公司发函,明确要求他们在60天内,与政府合作推动改革,促使药价降价。并且直接威胁,“如果对方拒绝行动,政府将动用一切手段,保护美国人免受药物暴利的侵害。”  这时候大家才意识到,他是认真的。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的药价到底有多高呢?

请看下图,这是经合组织统计的,全球各国预期寿命与人均健康支出的比较,在花钱方面,美国是断档式领先,平均每位国民每年要花超过1.2万美元来寻医问药,而美国人的预期寿命,却并没有很高,很多发达国家支出仅为美国的一半,预期寿命却比美国高了七八岁,就连花销仅1K美元出头的中国,预期寿命都高于美国……



“人财两空”这个词,在美利坚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非常抽象。

再看药价层面,根据兰德公司2024年的报告,美国药品均价,为其它33个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2.8倍!这个惊人的数字还是被稀释过的,一些“老资历”的常用药品,因为生产厂商多、竞争激烈,价格其实很便宜,比如1片阿司匹林只要1美分,真正价格高的是创新药、原研药,美国价格为其它国家的4.22倍!



其中甚至还有贵十几倍的例子,比如艾乐妥,这是一种高效抗凝药,常用于治疗栓塞,以患者一年的用量计算,美国的价格为7100美元,隔壁加拿大只要900美元;德国仅需770美元;而法国更是低至650美元。



还有些原研药,虽然没翻几倍,绝对差价很吓人,比如治疗肿瘤的原研药,帕博利珠单抗,在美国的年均定价为191000美元,在法国是91000美元;在日本只要44000美元,一年就差出十几万刀。



特朗普5月份发行政令的时候,就在情况说明里提到过,美国人口不足全球5%,却贡献了全球药品75%的利润。川总还在发布会上亲自贡献了一个案例,他有一位体重严重超标的商人朋友,长期使用减肥药,然后朋友有一天打电话过来抱怨:“同样一款药,在纽约要花1300美元,而伦敦只用88美元,我们美国怎么回事啊?” 虽然特朗普没有点名,但媒体根据价格推测,他在暗指诺和诺德的Wegovy,即我们国内常说的司美格鲁肽。



总之,在特朗普眼中,这是极不公平的现象,是美国人在为世界的医药创新买单。因此,这次他的跟药企过招,核心举措是实施“最惠国价格”,同样一款产品,在美国的定价,不得高于在其它OECD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平,至于你用什么方法实现,爷不关心,反正做不到我就要搞你,所以药企没办法,只能低头来谈。

对于辉瑞、阿斯利康等巨头,特朗普威胁要对其进口产品或者原料,征收巨额惩罚性关税,目前,美国消耗的处方药,只有2/5是在国内生产的,如何单看活性药物成分,也就是药品中真正发挥生物作用的成分,仅有10%为美国本土生产的,你加关税,就等于要药企的命。



目前辉瑞已经光速滑跪,承诺以平均50%、最高85%的折扣,提供其大部分初级保健治疗药物和某些专科品牌药物,包括我们前面说到的艾乐妥,据媒体报道,美国有超过1亿名患者使用这些降价的药物。



对于诺和诺德,谈判主要集中在已上市的减肥版注射用GLP-1类药物,也就是Wegovy,它的竞争对手礼来制药,也有个售价接近的同类型产品,Zepbound,所以特朗普是两家一起谈的。最后结果是,上述两种注射减肥药,从上千美元一个月降价到350美元/月,并计划通过两年时间,再降到245美元/月。降价甚至还涉及到未来的药品,两家公司在申报阶段的口服版GLP-1减肥药物,如果获批,最低剂量将以149美元/月起售。作为交换条件,Wegovy和Zepbound将被纳入Medicare医保,并且口服版能获得优先审批权,提前上市。



有意思的是,目前已经谈拢的药企,除了在传统医保渠道降价之外,还要在TrumpRx平台上提供同样价格的药品,这是一家政府运营的网站,以特朗普命名,直译过来就是“川普大药房”,该网站不销售药物,只是连接到药企,提供绕过中间商的低价直销渠道。

由于美国尚未实行全民医保,目前有2930万人,没有购买任何保险,有需要的时候只能自己掏钱买。川普大药房的存在,就是为了这部分病人直接付现金购买,并且享受同样的低价。

目前网站还没有药物可选,只挂着巨幅的特朗普帅气照片,让美国人看到,是谁把药价打了下来。



怎么说呢,大统领的恩情还不完!

