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根华子”,短短四个字,蕴藏着中式街头的终极生存智慧。
不过,现在这句话轮到很多老外说了。
Chunghwa(中华香烟)正在变成无数老外入坑中国香烟的至高引路人,一根中华烟,一生中国情。

醒目的中国红,烫金的书法字,恢弘的天安门,甚至香烟上都还印有专门设计过的Logo,这还没开抽,倒是先把烟同盒子当文玩一样把玩,这仿佛不是烟草,而是艺术。
钟情于华子的外国烟民不仅学会了区分软硬中华的细微口感差异,还会严肃探讨“华子之味”的丰富层次——“口味若柑橘、似话梅、如梨子”,一根下去,足以抚平大脑褶皱。

史诗级提前过肺
心有猛虎,细嗅华子,这是每一个外国烟民抽中华前的标准礼仪。
作为真正的粉丝,他们还不忘科普这“Chunghwa”就等同于“China”,显得手中的香烟分量非凡,宛如国礼。

“梅子味是华子的花语”
当然,除了颇有“品味大国气象”的香烟安利,国外华子爱好者们也会分享自己与烟草的种种瞬间。
有人分享自己与华子度过的惬意时光,早上一杯咖啡配中华,让中西精华交融于口腔之中,容光焕发;有人回忆与华子初识的场景——在滑板公园因中国人散烟而结缘,体验自然无需多言,“传奇”二字即可概括。
华子,凭借着独特口感与精美包装,近年来在海外收获了不少粉丝,但正如它引路人般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香烟也正在被外国人知晓,并沉迷于其中。在海外平台刷国产烟视频,不亚于完成了一次朝圣之旅,虔诚,惊叹。

工业品(×)工艺品(√)
各式各样的国产香烟出现在了屏幕上,有龙,有马,有熊猫,有荷花,还有各色笔走龙蛇的书法字。如果说中华让老外领略到了什么是烟草艺术,那么这一系列国产烟包装无异于让他们步入了万神殿。
尚未来得及讨论与分析口感,光看包装都已经能发出“What f*cking kind of cig is this”(这™究竟是什么烟?)这般振聋发聩的赞叹,可见国产烟对看惯了“烂肺烂牙”等反吸烟包装的外国烟民的冲击,无异于发现了平行宇宙。

新沉迷:中国香烟包装
至于口感几何,那只能说,抽中国烟,不仅是一种享受,而是一种感觉,一种氛围。
有外国网友表示,自己曾经与一位在电话上跟妻子激烈争吵的中国男人在巷子里抽了根烟,全程没有提及这烟到底咋样,但国产香烟味道却早已弥漫在了字里行间,“这辈子最好的吸烟体验”,他如此说到。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外国烟民心中也有着自己独有的国产烟G.O.A.T(最顶烟)。

有人钟情于牡丹飞马,抽前还不忘抛出一段颇具哲学韵味的思考:“如果这烟不好,那马儿怎么这般喜悦?”。
言下之意,抽就完了。
当然也有老外沉迷于芙蓉王,还专门拜托去中国旅行的朋友带点儿回来,看得出来确实瘾大。

尤其随着中国人满世界跑,各国老外多少都与中国老铁们有“一烟之缘”,毕竟很多国外烟又贵又不好抽,掏出造型靓丽,劲儿还大的中国香烟,谁不迷糊?
左利群,右荷花,散烟不利己,一心只利群,一口荷花入肺,原来人也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表情说明了一切
尤其对于很多非洲老铁而言,劲儿大又便宜的利群,成为了最能压住心里事儿的性价比选择。
虽然生是黑皮肤,但抽烟只抽白利群,配上同样国内带来的和天下,真是让非洲黑哥感受“槟榔配烟,法力无边”。

Bro以为自己是中式男孩
以至于抽惯了利群,很多黑兄弟再也吸不进别的烟,表示不是头晕就是卡嗓子,何以解忧,唯有利群。
不仅经常来找中国工友要烟,要是知道你快回国了,还会冒着语言不通的厚障壁来找你代购,什么黑哥们儿的语言是不同的,要是真想抽了,Liqun都能打得对。

