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周筱赟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他已向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控告了建设银行东营分行的管理层,“我希望通过个案推动制度建设。”

前情回顾——
银行取现被询问其他交易记录,还报警处置?
银行、反诈中心都说是对方要求
11月3日,律师周筱赟在山东东营出差期间,因私事前往中国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取4万元现金,“我此前在ATM机取钱,但限额只有5000元,所以选择在柜台取款。银行卡转账限额为2万元,故决定前往银行柜台办理。”
周筱赟说,在银行柜台办理过程中,柜台工作人员追问他资金用途。他让柜员备注为“个人消费”,却被进一步追问具体购买什么。无奈之下,他将自己的私事告诉柜员,对方又称系统里没有相关选项,需要联系反诈中心向他核实,同时追问他银行卡内的其他交易信息。
双方发生争执后,银行柜员称会联系反诈中心出警,但周筱赟称在现场等待半小时,始终没有等到,随后银行领导出面,改口意思可以取现,他拒绝取现后离开。
周筱赟认为,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严重侵犯他的隐私权,“银行先默认每个储户都是犯罪嫌疑人,然后要求每个储户自证清白。其实,根据刑法的基本法理,即使犯罪嫌疑人都没有自证清白的义务,而是公诉机关举证证明其犯罪。”
11月6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先后联系到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东营市另一建设银行,以及东营市反诈中心,两方均称系对方的要求。

违规加码——
建行东营分行一负责人向律师道歉被拒
“建行对抗央行规定,层层加码、另搞一套”
11月8日,周筱赟再次发声称,中国建设银行东营分行一侯姓负责人向他道歉。
聊天记录显示,侯某称,临近年底,金融诈骗案增多,保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是银行落实国家反赌反诈工作的要求,也是为储户着想,以免储户平白遭受损失。对于给您带来的体验不佳,我们深表歉意。我们将持续改进,切实提升客户体验。

周筱赟拒绝接受该道歉,他解释道,“建行东营分行称体验不佳,系认为我作为储户太敏感,或认为柜员理解有误、态度不好,将责任推给了我或柜员。但实际上,错的是建行的管理层。”

“这件事的本质是,建设银行东营分行对抗央行的规定,层层加码,另搞一套。” 周筱赟说,建行东营分行的加码行为,违反了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三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个人办理现金存取业务需“了解并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标准是单笔5万元以上。
“建行东营分行或者其他机构,都没有权力把这一标准下降到1万元。更何况,该管理办法在今年8月出台了征求意见稿,把这个5万元也取消了。”周筱赟说。
律师控告——
“监管部门应划定红线,避免银行违规加码行为”
建行东营分行、东营金融监管部门未回应
11月10日,周筱赟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他公开发声此事以来,不仅获得了普通储户的支持,还收到了不少银行柜员的私信留言,“层层加码的过度防控,不仅损害了储户的利益,也加重了银行柜员的负担,产生了很多矛盾纠纷。”
“反诈是非常有必要的,但不能以折腾普通老百姓和银行柜员为代价。”周筱赟进一步解释道,自己的遭遇,不单单出现在建设银行,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经济往来。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发声,能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情况,进而改善这一现状。目前,他已向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控告和举报了建设银行东营分行管理层擅自加码的违法行为,“我希望通过个案推动制度建设。”
“我认为,金融监管部门需要明确,银行在出现此类违规加码行为后,应该受到何种处罚。划定红线,这既是为了规范行业,给银行柜员减轻负担,同时,也是保障广大储户的根本利益。”周筱赟说。
对于市民取款1万元以上是否仍需告知资金用途,“加码”政策是否存在违规等问题,11月10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联系到中国建设银行客服,工作人员表示会协调东营分行回复,无果。
同日,记者联系到东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会协调专人回复,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