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舰)
据美国“国家安全周报”11月7日报道,美国军事专家普遍认为,虽然福建舰的服役,对中国海军意义重大,但是中国航母相比美国却有“百年差距”,这个巨大劣势抵消了中国航母数量的增加。
美媒称,随着福建舰的服役,中国海军将拥有3艘航母,第4艘航母也就是传说中的核动力航母也在建造中,虽然中国航母突破了电磁弹射技术、隐形舰载机等技术难关,但美国航母却有着无法匹敌的优势,那就是传承了上百年的丰富作战经验,以及类似“魔毯”、“德尔塔飞行路径”这样的先进着舰辅助系统。
美媒也承认,福建舰确实是一艘先进的大型航母,和之前的辽宁舰、山东舰相比有质的飞跃,虽然中国海军“摸着美军过河”,效仿美军的海上作战技术,包括多航母联合作战等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海军很快就能和美军平起平坐。

(福特号航母)
以作战经验为例子,美媒表示,从一战开始至今,美军就一直在操作航母,积累了超过100年的作战经验,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海军常态化维持着一支10艘以上的航母编队,并在历次对外战争中投入航母作战,可以说是战功赫赫。
美媒称,比如说协调海上起降行动,同时投入多架舰载机组成的联合编队开展大规模空袭,这些事看着简单,但是却极为复杂,中国海军光靠演习很难模拟这种实战化的行动。就连将舰载机降落在航母甲板上,就够中国海军学习很长时间了,美军为航母舰载机配备了先进辅助软件,可为飞行员提供精确导航信息,帮助飞行员顺利、安全完成着舰任务。

(歼-35起飞)
美国军事专家指出,美军在协同多航母战斗群联合作战,统筹安排舰载机出动和武器补充方面已经具备了极高能力,即便是遭到攻击或面临恶劣天气的情况下,也能维持高强度的作战,这些鲜血换来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海军不具备的巨大优势。美媒认为,中国海军操作航母不过十多年,美军在训练水平、作战经验和实战能力上依然遥遥领先。
军事专家指出,美媒所谓的“百年差距”,其实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所谓航母作战的“经验”,固然是现实存在的,但他们刻意忽视了一个事实——经验并非无法跨越的鸿沟,而是技术体系、组织能力与战略思维的综合体现。而在这三者上,中国正以远超想象的速度追赶,甚至在某些领域已经形成了超越的潜力。

(歼-35起飞)
首先,经验并非永恒优势。过去百年,美军确实经历了从中途岛到海湾战争的丰富航母实战,但那些经验所依托的,是上世纪的作战体系和对手环境。如今的海战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化、无人化、远程打击成为主旋律。电磁弹射、舰载隐形战机、舰载预警机、数据链与卫星融合,这些才是现代航母战斗群的核心竞争力。福建舰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航母”,正是因为它具备了与美国最新一代福特级相同的技术逻辑。经验的积累固然重要,但在技术革命面前,经验也会迅速“过期”。

(福建舰)
其次,中国的“后发优势”远比美媒承认的要大得多。过去十年,中国航母部队在从无到有的跨越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舰载机体系、甲板作业流程和战术训练框架。辽宁舰和山东舰承担了从学习、消化到体系化建设的过程,而福建舰的服役,意味着这些经验已经被吸收、优化并标准化。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一向以严谨的训练体系著称,陆空部队早已实现了体系化联合作战的高强度演练,海军的航母编队只需按部就班完成磨合,就能快速形成实战能力。
事实上,美国人最害怕的不是中国航母的“经验不足”,而是中国在短短十几年内,已经构建起完整的航母工业与科研链条。

(中国未来航母)
从电磁弹射到舰载雷达,从舰载机飞控系统到飞行甲板指挥软件,中国正通过产业化手段让航母建设进入批量化、标准化阶段。
福建舰的下水,不仅标志着中国海军步入世界一流,更象征着美国“航母神话”的终结正在加速。美媒越是贬低,就越说明中国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