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76岁生日快乐!
11月11日是中国空军节,人民空军发布的微电影《梦远》在各大媒体上刷屏,尤其是歼-20、歼-16D和攻击-11的三机编队飞行,标志着中国空军在有人机-无人机协同作战方面已经走在世界最前列——在这个领域,美国空军还处于摸索阶段。

这部微电影中,最让军迷们欣喜的是攻击-11的正式代号公布了:玄龙。电影中的台词说得非常清楚:“威龙1号,玄龙08已达6号阵位。”“威龙1号收到,已与玄龙协同。”
众所周知,威龙是歼-20隐形战斗机的代号,这也是中国空军首次直接证实,歼-20可以与攻击-11并肩协同作战!

对于攻击-11的基本性能,各方都已经不再陌生。这种采用飞翼布局的亚音速无人攻击机,侧面角度看过去和美国B-2隐形轰炸机类似,并相当可观的航程和载弹量。而这次曝光的高清晰度画面显示,它的后半机身隐形细节部分处理得相当精细,表明它高度注重全向隐形能力,是为执行高风险的攻击任务而研制。
更进一步的画面显示,歼-20与歼-16D电子战飞机、攻击-11组成三机编队飞行。这代表中国空军立体进攻模式的进一步演化。隐形战斗机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利用隐形特性踹开对手防空火力网的大门,但随着现代防空系统的不断改进,隐形战斗机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出动电子战飞机,用软硬杀伤率先压制对手的防空网,然后才是隐形战斗机的踹门。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空系统针对隐形目标的探测能力也在不断升级——尤其是中国自家全球领先的反隐形能力,对隐形战斗机的安全构成极大挑战,单纯靠电子战手段已经不够用了(中国空军未雨绸缪,料敌从宽总归是没有错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隐形无人攻击机先行破坏对手的防空预警网络或者吸引火力,掩护有人驾驶的隐形战斗机执行攻击任务,为后续非隐形战斗机充当的“炸弹卡车”开路,就成为当前最有效的对抗手段。
当然,这次出现的“歼-20+歼-16D电子战飞机+攻击-11无人机”组合还不是最终形态——等到歼-20S双座版大规模列装后,由它空中控制攻击-11执行更复杂的协同作战行动,才是未来更先进的作战模式。
在这方面,美国空军进度显然落后了——五角大楼早先在未来无人机发展方向上选择了激进的AI自主空战模式,尽管用AI控制的F-16战斗机勉强能与人类驾驶的F-16模拟“近距离格斗”,但距离投入实战还早得很,其信息处理能力、时延问题和更要命的机器幻觉问题,暂时都无法彻底解决。
而在半自主无人机方面,洛马公司已经无力重新研制一款双座版F-35隐形战斗机,指望单座的F-22和F-35指挥无人僚机协同作战,意味着飞行员要驾驶飞行、又要处理海量信息,还得控制无人机,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把希望寄托在AI辅助处理,然后当前AI性能又不可靠,这样就变成了“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恶性循环……



话说回来,这次除了攻击-11的正式亮相之外,影片中还有不少细节值得琢磨。例如接近片尾部分,出现了国产新型防空反导系统的拦截画面。国产红旗-9防空导弹的早期型号采用破片杀伤战斗部,通过爆炸产生的破片摧毁目标。尽管外界传闻中国红旗-9的改进型和更新一代防空反导系统都已经采用了直接撞击式的动能拦截模式,能够降低来袭导弹被摧毁后的附带损伤,但罕有直接证据。
而这次影片中出现的拦截画面显示,对于高速飞行的空中目标,拦截导弹以更快的速度直接撞上并直接引爆,显示其先进的目标识别与精确追踪能力,表明中国先进防空反导系统的可靠性能。
至于说片尾彩蛋力的“新家伙”,笔者觉得大家就乐呵乐呵看看热闹就得了——虽然猜测它是水分子的说法很多,但正如笔者之前说的,随着中国新一代空中打击体系的问世,是否还有必要研制B-2/B-21这类传统隐形轰炸机,真的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