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划出相同禁飞区,双方战机进入后实弹射击(组图)

据《防务亚洲》11月4日报道,印度与巴基斯坦几乎同时在锡尔克里克地区附近举行实弹军演,并发布重叠的禁飞区通告,将这条仅96公里的狭窄河口地带变成了一个擂台。

据了解,印度方面启动了为期近两周的“三叉戟”三军联合演习,动用航母、战机和远程巡逻机,覆盖古吉拉特沿海及阿拉伯海部分空域。

而巴基斯坦则在信德沿海与北阿拉伯海划定海上封锁区,出动护卫舰与枭龙战斗机同步演训。

从通告时间、空域安排到火力部署,两国此次行动高度同步,几乎就像约好了在同一块擂台上PK一波,虽然尚未爆发正面对峙,却在数十公里内真刀真枪地操练,展示了意志的硬碰硬。

考虑到印度一方还在强调所谓的辛杜尔行动,双方擦枪走火,再打一仗的可能性并非没有,尤其是巴基斯坦目前与塔利班仍未达成完全和解,存在遭到两面夹击的风险。



(外媒报道截图)


这一轮局势升级,印度显然是罪魁祸首,其在10月30日率先启动演习,并提前发布飞行限制通告,涵盖古吉拉特一带沿海空域。

而巴基斯坦则是在11月2日才划定海上演习区,疑似以同步演练的方式作出回应。

有人可能会说,巴基斯坦可以换个地方,或者等印度演完了自己再演习,但考虑到历史争端,巴方只有硬碰硬一个选项。

锡尔克里克是一条因殖民边界未定而遗留至今的河口争端,最早可追溯至1914年英印时期的信德-卡奇划界协议。

由于河道不断变迁、地形模糊,巴基斯坦主张以东岸为界,印度则坚持以航道中心线划界。

而争议涉及的不只是地面,还包括背后数千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与海上资源。



(锡尔克里克地区)


自1965年卡奇冲突后,该地虽未爆发全面战争,但始终是印巴之间的火药桶,且不止一次被点燃。

最著名的一次是1999年,巴基斯坦一架巡逻机被印度空军击落,造成机上16人全数丧生。

事发地点正是在锡尔克里克附近,印方指控巴方侵犯领空,巴方则坚称飞机在国际空域飞行。

从那以后,双方在此地的边防巡逻、渔民执法等动作几乎年年有摩擦。

尤其是渔民问题,每年都有上百人因越界捕鱼而被对方扣押。

所以这次印度一有动作,巴基斯坦就必须立刻应对,否则印度假戏真做巴基斯坦就被动了。



(锡尔克里克巡逻的士兵)


此外,当前巴基斯坦正处在多事之秋,由于才和塔利班打了一仗,巴基斯坦的西部随时可能爆发新的军事冲突。

在迟迟无法达成实质性和平协议的背景下,巴基斯坦必须提防西部的战火,这个时候,印度在另一个方向上大军压境,显然是来者不善,想要趁虚而入,甚至一雪前耻,毕竟今年早些时候的印巴交战,印度和塔利班一样,都是巴基斯坦的手下败将。

所以,对新德里来说,这可不只是骑脸练兵那么简单,而是在双面夹击巴基斯坦。

而且如果考虑到近期塔利班和印度关系迅速升温,甚至有可能是印阿双方的联合行动。

阿塔能够从山沟沟里打回喀布尔,赶走美军,巴斯基坦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在的局势却成了阿塔极力拉拢之前在阿富汗被边缘化的印度去制衡巴基斯坦。

如果双方真的串通好了,一边就是不达成和平协议,另一边则趁机挑衅巴基斯坦,巴基斯坦面临的局势也就更加复杂了。



(巴基斯坦国旗和印度国旗)


不过总的来看,爆发正面军事冲突的风险确实存在,但可能性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当前双方都处在高度戒备状态,演习持续时间重叠至11月10日前后,空域封锁、舰艇实弹演练与战机巡航高度重合,这意味着,在技术层面,误判的门槛并不高。

且考虑到双方在历史上总是一言不合就开打,任何误判都有可能引爆新的战争。

但如果考虑到五七空战的因素,双方应该都不会轻易再战,当时印巴双方都说自己赢了,算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尤其是印度想方设法美化自己的战果,直到现在仍在进行各种宣传,如果上一次的损失还没有抹掉就再打一次,一旦再被打下来几架战机,可就真的没法洗白了。

毕竟这次演习动用的可是米格-29,俄罗斯在制造的时候,就偷工减料,先天残疾,印度收到货之后也没有妥善维护,是非常脆弱的,做做样子还行,真要实战,难逃丢人现眼的命运。

而且5月份的那次冲突,双方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了,必须进行一场有限的交火,否则都没法给自家民众交代,而现在的局势并没有到这个程度,再打一架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