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梭哈:赌一个叙利亚前恐怖分子的忠诚(组图)

事件速览:从“通缉犯”到“座上宾”,叙利亚新总统的白宫“破冰”之旅

2025年11月10日,华盛顿上演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会见了叙利亚临时总统艾哈迈德·沙拉(Ahmad al-Sharaa)。这起事件之所以震动国际舆论,不仅因为这是自1946年叙利亚独立以来其国家元首的首次白宫之行,更在于沙拉本人的惊人转变。

就在不久前,沙拉还是以阿布·穆罕默德·朱拉尼(Abu Mohammad al-Jolani)的化名闻名于世,作为“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的领导人,他的头上甚至还背负着美国国务院1000万美元的悬赏通缉令。

然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领导的武装力量闪电般推翻了阿萨德政权,而他本人也迅速“改头换面”,开启了一场面向西方的“魅力攻势”。

这场闭门会谈的成果是具体的:叙利亚宣布正式加入美国领导的打击“伊斯兰国”(ISIS)全球联盟,成为第90个成员;作为回应,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对叙利亚的“凯撒法案”严厉制裁,再延长180天的豁免期。

特朗普对这位昔日“宿敌”不吝赞美之词,称其为“坚强的领导者”,并用一句“我们都曾有过坎坷的过去”为其争议背景轻描淡写地揭过。

这一系列操作,无疑是特朗普政府中东政策的一次急转弯。综合多家外媒的深度分析,今日特读为您深入剖析这场破格会晤背后的多方考量。



外媒观察:“招安”中东新强人?

特朗普的叙利亚“新算盘”特朗普政府对叙利亚新政权“解禁”的速度之快,令许多传统外交观察家咋舌。这场历史性的会晤,从接待的微妙细节到处处可见的政治算计,都透露着极强的“特朗普风格”,即高度的实用主义和对既定规则的漠视。

外媒的分析大多认为,这是一场旨在重塑中东地缘格局的“高风险赌博”。



一场“低调的”历史性会晤

首先,多家媒体(如路透社、半岛电视台)都敏锐地捕捉到了接待规格中的“刻意低调”。沙拉的到访,没有外国元首常见的红毯、军乐仪仗和公开的媒体握手环节。他通过白宫侧门进入,会谈全程闭门,也没有安排联合记者会。(相关报道:半岛电视台|实用主义的“冷欢迎”:沙拉白宫“走侧门”,换取美国制裁松绑与中东新棋局;路透社|昨是悬赏千万,今为白宫上宾:特朗普的叙利亚“大转向”)

这种“低调的欢迎”与事件本身的“历史性”形成了古怪而鲜明的对比。



分析普遍认为,这种精心编排的“低调”,恰恰反映了白宫的尴尬与算计:既要实质性地接纳沙拉这位已成既定事实的叙利亚新主导者,又必须在礼宾上与其“恐怖组织”的黑历史保持距离,以规避国内外的政治风暴。

然而,特朗普本人似乎并不在意外界的观感。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他再次展现了对“强人”的个人偏好,公开称沙拉是个“硬汉”,并直言“我喜欢他,和他处得来”。这种强烈的个人背书,被视为是推动华盛顿叙利亚政策180度转向的核心动力。(相关报道:华盛顿邮报|“恐怖分子”的白宫传奇:特朗普拥抱“硬汉”,赌一场2160亿美元的重建局)



“制裁”换“反恐”的战略交换

剥开礼宾的微妙外衣,这场会晤的核心被外媒普遍视为一场清晰的战略交换。

沙拉此行的核心诉求非常明确:为叙利亚的战后重建“松绑”。

据路透社和《华盛顿邮报》报道,他的首要目标就是推动美国国会能永久废除“凯撒法案”。这项以代号“凯撒”的叙利亚叛逃者命名的法案在奥巴马政府末期通过,其旨在制裁阿萨德政权的反人类罪行,也在客观上锁死了叙利亚的经济命脉。

世界银行估计,叙利亚重建至少需要惊人的2000亿至2160亿美元,而只要“凯撒法案”这把利剑还悬在头上,任何外国资本都不敢贸然进入。



目前,特朗普政府给予的180天“豁免延期”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生杀大权”还牢牢掌握在国会手中。然而美联社指出,国会内部对此分歧巨大:民主党人主张无条件废除以开启新局,而参议员格雷厄姆等特朗普的鹰派盟友则坚持要附加严格条件并定期审查。

