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过的这个设备就是电磁弹射的“动子”
仅从外表上来看,两种弹射器相关度很高,但实际上电磁弹射并非蒸汽弹射的升级产物,两者技术继承性极低。甚至可以说除了敷设在飞行甲板上的固定装置,其他设备完全是两个领域。和外界想象不同的是,蒸汽弹射器的技术门槛其实很低,它本质上就是很简单的气缸活塞,通过压缩蒸汽瞬时做功以弹射舰载机。真正难点在于,弹射30吨舰载机的全套蒸汽传输、储备设备,在性能要求苛刻之余,还得保证数千架次弹射无故障的稳定性。这对于拥有大量管道、泵循环和摩擦部件的蒸汽系统而言,需要极限耐高温高压和密封材料的支持。

▲蒸汽逸散充斥在蒸汽弹射器的所有角落
电磁弹射听起来很高端,实际上是通过飞轮储能,再借助脉冲电力瞬间爆发,原理类似用绳子系住石头,不断甩动增加速度,然后瞬间扔出去。甲板上的动子能“200千米时速瞬间刹停”,是因为转子能量释放结束,有点类似石头扔出去后,绳子就不转了。在这套体系中,承受瞬间超大电流的大功率直线电机、飞轮储能系统(它需要在数千甚至上万转每分钟的状态下维持稳定)才是关键。这么一简单对比,就能明白为什么说两者技术关联性极低,以及美国海军明明有数十年蒸汽弹射操作经验,却在电磁弹射领域表现得像个新兵蛋子——因为美军真的差不多是从头开始。

▲“福特”号是真把美国海军折腾麻了
国内当年在两条技术路线上抉择,主要就是因为蒸汽弹射入门简单,属于“大力出奇迹”。电磁弹射技术上限更高,但风险也更大,海军担心成熟度一时不能达标。最终妥协的结果,是山东舰登场,一方面积累更多的航母使用经验,另一方面为电磁弹射发展留出更多时间。从结果来看,这种抉择无疑是正确的,当时如果蒸汽弹射落地,浪费资源还在其次,让初创领域形成路径依赖才是最麻烦的。特朗普重返蒸汽时代的说法,听起来很离谱,其实本质上就是因为蒸汽弹射和其他设备结合太深,互相依赖以至于分割极其麻烦。

▲电磁弹射对美国工业来说是巨大挑战
蒸汽弹射需要随时保证可以启动的热状态,自然就伴随着无时无刻的蒸汽损耗,这对于能量无极限的核动力航母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常规动力就难以接受了)。而美国海军经过数十年完善,已经将蒸汽弹射发展到技术极限,可靠性非常出色。相比于依赖高性能电子元器件(这是目前美国工业典型软肋)的电磁弹射,美军短期内操作蒸汽弹射的效率,是真要高出一大截。节省内部空间确实是个优点,不过美军11万吨航母本身空间就有冗余,这一点还不足以伤筋动骨。因此,电磁弹射对美国海军而言,是优点不多、短板明显,技术上限暂时根本摸不到的鸡肋。

▲因为“台风”没纠正完,所以现在的俄罗斯潜射弹道导弹依然尴尬
苏联海军在潜射弹道导弹领域,也曾因为将液体燃料技术发挥到极致,而面临类似困境,最终是投入巨资,并通过行政命令强行转向固体燃料,代表作就是大名鼎鼎的“台风”核潜艇。美国海军现在的问题在于,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完善电磁弹射,导致“福特”号表现异常拉胯,本来就已经进退维谷,特朗普还发声力挺蒸汽弹射,大开历史倒车。相比于中国一旦明确电磁弹射就矢志不移,哪怕福建舰舾装23个月也从未放弃,完全是天壤之别。或许这就是美国明明率先提出电磁弹射概念,如今却被中国追上甚至即将超越的根本原因。

▲076的价值还是被低估了
076搭载电磁弹射器是个划时代事件,这在蒸汽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因为两栖攻击舰的动力系统,不足以支撑蒸汽弹射器的蒸汽损耗,密密麻麻的蒸汽传输管道,也将挤占本就不多的内部空间。但对于现在的电磁弹射而言,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继英国海军开创滑跃起飞、垂直起降的历史后,中型航母/两攻的电磁弹射已经成为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