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在法国巴黎著名百货BHV Marais大楼前面,4名赤裸上身的女子站在一排,身上、手上的文字惹人注目。

她们是当天一场大型抗议的人群之一,这些人因为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抵制中国人创办的电商巨头Shein。

01
儿童版性爱娃娃在法国炸锅
这早已不是Shein第一次在海外引发争议,但这次是真的捅了马蜂窝了。
队伍中,这几名赤裸的女子身上写满文字,手上也拿着牌子。
“抵制Shein”,“Shein是儿童性犯罪者”,“Shein恋童癖”等字样触目惊心。

她们是法国女权团体Femen的成员,以“赤裸上身”(topless)抗议的方式闻名。
人群集中在百货大楼外、入口处及橱窗前,手举横幅、标语、照片,形成街头视觉冲击。
很多人都举着的同一张图片,是本次事件的导火索。

图片上是一个儿童外观的娃娃,这是Shein上一个第三方卖家的产品,不寻常的是,产品描述是性玩具。
这个穿着睡衣、手里抱着泰迪熊的小女孩高约80厘米,其身体、长相都能明显看出是儿童。



在下架之前,这个娃娃被标注为“男性自慰玩具,具备真实生殖器和肛门”,并有一段露骨的性描写,售价186欧。

2025年10月中旬起,法国消费者监管机构DGCCRF在巡查中发现这个产品,指出其“描述与分类让人怀疑其具有儿童色情性质”。
11月初,DGCCRF向巴黎检察院上报该情况。
这件事可以说一下子就在法国炸了锅。
法国多地的女性权益团体与家长组织在巴黎和里昂等地举行抗议,要求政府彻查并立法监管。

儿童权益组织指出,“只要这些娃娃在世上某处存在,Shein公司就仍是助长儿童性犯罪体系的同谋。”
一位法国华人网友说,“如今的Shein在法国就像坐在了一个火山口,还是随时可能喷的那种。”
02
中国人创立,要开全球首家实体店
Shein是一家以超快时尚模式闻名的全球电商巨头,2008年由中国创业者许仰天(Chris Xu)在南京创立。
Shein没有门店,但在全球拥有数亿用户,凭借“算法+网红”,把中国制造的价格优势与海外社交媒体营销结合到极致。

2022年起,Shein陆续将总部职能从中国南京迁往新加坡,但其生产、设计、供应链和技术中心依然集中在中国。
据报道,Shein在中国拥有约6000家工厂,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

玩偶事件恰逢Shein在法国推动实体店战略。
按照原定计划,Shein将于本周在巴黎BHV Marais大楼开设全球首家实体店。

BHV Marais是巴黎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百货,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不亚于中国人熟知的老佛爷和巴黎春天。
Shein包下了BHV六楼,占地超过1000平方米,开业时间是11月5日巴黎时间下午1点(新西兰时间11月6日凌晨1点)。

这只是Shein从“线上快时尚帝国”走向“线下全球布局”的第一步。
接下来,它还将在法国其他五个城市的老牌百货(如Galeries Lafayette)开新店。
玩偶事件爆出后,Shein的实体店也引起各界强烈抗议,巴黎市政府警告,这将损害法国首都的进步形象。巴黎市长称,Shein的到来“背叛了巴黎的价值观”。
本周一,Shein宣布全面禁止性玩偶类产品,暂停“成人用品”分类、展开内部审查。

Shein首席执行官Donald Tang表示,“这些产品来自第三方供应商,但我个人对此负有责任。”
同时,法国财政部长Roland Lescure公告:若Shein再次出现类似情形,政府将依据法律禁止其进入法国市场。
此前,法国监管机构已因Shein的误导性广告对其处以4000万欧元的罚款。
03
被口诛笔伐的电商巨头
其实,Shein要进驻巴黎BHV百货,早在性爱娃娃事件发生前就遭到了强烈抵制。
抵制的原因有很多:质量差、破坏环境、工厂条件恶劣、剽窃设计…
一项反对Shein入驻的在线请愿获得了接近12万人签名。

10月10日,BHV百货公司的员工在巴黎BHV Marais大楼前聚集,抗议快Shein的入驻。

百货大楼内部分货架比往常空荡荡,一些法国品牌已经撤出以示抗议,称不想跟Shein在同一个商场。
一位法国成衣品牌的老板说,“他们剽窃任何人、任何品牌的东西。他们不尊重人,不尊重地球,也不尊重创造力。”

一名BHV百货的老顾客表示再也不会回来,“BHV把灵魂卖给了魔鬼。”她说。
法国知名作家兼时尚记者Sophie Abriat 在媒体上公开谴责称Shein是“时尚界的垃圾食品”。
《福布斯》法国发布的一篇评论批评BHV百货,“有些公司为了商业战略忘了自己的‘名声’”。
性爱娃娃事件爆出来后,无疑是火上浇油。
多数华人网友都表示支持法国:


不过这些反对声似乎都没有影响Shein的实体店进程,看样子开业计划正在照常进行。
04
越来越多新西兰人排斥
这种全球性的争议并非只发生在法国。在新西兰,Shein同样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它的快时尚价格让年轻人心动,却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排斥。
在街头采访“你是否在Shein购物”中,几乎有半数的新西兰人表示没有在Shein买过东西,一部分买过但是了解之后便停止了。

多位受访者指出,他们不光抵制Shein,还抵制Temu,因为“不可持续,对环境不友好”。

很多二手店指出,Shein的大量衣物合成纤维成分高、质感差、回收难度大。
他们受到的很多捐赠都消化不了,导致“堆积”“难以再利用”。
但是数据不会说谎。
根据 Horizon Research 2024年7月的调查,约28%的新西兰成年人表示最近从Temu购买过衣物,约14%表示从Shein购买过。
换言之,超过一百万的新西兰人已成为Temu用户,而Shein用户也约有五十五万。
一位受访者直言:“我知道它有问题,但我负担不起可持续品牌的价格。”
这或许正是这些平台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反对者永远存在,但价格的诱惑更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