作为交换,特朗普政府则会得到其急需的“地缘政治资产”。

美联社和半岛电视台确认,叙利亚已正式加入全球反ISIS联盟,这不仅为特朗普的“反恐成绩单”添上了一笔,更重要的是,它为美军未来体面撤出叙利亚创造了条件。同时,美国将允许叙利亚重开驻美大使馆,这标志着两国将在安全与反恐领域进行更深度的协调,也意味着美国正式将叙利亚从伊朗和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中拉拢过来。(相关报道:美联社|从1000万悬赏到白宫座上宾:艾哈迈德·沙拉的“华丽转身”与美国的“现实政治”)



“魅力攻势”难掩“黑历史”阴影

尽管沙拉在过去一年中竭力发动“魅力攻势”,试图将自己重塑为亲市场、倡导包容的温和派领导人,但外媒普遍指出,其“原罪”的阴影远未散去。

《金融时报》尖锐地指出,批评者认为沙拉的新政府仍由其前身伊斯兰主义团体“沙姆解放组织”牢牢掌控,所谓的政治包容仅仅是“表面文章”。

更令外界警惕的是,《华盛顿邮报》和《金融时报》均提到,过去一年叙利亚爆发了令人震惊的宗派暴力事件,沙拉指挥的安全部队被指直接参与了对阿拉维派和德鲁兹派等少数族裔的屠杀,这使得国际社会对其“保护少数群体”的承诺高度怀疑。



这些挥之不去的“阴影”,构成了沙拉在华盛顿游说的最大阻力。JINSA等亲以色列的游说团体和国会中的鹰派议员,正以沙拉的“圣战根基”为由,强烈呼吁国会阻止永久废除制裁。

为了“拆弹”,沙拉此行也积极展开游说。半岛电视台和《金融时报》特别报道了他与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共和党人布莱恩·马斯特(Brian Mast)的会面。马斯特是著名的亲以色列鹰派,本人曾在阿富汗服役并失去双腿。沙拉选择与他直接对话试图化解敌意,是一个极具象征性的行为。

马斯特在会后声明称,他和沙拉作为“两名前士兵和两名前敌人”,就如何建设一个没有战争和极端主义的叙利亚未来,进行了“长期而严肃的对话”。



撬动中东版图:以色列、土耳其与俄罗斯的变局

美叙的迅速走近,仿佛推倒了中东地缘政治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其连锁反应正迅速传导至整个地区。

其中最敏感的当属以色列,美联社、路透社均证实,美国正积极斡旋叙以达成一项“安全协议”。特朗普也在会后明确表示,正“努力让以色列与叙利亚和睦相处”。《华盛顿邮报》援引沙拉的采访称,他寻求的协议是要求以色列撤出自去年12月阿萨德倒台以来新占领的叙利亚领土,但他明确表示,这并不等同于特朗普一直推动的“亚伯拉罕协议”式的全面关系正常化。

其次是土耳其与库尔德问题,据美联社披露,美国务卿卢比奥与叙、土两国外长举行了三方会谈,同意推进一项被搁置已久的协议——将美国此前支持的、以库尔德人为主的“叙利亚民主力量”整合进新的叙利亚军队。这既触及了土耳其的“反恐”红线,也考验着沙拉能否真正整合这支美国的前盟友武装。

最后则是俄罗斯的失落,《金融时报》分析认为,沙拉在与普京会面“重置”关系后,迅速高调访问白宫,无疑是在明确地“转向西方”。分析人士称,美国正考虑扩大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例如进驻大马士革空军基地,这对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和沙拉政权的稳固而言是“双赢”;但对俄罗斯而言,无异于叙利亚这一其在中东最重要的战略支点正被华盛顿“摘桃子”。



结语展望:特朗普的“如意算盘”,还得看国会山“点不点头”

从“头号通缉犯”到“白宫座上宾”,特朗普与沙拉的会晤,是“特朗普式”外交的又一个经典范本——

它彻底抛弃了意识形态的包袱,无视传统的外交禁忌,以赤裸裸的实用主义和地缘政治利益为唯一导向。

特朗普显然在下注:他押注沙拉这位背景复杂但手腕强硬的“新强人”,能够稳定叙利亚局势,并将其转化为美国在中东对抗ISIS、遏制伊朗、安抚以色列的全新战略资产。

然而,这场“豪赌”的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

沙拉的执政根基并不稳固,路透社披露的ISIS暗杀阴谋表明,其内部的反抗远未平息,而《华盛顿邮报》所担忧的宗派冲突更是其政权的“阿喀琉斯之踵”。此外,这场访问真正的“胜负手”不在白宫,而在国会山,沙拉的180天的制裁豁免期转瞬即逝,其游说能否说服那些怀疑的鹰派议员,才是决定叙利亚能否获得重建“入场券”的关键。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国际因素则是,无论是推动叙以和谈还是整合库尔德武装,都牵扯到了极其敏感的地区利益。因此,其中任何一方的误判都可能让特朗普的“新中东战略”满盘皆输。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