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俄军赢得无比血腥的巴赫穆特战役,而红军城之战将成为俄乌2025关键决战的又一标志性战役。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甚至邀请国际媒体记者,到包括红军城在内的“乌军被围困区域”实地验证,甚至可以为此“实施数小时停火”。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认为,当普京邀请外媒进入包围区时,等于宣告“战局已定”。他认为,红军城的陷落不仅是军事失败,更是“西方幻觉崩溃起点”。

泽连斯基受访时官邸两度停电
11月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首都基辅的马林斯基宫接受英国《卫报》的专访。然而在采访刚开始不久,马林斯基宫突然“漆黑一片”,随后电力供应恢复,但没过多久,马林斯基宫再次“陷入黑暗”。对此,泽连斯基称,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

11月9日,泽连斯基在接受《卫报》记者采访时,马林斯基宫发生停电。
不过俄罗斯方面认为,这是乌方的“做戏”圈钱之举。俄罗斯外交部无任所大使罗季翁·米罗什尼克回应称,泽连斯基喜欢制造一些“小的戏剧效果”。他补充说,基辅的马林斯基宫早已投入大量资金配备了备用电源,但在泽连斯基接受英国《卫报》记者采访时,宫内的灯光却突然熄灭了。米罗什尼克认为,泽连斯基是想通过“抱怨停电事件,从欧洲的支持者那里榨取一点资金”。
近期俄乌猛攻对方能源设施。乌克兰石油天然气公司8日通报,今年10月以来,俄军针对乌克兰民用天然气基础设施发动了9轮大规模袭击,造成大量能源和基础设施受损。根据乌克兰能源公司公布的时间表,全国各地的电力供应正在配给制度,即便是首都基辅,人们在周日也需停电10至12小时。一些专家对乌克兰在冬季陷入供暖中断风险提出警告。俄国防部8日回应称,俄方的行动是对乌袭击俄境内民用设施的回应。

红军城“拉锯战”将见分晓?
近期俄乌战局最引人关注的焦点,是库皮扬斯克和红军城。俄罗斯军队多次宣称,即将占领哈尔科夫州的库皮扬斯克市。俄“西部”集群突击队队长10日在俄国防部发布的视频中说,俄罗斯军人已完全占领库皮扬斯克东部工业区的工厂区。
库皮扬斯克市位于奥斯科尔河畔,距哈尔科夫85公里,是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哈尔科夫州东部的关键防御据点,有乌克兰“第三首都”之称。攻占这个据点将有助于俄军向西推进,未来有望连接沃尔昌斯克方向的战线。俄罗斯《消息报》称,乌军在奥斯科尔河右岸的整个军事集群通过库皮扬斯克调运物资,他们控制着哈尔科夫州东部地区。如果库皮扬斯克失守,将重创基辅政权。

此外,“顿涅茨克的门户”红军城,如今也岌岌可危。10月底,俄军攻入红军城,并宣布包围了当地乌军。从俄乌双方的战报也可以看出此地战况激烈,俄罗斯国防部9日发布战报称,在红军城,俄军突击分队实施进攻行动打击被合围的乌军部队,俄军还击退了乌军从红军城西北发起的7次进攻,并挫败被困乌军8次向北突围的尝试。而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9日通报的战况也显示,乌军与俄军当天共交战248次,其中在红军城方向交战87次。

红军城是乌克兰在顿涅茨克前线防御的基础。俄罗斯军事分析师鲍里斯·罗辛表示,红军城是一个关键枢纽。占领该城将使俄军能够向顿涅茨克西北方向,包括多布罗皮利亚、斯拉维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乃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继续推进。鲍里斯·罗辛还认为,泽连斯基向西方兜售着一个“稳定前线”的形象,但乌军正不断丢失阵地和兵员——西方看到了这一现实,这可能会促使他们停止向乌克兰输送资金和武器。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的分析称,如果红军城倒下,类似甚至更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能会随之而来。在红军城以西近100公里的区域,都没有主要的城市中心以及山川河流可以防御。红军城本身就坐落在山脊上,这意味着任何向西推进的军事进攻,都将是“一马平川”。分析还认为,乌克兰一直在向他的欧洲支持者和特朗普保证,“俄罗斯大军”可能会被无限期阻止。现在,泽连斯基无法承受一场可能演变成“战略灾难”的失败。
“红军城之战”成西方幻觉崩溃起点?
面对乌克兰前线勉力维持的局面,美国及北约并不打算过多介入。美国总统特朗普10日表示,美国不再资助乌克兰,而透过北约供应武器“收钱”。特朗普还再次抱怨,乌克兰冲突给美国造成3500亿美元的损失。10月17日,特朗普曾与泽连斯基会面,特朗普被曝将乌前线地图扔到一边,全程脏话不断。
同一天(11月10日),北约前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向外界表示,北约不会向乌克兰派遣军队,因为此举可能导致与俄罗斯的直接武装冲突。斯托尔滕贝格称,尽管泽连斯基曾多次要求北约派遣地面部队,但均遭拒绝。

10月2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视察俄军联合部队集群的一处指挥所。
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日前分析指出,自2023年起俄军放弃全面进攻,转而采用“消耗战”与稳定包围策略,以时间、火力与补给线优势压垮对手。红军城战役就是这种策略的“典范”——俄军以耐心与纪律封锁乌军关键补给线,逼使乌军在心理与战略上双重崩溃。
西方投入再多政治叙事和媒体叙事,也无法改变战场事实。从这个角度讲,红军城不是一场战役的终点,而是“西方幻觉崩溃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