 02 头号目标,减肥药

比较让人惊奇的是,特朗普选择重点宣传的砍价样版工程,不是什么治疗罕见病的创新药,也不是胰岛素之类的慢性病用药,居然是两款减肥药。在对付诺和诺德和礼来的时候,他也采取了跟其它药企明显不同的手段,更接近于我国的国谈/集采,而不是单纯通过关税加以威胁,可以说是对减肥药非常上心了。



这看似抽象的选择,背后其实有很特殊的考虑。

其一就是,美国人确实有需求,老美特别热爱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什么甜甜圈、冰淇淋使劲吃,吃得成年人肥胖率高达约40%,严重肥胖者占总人口的10%,而肥胖又会导致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病,治疗起来成本更高。与其这样折腾,不如通过降低减肥药价格,来扩大使用范围,减少亚健康大胖子的数量,从而降低长期医疗开支。



站在特朗普传播学的角度,你谈什么罕见病药物,全国可能就只有几千病人,大家感知不明显,而减肥药的潜在用户,可是正儿八经有1亿人,受众面比其它药品很广,都说屁股决定脑袋,哪怕是民主党的支持者,也会为了减掉自己的大屁股,在心里默默记一笔特朗普的好。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预计,此次减肥药降价之后,将对国家产生深远影响,到明年11月,可以让美国人总计减肥5600万公斤,大家一起高喊赢麻了。



不过,特朗普选择减肥药,还有个更重要的隐藏原因,它们恰好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药企比较容易服软。

目前流行的是GLP-1类药物,这玩意是人体内的一种肠促胰素,通过激活GLP-1受体,可以产生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等效应,诺和诺德的Wegovy和礼来的Zepbound皆属于此类。相比奥利司他等传统减重药物,GLP-1类药物减重效果更佳,且患者耐受性好,也不会出现脂肪性腹泻等不适症状,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就是价格特别贵,很多人用不起。



价格贵是新药的天性,因为专利保护的存在,原研厂家往往独占市场,缺乏竞争,价格自然下不来。

不过专利保护期是有限的,Wegovy,也就是司美格鲁肽,在中国和印度的专利在2026年就要到期了,这两个东方神秘大国,都拥有庞大和高效的仿制药产业,已经跃跃欲试了。光是中国这边,公开报道中就有十几家药企在搞司美格鲁肽仿制药,杭州九源基因、丽珠集团、石药集团、华东医药、中国生物、齐鲁制药……名单长到列都列不完,其中大部分等进入后期临床实验,只等获批了,有很大的希望在2026年集体上市。业内人士甚至认为,需要警惕国产司美格鲁肽过剩。



而且中国药企不仅仅会搞仿制,搞研发也是有点东西的。早在2023年,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就成功获批,为国内首款原研GLP-1减肥药产品,只不过贝那鲁肽的半衰期太短,需要每天扎三次针,所以竞争力不够强;今年6月,中国信达生物的原研产品玛仕度肽,也成功获批了,而且它是双靶点,效果比单靶点的司美格鲁肽更佳。

可以预想到,明年的GLP-1减肥药市场将是一片红海,中国的原研/仿制产品,将迅速打破诺和诺德、礼来的双头垄断格局,随之而来的就是,竞争、内卷、大降价。



换句话说,诺和诺德和礼来,本来就是要降价的,此时特朗普叫他们过来谈判,反而算给这两家公司指了条出路。毕竟中国的药品,进入美国还要花时间走程序,如果两巨头能抓住最后的时机,占领美国市场,把用户粘性培养起来,就能在海外市场大溃败之后,保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要扩大美国市场的规模,进入医保、以价换量是必须的,能稳住上亿用户,更不要说,还有面向无医保人群的TrumpRx平台,加上特朗普的官方背书,短期内必然迎来一波销量暴涨。



对于其它药企来说,谈判是纯纯被割肉,对诺和诺德和礼来来说,减肥药降价有利也有弊,所以更容易达成协议。

可能双巨头唯一没有料到的就是,特朗普砍价砍得太狠了…………本来业内分析普遍认为,这次谈判能谈出个五折、六折,已经很给总统大人面子了,没想到最后是二折。

两家公司的股价,在7月特朗普宣布要对减肥药动手之后,就经历了大跳水,当天发布会一开,又分别下跌了3.07%、2.02%。相较司美格鲁肽垄断市场的时期,诺和诺德的市值已经腰斩,高管气晕,也是情理之中。



03 医药利益共同体

说句实在话,你觉得砍得太多,没准特朗普觉得砍得太少,因为美国的奇高无比的药价,是畸形体系助推的结果。

因为相信哈耶克的大手,加上医药公司的游说,美国两党长期对药价持放纵态度,认为高回报才能促进大力创新,从而维持美国在医药领域的技术优势,2003年时甚至专门立法,设置了“不得干预条款”,明令禁止联邦政府与药厂直接谈判药价,纯靠市场机制自我调节,所以,那些没有竞争对手的创新药,往往是价格上天。



