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新闻发布的福建舰入列现场图片。
当天,圣安德鲁斯大学战略研究教授菲利普斯·奥布莱恩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题为《美国正走在输掉对华战争的路上》的文章,文章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美国沉醉于“个人英雄主义”的军事幻想,却忽视了与中国在工业产能方面的巨大差距。
虽然这篇文章是在福建舰服役的同一天发的,但是这位教授本意并不是谈福建舰,他的本意是为了炮轰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就在10月底,赫格塞斯在面对一众美军将领的讲话中,发表了他对于如何赢得对华战争的看法。
而这个所谓的看法,其实就是最可笑、最浅薄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就是把希望寄托在美军士兵的个人勇猛上 。

▲菲利普斯·奥布莱恩。
赫格塞斯的原话是,“让士兵在夜深人静时,在晴朗的天气或恶劣的天气下,前往危险的地方寻找那些会伤害我们国家的人,并在必要时在近距离和残酷的战斗中代表美国人民伸张正义。”
这话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不就是二战时期日本鼓吹的那一套吗,也就是国内一直批判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精神原子弹主义,很难想象,如此粗劣浅薄的观点,居然会出自一个堂堂国防部长之口,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种话居然还是由美国说出口。
要知道,搁以前,美军打仗的风格那都是靠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工业规模直接一路平推,怎么现在反而绝口不提技术和工业优势,反而开始大谈特谈个人英雄主义了呢?

▲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斯,战争部即曾经的国防部。
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那就是美国已经没有优势了,已经被中国给反超了,所以只能学二战的日本,把希望寄托在个人英雄主义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上。
因此,奥布莱恩教授毫不客气,直接尖锐的批评了赫格塞斯强调的“近距离和残酷战斗”的军事理念,认为这种以个人勇猛战斗为中心的思维已经过时。
他在文章中的观点一针见血:现代战争的胜负由生产能力和技术掌握决定,而非个人勇气。
赫格塞斯的这一套个人英雄主义,或许能在战争初期取得先期优势,但是一旦陷入持久战,必然被被中国后来居上,因为现代战争不再由单次决定性战斗决定胜负,而是取决于参与者产生新力量、适应新技术以及与盟友协调工作的能力,在这种持久战模式下,中国的优势将越发明显。

▲中国的军工产业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
因为中国的工业实力,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文章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无人机产业,一个是造船业。
在无人机领域,中国控制着全球90%的商用无人机生产,并为当今乌克兰和俄罗斯无人机的许多部件提供供应,与此同时,中国先后推出了攻击-11、无侦-8、无人僚机(五代机)、无人制空战斗机(六代机)甚至无人隐形战略轰炸机等多款机型。
反观美国,忠诚僚机姗姗来迟,X-47B无人隐形攻击机项目下马,无人制空战斗机和无人隐形战略轰炸机更是查无此人。
而在造船领域,两国差距就更大了,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造船厂建造的船舶吨位占全球50%以上,而美国仅占0.1%,中国的造船能力几乎是美国的两百多倍。

▲美国造船业已经严重衰落。
美国在去工业化进程中关闭了大量造船厂,流失了几代造船工程技术人员,如今除少数军用造船厂外,几乎没有经验丰富的造船工人,重新培育相关产能需要数年时间。
反观中国则拥有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从钢材生产到电子设备集成,从动力系统到舰载武器,实现了100%自主化,能够快速批量生产各类舰艇。
一个最典型的代表是,福建舰于2022年下水,2025年服役,仅花费三年,而美国福特级二号舰肯尼迪号,2019年下水但至今仍然没有服役,计划服役时间从原计划的2022年一直拖到了2027年。
还有一个代表就是美国下一代星座级护卫舰,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新一代舰艇,在首舰开工两年多后,建造进度仅完成10%,最终功能设计居然仍未敲定,不仅单舰成本从10亿美元飙升至14亿美元,服役时间更是遥遥无期,原计划的“短平快”是一个没做到。

▲肯尼迪号的拖延一举撕碎了福特级航母的遮羞布。
至于什么高超音速导弹和六代机项目,那就更不用说了,现在轮到美国来追赶中国了。
因此,奥布莱恩悲观的估计,一旦中美开战,美国或许能在战争初期凭借现有装备取得局部优势,但长期冲突中,其薄弱的军事工业基础将难以弥补战场损失,而中国如同二战时期的美国,作为"世界工厂"能够以惊人速度生产替代武器,持续补充战力。
其实,奥布莱恩的估计都算是过于乐观了,因为他其实还是有点嘴硬,他认为虽然美国在工业规模上比不过中国,但是美国至少还有技术优势,按他的话说就是“如今的美国已不是当年的民主兵工厂,更像二战时期的德国——迷信技术优势却丧失了持续生产能力”。

▲其实这位教授算高估美军了,现在的美军有任何技术优势吗?
但是实际上,美国哪里还有什么技术优势?高超音速导弹、六代机、隐形无人机乃至福特号那故障频发的电磁弹射器,美国现在有任何技术优势可言吗?所以,这位教授对美军发出的终极警告,不仅没有危言耸听,甚至可以说都过于乐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