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联悬挂发射装置的模型以及相关介绍】
在此之前,歼20仅在珠海航展等公开场合展示过其内弹舱挂载空空导弹的制空作战能力,而该型多联悬挂发射装置的公开亮相,首次证实了歼20也具备携带大量SDB小直径炸弹,执行对地打击任务的能力。
从展会现场照片来看,这款引发关注的多联悬挂发射装置,由舱内吊装悬挂装置与悬挂投放装置两大部分组成,核心功能是在歼20的弹舱内,高效运载并弹射多枚小直径炸弹。

【多联悬挂发射装置子系统示意图】
与传统战机采用的“燃爆弹射”方式不同,该挂架采用当前主流的气动弹射技术,以高压氮气作为弹射作动能源,通过电磁阀精准控制高压氮气进入气缸做功,从而为弹药弹射提供稳定动力,因此具有结构紧凑、弹射平稳、对悬挂物冲击小的优点。
这意味着它能够最大化地利用歼-20的弹舱空间,弹射平稳的特性可避免弹药因弹射力度波动出现姿态失控,低冲击设计更能减少对弹药制导部件的损伤,提升武器系统的可靠性。

图:歼20弹舱
这款挂架最核心的技术优势在于它采用了先进的机载高压气源系统,实现了机载自主增压。可在弹射过程中动态调节氮气压力,从而实现多次重复悬挂投弹,大幅降低了维护难度与全寿命周期成本,为战机长时间持续作战提供了技术支持。
当这款多联悬挂发射装置与歼-20结合时,会使歼-20的对地打击能力得到巨大提升。按照设计,歼-20的内弹舱可容纳4个该型多联悬挂发射装置,而单个挂架即可挂载4枚国产CM506KG小直径滑翔制导弹药,以此计算,歼20的弹舱一次最多可以挂载16枚小型制导炸弹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CM506KG型小直径炸弹,性能与美军二代SDB GBU-53相当】
虽然CM506KG小直径炸弹的重量仅150公斤,但它的打击精度却非常高,其中段滑翔采用惯导加卫星修正,末端还可以增加激光半主动制导、图像制导和毫米波制导等模块进行修正,所以命中误差可以达到米级。
而其战斗部采用的新型装药的威力远超同重量的常规装药;同时,弹体采用高强度侵彻结构,所以非常适合打击敌方地下指挥所、加固型弹药库等高价值目标。
结合歼20本身的隐身优势,其可在敌方雷达预警体系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凭借超音速巡航能力快速抵达目标空域,一次性投放16枚SDB弹药对多个地面目标实施精准打击,使歼20优异的对地打击潜力得到全面解放。
在美军装备体系中,也有同类型的多联复合挂架BRU-61A,主要用于为F-35A、F-22、超级大黄蜂、F-16和F-15E等平台提升小直径炸弹的携带量。

【F-35配备的BRU-61A多联复合挂架,单个挂架挂载SDB数量同样为4枚】
从挂载数量上看,BRU-61A单个挂架同样可挂载4枚小直径炸弹,但受限于弹舱设计,F-35的内弹舱仅能容纳2个挂架,所以最多只能携带8枚SDB,仅为歼20携带量的一半。
而和BRU-61A一样,国产的这款多联悬挂发射装置的使用平台,也不仅局限于歼-20。我国新一代隐身舰载机歼-35的弹舱尺寸与歼20相当,因此它也可通过内埋弹舱挂载4个多联挂架,实现总计16枚小直径炸弹的携带能力,这意味着未来我国海空军的隐身战机群,都将具备强大的精确对地打击能力。
对于歼16、歼10C等非隐身战机而言,该挂架则可通过外部挂载的方式拓展SDB携带能力。特别是作为重型战斗机的歼16,其挂点总数高达12个,若采用多联挂架来挂载SDB弹药,总携带量可轻松达到甚至超过美军F-15E的枚水平,成为名副其实的“炸弹卡车”。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小直径炸弹与歼-20/歼-35等隐身战斗机的结合,还催生了新的战术可能。例如,多架歼-20可通过数据链协同作战,同时对任务区域内的多个高价值目标进行分布式打击。或者与无人机组成混合编队,由歼-20掩护,无人机负责打击。
这些新型作战模式,将进一步增强中国空军的体系作战能力。
这款内埋多联悬挂发射装置的成熟,反映了中国航空武器系统研发的整体进步,也为未来更先进的机载武器系统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随着歼-20装备规模的不断扩大,在这款多联挂架的辅助下,中国空军的对地打击体系将更加立体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