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大看点莫过于香港高校的集体爆发,5所港校挤进Top10,成为亚洲高校最大赢家。
亚洲迎来港校时代,香港留学也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QS亚洲前十
港校占据半壁江山
在这份最新榜单中,香港大学超越北京大学,首次登顶亚洲第1,港大历史上的重要突破。
紧随其后,北京大学位列第2,复旦大学保持第5,清华大学第9名。
香港科技大学从第11名上升至第6名,香港城市大学上升3位,与香港中文大学并列第7名,香港理工大学更是猛升7位,从第17名提升至第10名。
今年的亚洲Top10中,一半都是香港的大学,榜单一出高调宣告港校时代强势回归。

这一趋势不仅是体现在亚洲榜单上,在全球排名中同样如此。
在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大学从去年的第17名,提升至第11名,创下历史最佳成绩。
香港中文大学提升至第32名,香港科技大学排名第44名,香港理工大学位列第54名,香港城市大学虽然下滑一个名次,但依然稳居第63名。
除此之外,香港浸会大学、岭南大学的排名都有所提高。
而在202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香港大学也升至全球第33名,香港中文大学位列第41名,香港科技大学第58名。

图源:香港中文大学
可见,无论全球还是亚洲榜单,香港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排名都在全面提高。
香港高校之所以能够在这次排名中成为最大的赢家,是因为QS亚洲大学排名和世界大学的指标不同。
QS亚洲大学排名更加强调区域优势和国际化指标,除了常见的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和论文引用之外,今年还增加了入境交换生和出境交换生指标。
香港高校一向和国际化接轨,而这些指标内容正好是香港高校的优势。
不过中国内地高校的表现也不俗,从整体来看,中国内地依然是亚洲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
除了进入亚洲前十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之外,进入亚洲Top50的内地高校增至13所,数量为历年之最。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师大、哈工大等多所高校名次都有提升。

图源:QS
另外,中国澳门也有三所高校上榜,排名第102名的澳门大学、第211名的澳门科技大学及排名第402的澳门理工大学。
中国台湾地区共有8所高校进入Top100,其中台湾大学排名最高,位列第23名。
其他亚洲高校也很有看点,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并列亚洲第3名,继续稳坐亚洲顶级学府阵营。
日本有12所高校进入Top100,东京大学以第26名领跑日本高校,在学术声誉、雇主声誉中稳居亚洲第一。
韩国有15所高校跻身Top100,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分别为11和第12名,首尔大学位列第17名。
总体来看,今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依然垄断亚洲第一梯队。
而中国香港高校凭借强劲的国际化战略与持续上升的学术影响力,正在成为最值得关注的新势力。
港大全面提门槛
港城大退出高考统招
港校排名集体飙升,入学门槛也开始水涨船高。
香港大学最近公布了《2026年国际生申请要求》,计划以国际生身份申请的同学要注意了,今年多个学院的录取门槛上调,少数学院门槛微降或不变。
其中建筑学院的IB分数要求从38分下降至34分,这是为数不多门槛下降的学院,但是录取要求依然很高。

图源:香港大学
牙医学院的入学门槛保持不变,这是因为门槛本来就很高,已经没有太多上调的空间,不过AP的科目数还减少了一门,今年只需要3门AP+SAT1510或5门AP。

图源:香港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今年保持稳定,整体录取要求与去年完全一致。
教育学院的录取标准全面上调,教育学士与理学士课程的IB成绩从32分提升至33分,A-Level要求由3A提升至1A*2A,SAT分数线也从1380分提高到1400分。

图源:香港大学
工程学院的“工学学士精英课程”从原本的A-Level 3A提升至3A*1A。
法学院的两个本科项目今年同样有所调整,但只针对IB体系学生,A-Level要求维持在3A*不变。
医学院下的生物医学专业今年提升了录取门槛,IB从36分升至38分,A-Level从3A上调至2A*1A。

图源:香港大学
理学院的要求同样有所提高。理学士项目的IB标准由32分升至33分,A-Level由3A提升为1A*2A,科研专才启导课程的IB门槛也从39分提升至40分。

图源:香港大学
除了香港大学提高国际生申请门槛,香港城市大学也发布了重大招生调整。
从2026学年起,香港城市大学将通过“中国内地高考单独招生”录取高考生,不再参加全国统招,也不占统招志愿名额,各省市没有名额上限,完全按照成绩择优录取。

图源: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的退出,意味着港八大中只有香港中文大学还保留高考统招通道。
今年香港中文大学的详细招生名额还没有公布,根据2025年高考的数据,香港中文大学招生总人数达到406人,和2024年保持不变。
但是在专业指标上理科、工科类招生有增加,而人文和商科减少。新高考省份的分类方式也从文史/理工变为历史组/物理组,不同组别人数略有浮动,但整体变化不大。
假学历风波升级
港校用AI查出真相
随着港校热度的提高,一些走偏门、走捷径的人也越来越多,但面对造假乱象港校已经做好了全盘的应对准备。
前不久,香港中文大学公布在2025/26学年共录取了近900名非本地学生,但是学校发现了数百份疑似学历造假的申请,这一数字和去年的10宗相比增加了数十倍。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提到,不少造假申请来自中国内地,其中包括虚报中学学历、伪造成绩单等情况。
消息一出,香港大学也公开表示,在今年招生中也拦截了上百份非本地生假学历申请,不过这些申请人都没被录取。

图源:香港01
香港理工大学也表示,今年发现约10宗可疑申请,全部被拦截,香港浸会大学也指出,虽然今年造假数量没有明显增加,但所有可疑申请人都会被取消录取资格,并上报警方。
前特首梁振英表示,学生造假,影响的不仅是相关的大学和其他学生申请人,而是整个香港在全国甚至国际社会的声誉和可信度。
他还提到,一家大学造假超出了一百多个,没有漏网之鱼吗?会不会有蒙混过关?
在香港,伪造假材料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在今年1月到7月期间,香港警方就已经接到126起涉及本地大专院校学生的假学历嫌疑案件。
从2022年1月到今年7月31日,警方在这些案件中一共逮捕了55人,其中9人被起诉,6人已经被定罪,其他案件还在调查中。
根据最新消息,忍无可忍的港校已经开始用AI识别虚假材料,打击招生中的作弊行为。

图源:香港电台新闻网
香港中文大学从2025年初起,将人工智能驱动系统融入招生流程,并用算法来标记申请中的不一致的地方。
例如个人陈述中的写作风格不匹配或者学位证书图像中的异常等。
香港理工大学直接和深圳当局合作开发基于区块链的验证平台,通过这个跨境系统可以实时加密并验证内地颁发的证书,大大缩短验证时间。

图源:深圳市前海管理局
可以说,在QS亚洲排名全面飙升、录取标准不断提高的当下,香港留学正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香港高校招生正进入一个不仅要数量,更要质量的阶段。
对内地学生来说,香港高校依然是很有吸引力的选择,但想顺利拿到录取,各方面的竞争力都必须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