与此同时,药企花了大量的金钱用于游说政客,以及资助媒体,哪届班子要是敢对药价下手,马上一堆帽子扣上来,什么“你要毁了美国的医学”,“耽误科技进步的责任你担得起吗?” 特朗普应该对此深有体会,上届任期,他就是尝试过推进药价改革,然后被狠狠喷了一波。

新华网

另一方面,大量美国人使用的是商业医保,私人公司提供的医保覆盖了总参保人数的65.6%,高于公共医保Medicare的36.1%,而私人企业都是追逐利润的,并非完全的公益性。对于资本家来说,提高保险业务利润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药价。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这么反常识。

在美国医药行业,存在着一种叫PBM的中介商,也就是所谓的“药物福利经理”。

它们是连接制药公司、保险公司、药房和患者的中间机构,主要职责为,筛选进入保险报销范围的药物,并代表保险公司,与药企一一谈判,来确定这些药物的具体价格。



严格意义上讲,不叫讲价,而是谈回扣,药企的挂牌价是固定的,它们为确保药物被PBM纳入保险公司的报销清单,会给在药价基础上给一定比例的回扣,PBM就从回扣中分一部分作为利润,保险公司也分走一部分,用来降低赔付成本,至于具体比例,是严格保密的。大家只需要知道,当挂牌价更高,回扣也会更高。

而且就像中国的医保一样,美国的商业保险,也有一定的自付比例。假设比例不变,药品的挂牌价越高,患者自付的金额也就越多。



我们打个简单的比方吧,一款药物,它原本挂牌价是20美元,自付比例是20%,正常情况下,报销一次,保险公司掏了16美元,患者使用保险后还需要掏4美元。

假如药企直接涨价到100美元,那么按原来的自付比例,患者就要出20美元,保险公司出80美元。然后药企再拿出80美元,当回扣还给保险和PBM,自己还是原来的利润不变,保险公司也没有啥赔付成本了。

虽然我们举例的数字比较夸张,但这种利益勾兑的基本原理就是如此。靠着涨价然后给回扣,药企把产品纳入了保险范围,销量不愁,保险公司也笑麻了,直接无痛赔付,PBM公司更是完成了空手套白狼,目前,三家PBM巨头,联合健康旗下的Optum、西维斯健康的CVS Caremark和信诺的Express Scripts,控制了美国约80%的处方药索赔,一年能赚4300亿美元。



然后美国人惊讶地发现,药价直接升天,有保险的人,自付金额在不断上升,没保险的那几千万人,看到药瓶子上那惊人的数字,恨不得马上放弃治疗。只有病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随着民怨越来越大,执政者不得不开始重视,其实前面几届政府,已经迫于压力整过一些活了。奥巴马政府试图通过《平价医疗法案》通过扩大官方医保的Medicare覆盖面和药品种类,向商业医保看齐,从而降低患者自付费用,但他还是没敢直接解决创新药的高定价问题,也就是鼓励一下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的发展,在专利过期之前,药企依然可以疯狂定高价。



拜登则是修改了法规,赋予了官方医保直接与药企谈判的权力,不过谈判的进展比较缓慢,2024年8月,才谈妥了首批10种药物的价格,涉及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疾病,折扣幅度在38%到80%之间,另一方面,拜登的法案要求药企的涨价幅度不得超过通胀速度,并且为Medicare用户设置每年的最高自付金额,算是用财政的钱救了一下急。

这两位民主党总统,还是比较倾向于,重症需要缓治,一点点削弱庞大的医药利益共同体。而特朗普如今大权在握,解决逻辑似乎更加简单粗暴 ———— 谁不配合降价就整死谁。他淡化了“低价保障民生VS高价维持创新”的矛盾,而是采用了他最擅长、也是美国人最喜欢的民族主义叙事,把高药价说成是“是美国人在为世界的医药创新买单”,直接占据了舆论主导权,大家一听,这是美国VS外国的战争,必不可能同情医药公司。



他的施压手段也非常经典,不降价就加关税,100%起步,这是看准了大量医药公司把重要生产环节放在国外,一招直捣命根子。如果施压成功了,老百姓买便宜药,赚!药企不愿意屈服,就得把产业链搬回国内规避关税,增加了就业岗位,还是赚。

TACO了无数次之后,特朗普的赢学,似乎终于要在药企身上找回场子了。

明年这个时候,美国人到底会瘦多少公斤肉呢?我们拭目以待。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