学习语言,重在实践
一包烟拿不下,那就再来瓶酒,红双喜配中国劲酒,老外荣获“烟酒生学位”。眼里充满着喜悦,双手充满着力量,叼着的烟反倒克制住了不断上扬的嘴角,怕掉。

况且,以上都还不是老外们的一时兴起,最近几年他们都在系统地研究与品鉴国产香烟,毕竟国内小孩收集“烟卡”都能上头,老外们自然是又爱抽又爱收集,当中甚至还出过集大成者。
这位名叫Jacob Jones的美国小哥,作为互联网上公认的“民间第一烟评师”,他的点评视频,即便不抽烟的人都能看得走不动道。一包烟能在不拆封的情况下,从各种细节全面分析,其中不乏引经据典,然后在镜头面前眉飞色舞地讲上半个多小时,光是这耐力都让许多烟民粉丝甘拜下风了。

《权·威》
正是这份专业精神,一度无数男性观众感慨:“现在终于能理解女生看美妆视频为什么上头了”,所以当Jacob点评国产香烟的时候,每一句话似乎都说在全球烟民的心坎上了。
“中国香烟让吸烟变得隆重”。

Jacob除了点评中华,他还陆续抽过利群、芙蓉王、煊赫门、红塔山、黄鹤楼等多款香烟,无疑是欧美国家“张嘴抽世界”的第一人,以至于他手拿烟盒的照片都成了中国香烟爱好者们的热门表情包。
香烟们估计自己都没想到,自己往那儿一放能被唠这么久。

不过故事远未结束,相比真正上手抽烟的国外老烟民,更多年轻一代的海外网友开始把中国烟连同中国酒、中国茶、中国大爷,乃至整个中式街头文化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互联网时尚。
*PS:吸烟有害健康,请勿在公共场所吸烟*
02:Chinses Vibe
马路牙子上蹲着抽烟的大爷、夜晚街边烧烤摊上坐着喝酒的男女、边走路边搂起衣服乘凉的大叔,这些都是国内街头再正常不过的场景,然而在如今老外眼里,这些都是一种酷,散发着独特的Chinses Aura(中式氛围)。
这里的“氛围感”不再是过去常讲的东方意蕴古色古香,而是一种当今中式街头自带的松弛与爽快。

“老辈子邀请你加入”
没错,在咱们眼中稍显油腻的烧烤摊脱上衣喝酒,甚至有些不讲公德的当街随手抽烟,在老外眼里居然成了中国人独有的Chill与Vibe,不说有文化滤镜呢,说不定老外眼里的乱坐马路牙子歇会儿,到上海就成了别样松弛。
所以,单纯鉴赏国产香烟早已无法老外们赶时髦的热情,现在便开始全面学习起了中式街头Vibe,地地又道道。

双喜盒子里熟练掏出一根点上,手上还拿着一瓶没开盖的青岛啤酒,国外精神小伙儿立正了,今晚要是再能说两句中文,岂不把男男女女都迷死?
依旧是熟悉的牡丹飞马与青岛啤酒,只不过场景换到了国内,白人小子熟练的亚洲蹲尽显功力,会不会中文都不重要了,此刻你就是最酷的中式男孩儿。

加利福利亚男孩儿(×)中式男孩儿(√)
Performative Male(装货男)本来在外网指那些爱赶时髦彰显自己品味非凡的逼男,现在碰上了“中式男孩”的版本强势更新,便也衍生出了用于整活的“中式逼男”。
共享单车上一坐,小烟小酒一整,那眼神不飘忽都难。以前国产逼男学洋人西海岸那套,现在轮到洋人来学中国人凹造型装深情,美服第一中式深情,属于是洋相还得洋人出。

同理,过去追捧西海岸的那批潮人都知道,装逼要跟着老OG(老资历)才对味儿,所以现在“中式男孩”也得找中国街头的大爷们学习取经,灵魂小手一背,跟着往那儿一围,小味儿不就起来了?
以前道上兄弟们都叫我Bo$$,现在他们都开始叫我¥Laoban¥了。

地道中式烟酒之外,中国茶也被中式男孩们优越上了,宛如当年国内一众小布尔乔亚在咖啡厅里寻找身份认同,现在他们眼里,喝正宗中国茶才是鄙视链顶端,咖啡啥的往后稍稍,英国茶什么的就更别来了。
老米字旗爱嘬的茶包,哪能比得过中国西格玛猛男们天天喝的十八般武艺功夫茶?

