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行动涉及司法部长加卢申科、能源部前高官及国有核电公司乌克兰原子能公司。
据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也介入调查,NABU公布的画面中堆满了被塑料袋封装的美元现金,而调查文件显示,这场行动是15个月秘密监听和1000小时录音的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明迪奇不只是泽连斯基的朋友那么简单,更被视为总统的钱袋子,他出身娱乐业,是泽连斯基早期喜剧团队第95街区工作室的共同创办人之一。
泽连斯基进入政坛后,他迅速转型,在能源、国防和基础设施领域扩张,成为政商界都避不开的名字。
乌媒曾披露,泽连斯基2021年的生日宴就在明迪奇的公寓举办,而那处住所恰好是NABU的重点监听对象之一。
录音内容据称涉及泽连斯基本人,被称为明迪奇录音带。值得一提的是,录音带消息曝光前不久,泽连斯基曾试图推动立法,以削弱NABU的独立性,引发美欧使团的抗议。

(俄媒报道截图)
根据NABU公布的细节,乌克兰原子能公司内部长期存在一条被称为回扣链的灰色通道。供应商若想获得合同或确保结算,就必须通过屏障机制向高层输送利益,涉案金额超过1亿美元。
表面上,这些钱来自设备采购或技术维护预算,实则被抽走进私人账户或境外离岸公司。
调查中出现的英属维尔京群岛账户和迪拜代理公司,正是西方情报机构追踪的洗钱节点。
更关键的是,部分涉案人员同时在政府、国企和私人企业中担任要职,形成内外呼应的利益结构。
乌克兰能源系统因战事频遭破坏,为这种腐败机制提供了更多的土壤,而后果则是,大量援助资金被吞噬,并导致乌克兰国家防御能力遭到削弱。
也就是说,在乌克兰耗费巨资修复基础设施、请求更多外援之时,国家能源核心却成了寡头和政客合谋的提款机。

(NABU门牌)
乌克兰的腐败不是现在才出现的问题,1991年独立之初,乌克兰在形式上建立了所谓民主制度,但在经济层面,国家资产被迅速私有化,大量国企被少数人以极低价格吞并,寡头政治由此形成。
能源、冶金、运输、农业这些关键行业几乎都被分割给几大家族,他们掌控企业,控制媒体,资助政客,也决定了谁能坐上总统宝座。
从克拉夫丘克到库奇马,再到亚努科维奇,甚至是泽连斯基,都是以“反腐”为口号上台,结果腐败问题从未根除,反而愈演愈烈。
2014年的“广场革命”原本被包装成一次反抗腐败、追求欧洲价值的政治觉醒,结果却成了另一场权力再分配。
亚努科维奇下台后,亲西方的政客取代了亲俄派,旧的寡头退场,新的寡头登台,甚至波罗申科这样的寡头不再资助别人,自己直接就当上了总统。

(广场革命)
之后,美国和欧盟趁机介入,以反腐和制度改革为名,推动成立国家反腐败局(NABU)和特别反腐检察官办公室(SAPO)。
这些机构确实查处了一些中低层官员,却始终没有碰触顶层权力,因为这两个机构,也不过是打着反腐的幌子来控制乌克兰。
所以能够看到,凡是与欧美步调一致的政治人物,往往能在调查中被忽视,而一旦有人试图摆脱控制,文件和录音便会适时流出。
前几个月,泽连斯基反抗西方的监督,试图限制NABU和SAPO的权力,收归己用,结果遭到欧洲的强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回头来看,泽连斯基并不是要反抗,更可能的情况是,自己干的一些丑事掩盖不下去了,担心被西方清算。
然而,傀儡就是傀儡,你要钱的时候,欧洲惯着你,哪怕都知道你不干净,但是你要想摆脱控制,西方断然是不会同意的。

(波罗申科和泽连斯基竞选现场)
所以,这次的事情,背后的信号更为重要,西方控制的机构,直接对泽连斯基的钱袋子下手,美国的FBI也参与其中,意味着即便是号称放弃颜色革命的共和党政府,也依然在维持当年颜色革命的成果。
往小了说,这是敲山震虎,对泽连斯基的警告,玩大了说,这就是要换掉他的前奏。
这种声音也不是一天两天了,特朗普在上半年反复表示要换掉泽连斯基,甚至派人前往乌克兰考察反对派,后来乌方老老实实签署了矿产协议,算是度过了危机。
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矿产协议尚未给美国带来什么实际利益,而且还有一部分矿落到了俄罗斯手中。
这意味着,泽连斯基已经没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了,尤其是俄军攻下红军城的背景下,东线战场恐将彻底崩溃。
那么在乌克兰崩盘前先给泽连斯基安排一波,没什么毛病,跑得了一个明迪奇,还能跑得了整个泽连斯基政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