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次,不是熊闯民宅、不是熊袭登山客,而是“熊肉串烧”火了。
一切都源于日本网友“Yagi”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的这张照片:
油光发亮的亚洲黑熊串烧,售价800日元2串▽

“Yagi”形容熊肉:
“完全没有异味,口感松软超好吃!...有点类似羊肉?”
没想到这条推文一下收获了8.7万个点赞,浏览量超过1350万次。

与此同时,日本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熊害”。
今年截至11月初,日本全国因熊袭击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14人。
创下自2006年有纪录以来的历史新高,另有逾百人受伤。

从北海道的札幌近郊,到热门旅游城市京都的岚山,甚至连东京的郊区都频频出现熊的目击报告。
紧张氛围日益升温,搞得人心惶惶。

(札幌街头)
于是,网友们脑洞大开:
既然熊肉这么美味,何不通过吃熊肉来控制熊的数量呢?

因此青森县“山毛榉之乡白神公社”推出的“亚洲黑熊串烧”大受欢迎:
“太好了!终于找到既能解决熊害又能振兴地方的完美方案!”
据了解,这家公社本来经营酒店和土特产,后来干脆开了熊肉加工厂。

(烤制前的熊肉串)
他们的熊肉来自为保护村民设置的陷阱。

以前这些熊会被直接丢掉,如今被做成料理再售卖,听起来既环保又循环。

(熊肉料理)
于是熊肉料理一夜成了新晋“顶流”。
“熊肉汤!🐻熊肉吃起来像牛肉,没有腥味...”↓

“这块鲜红的熊前腿肉,850克...
因为是用长矛猎到的,放血很彻底...完全没有异味!”↓

“熊肉真的很好吃哦...”↓

然而“以食驱熊”的想法虽好,却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首先,狩猎本身就不是一件易事。
一位在东京经营熊肉料理店的店主从专业角度分析道:
“如果不能一枪命中头部致命,熊肉就会产生异味,而且想要稳定保证供应量绝非易事。”

熊肉的处理和烹饪也极具难度。
“熊肉本身带有特殊风味,且每只熊的肉质和风味都截然不同。
可食用的部位也有限,普通家庭基本难以处理”,店主补充道。

(烧熊掌)
更重要的是,熊肉还存在感染旋毛虫等寄生虫的风险。
需在依据《食品卫生法》许可的设施中处理,并经过充分加热后才能食用。
就在熊肉料理引发全网热议之际,一个更令人担忧的消息传来了。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11月4日公布的《食品放射性物质检测结果》:
群马县北部的绿市等地的熊肉中,检测出最高每公斤410贝克勒尔的放射性物质。
注:一般食品的检测合格标准为100贝克勒尔/公斤。

这些熊肉的放射性物质超标了4倍还多!

一些日本网友开始呼吁,最好不要食用野生动物的肉:
“群马县日本黑熊熊肉中,检测出超过400贝克勒尔/千克的放射性污染😱”▽

“鹿、野猪、熊的肉,最好不要吃,因为有放射性污染。”▽

“从东北到长野一带的野味,还是避免为妙。
那天(核事故时),由于风向的关系,放射性物质被吹散开了,而这些动物一直在吃那些被污染地区的食物。”▽

事实上,这已非首次发现熊肉辐射超标。
早在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不久,日本茨城县自然博物馆就宣布:
从栃木县日光市捕获的一头野生亚洲黑熊的肉被检测出放射性铯活度达677贝克勒尔/公斤!

超过了当时食品卫生法暂定标准值规定的每公斤500贝克勒尔的安全上限。
那是日本首次确认熊肉放射性物质超标。
当时,有关部门认为,这头黑熊在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事故后,食用了日光地区的植物叶子和果实等,导致放射性物质在体内积累。

没想到十多年过去了,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