卫星上天级茶艺
至于咱们抖音上经常能刷的中年男人快乐生活系列视频,中式男孩们照样没放过。
从军火库里挑选打火机的固定开头,到行云流水的挨张数钱,乃至最后的下酒菜大席,全部像素级复刻,评论区内老外无一不表示对这种中式松弛生活的向往,“这才是男人梦想中的生活,下辈子请让我当个中国大叔”。
当咱们这边幻想着沐浴巴黎午后阳光,在能看到埃菲尔铁塔的阳台上就着西餐冷盘品红酒,而此刻的中式男孩们却梦想着狂炫国内各色下酒菜,喝着啤酒白酒好不痛快,这可能就是双向奔赴吧。

你就说像不像吧
所以,在这种热爱到像“串子”的中式热潮下,还是出现了最让中国人绷不住的言论。
“痴迷日本的白男 VS 痴迷中国的白男”,一张图直接开团,热衷日本的白男被描述为了猥琐肥宅,而中式白男则是长一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样子,只能说“中式男孩”群体优越感这一块,快要兜不住了。

仅为网友观点,不代表本文
事情发展至此,不仅外国人要问,连中国人都想问,真有这么爱的吗?
03:CHINA没病头段时间,“首尔病”一次被大量刷屏,起初是韩娱爱好者们表示对首尔之行的夸张怀念,属于小圈子自娱自乐,但随着内容不断出圈,被越来越多的国人用来玩梗,把很多毫不相关的日常都联系到了“首尔病”上,最后居然连韩媒都“信以为真”的报道了起来。

信以为真?将计就计!
虽然外网的中式男孩们整活儿比较抽象,但相比后期纯夸张的“首尔病”,他们对中式街头的向往是有实感的。
来华旅游的诸多外国游客都曾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人文见闻,相比大家熟知的中国赛博夜景之类的内容,他们的镜头对准了真正热情友好的中国民众,以及原生态的街头生活。

即使语言不通,但也丝毫不妨碍夜宵摊上的热情碰杯,喝开心了的中国Uncle还会散烟给你,不好意思接,没关系,大叔依旧会把烟贴心夹你耳朵后面,这就是让老外来了都感慨的中式热情。
相比老外印象中内敛寡言的中国人,来了中国后才发现,曾经以社牛著称的他们反倒像个新兵蛋子。
一起喝酒的中国大叔不仅热情奔放,还会用翻译器告诉你希望“世界和平”,这就是格局,难怪一堆“中式男孩”想追随中式老OG呢,换谁来看都觉得太街头了,太性情了。

虽然不是人人都像喝嗨的老OG那般奔放,但大多数国人的友善与热情,老外们是能明显感知到的。饭店里只要一对上眼,打个招呼都是轻的,一旦热情起来,基本就是一回回的散烟和敬酒,大厅都要吃成包间了。
尤其是对于许多老外而言,一边吃中餐,中国啤酒,还能在吃饭的时候抽上中国烟,简直就是洋生顶级享受。
一句“好Homie不能看到你喝酒没烟”,直接在评论区给无数老外整泪目了,也许男人之间能致以的最高敬意就是模仿对方,所以不奇怪中式男孩们的优越感从何而来了,确实是发自内心觉得酷毙了。

小孩哥也干了
甚至是饭店室内抽烟都能被老外誉为“顶奢体验”,虽说此举不太文明,但从老外视角来看居然成了羡慕之处。
从起初的香烟到如今的全套中式街头,让老外逐渐失去了大儒辩经时的理智,反而在自己亲手套上了“中式滤镜”下疯狂安利,对于咱们而言,也算是一种反向文化冲击了......
若有朝一日碰到来华朝圣的中式男孩,熟练地掏他一包华子,对其而言,这或许就是“整个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