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报道称亚美尼亚与印度正就首批8至12架苏-30MKI战机的采购细节进行最后谈判,合同总额据称高达25至30亿美元。
这些战机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纳西克生产,是印度的主力机型,传闻协议包括全面的配套支持——飞行员培训、地面保障设施、以及为亚美尼亚定制的武器系统整合,支持者称该交易将有助于深化双边关系。
但实际情况却是,之前印度搞了一个防务展,亚美尼亚代表团只是了解了一下印俄混合机型。并无签署任何谅解备忘录的行为,更别提订单了。
也就是说,人家只是随口问了问,毕竟亚美尼亚自己也用的是俄制装备,可能就是交流一下,结果被印度媒体炒作得有鼻子有眼,好像马上就要交付了似的,以至于亚美尼亚严厉辟谣,哪怕会打印度的耳光,也顾上那么多了。

(印度媒体报道截图)
至于印度媒体为什么要炒作,应该与近期发生的两件事有关系。
首先是阿塞拜疆与巴基斯坦签署协议,将大规模采购枭龙战斗机,首批采购40架。这一交易象征着中巴联合研发机型正式打开南高加索市场,也意味着在印巴长期敌对背景下,阿塞拜疆明确选择了巴基斯坦方案。
对好面子的印度人而言,这无疑会让他们有一种被羞辱的感觉,凭什么巴基斯坦能卖出这么多战机?
于是,印度媒体便迫不及待地构建出了一个对等回应的叙事:既然阿塞拜疆买了巴基斯坦的战机,那亚美尼亚理应该买印度的战机平衡实力,而且亚美尼亚代表也确实参加了印度的防务展。
这个剧本确实很对等,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是死敌,阿塞拜疆买了一批巴基斯坦依靠中国制造的战机,亚美尼亚买一款印度依靠俄罗斯制造的战机应对,很合理啊!
可能也正是因为看起来过于对等,就跟真事似的,亚美尼亚才赶紧出来辟谣。

(枭龙战机)
而除了对巴方武器出口的心理失衡,最近还有一件让印度人眼红的事情,那就是印尼确定购买中国歼-10战斗机。
而印度总是对中国羡慕嫉妒恨,总喜欢对标中国,总觉得中国能做的到事情,印度也能做到。
那么中国的战机又卖出去了,印度也需要对等回应中国一波,于是亚美尼亚就被强行拉出来配合表演。
只不过结果非常尴尬,亚美尼亚根本不配合,甚至连模棱两可的话也不会说,反而是一副生怕被误会的样子。

(纳卡冲突)
实际上,印媒炒作本身就存在不少漏洞,只是看起来符合逻辑,但稍微深挖一下就能发现,假得不能行。
亚美尼亚2025年的国防预算为17亿美元左右,若按印媒所称采购8至12架苏-30MKI,总金额高达30亿美元,这相当于其国防预算的两倍,显然不具备财政可行性。
至于说亚美尼亚和俄罗斯翻脸,要去俄罗斯化,这没什么毛病,那么既然亚美尼亚要去俄化,为什么还要买一款俄制战机?苏-30MKI虽然是印度组装的,但核心部件仍然是俄罗斯提供的,这意味着俄罗斯能够从源头上切断供应,完全不符合其去俄化目标。
此外,在纳卡战争中惨败的亚美尼亚,其防务重心已经转向高效低成本的防空系统与地面压制火力。
尤其是阿塞拜疆一口气买了40架枭龙战斗机,亚美尼亚买十架八架苏-30MKI也解决不了问题。况且按照印度的宣传,只买8架的话,单价超过3亿美元,这是有多么想不开?

(印度战机)
印媒之所以敢这么胡吹,还是虚荣心作祟。
印度正积极塑造其制造强国与安全提供者形象,尤其在军工出口领域格外看重谁买了我家装备。
而战斗机作为国防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象征意义远超其经济价值,只要有人买,就可以狠吹一波。
然而残酷的是,这种靠想象维护面子的游戏很容易被现实打脸,进而让自己沦为笑柄。
归根结底,在战斗机这个赛道上,印度确实太拉胯了,印度自己的空军就是靠买买买支撑的,自己造的战机连印度空军都发怵,其他国家又怎么敢买呢?
即便是苏-30MKI,经过印度的拼装和改造,也难以让人放心。毕竟印度自己就没有完整制造和使用体系,根本不具备稳定出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