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经验拿去偷猎野鹿?江西多人被刑拘(组图)

前段时间,军武菌刚刚讲过国内多起使用土制气枪结合热成像偷猎,结果打死打伤他人的案例。没想到这还没到一个月,11月2日就又发生了一起偷猎时误伤他人的案件。显然,这些猖狂的偷猎者必须要加以严格管控了。



▲大家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安徽18岁男孩深夜遭遇枪击,枪是从哪来的?

不过今天,军武菌要讲的不是传统的枪猎,而是近些年一种新兴的捕猎方式——无人机坠箭。

1

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小型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威力有多大已经是有目共睹了。一架成本几千块钱的四轴无人机就可以携带好几颗高爆榴弹,跨越几百上千米的距离精准炸死好几个敌人,甚至追杀敌人步兵和坦克。这种从天而降的恐怖武器已经成了俄乌两军共同的梦魇。





▲俄乌战场上使用无人机攻击步兵

更加可怕的是,这种无人机几乎都不是专用的军用装备,而是在此之前就在各行业得到广泛运用的民用设备,只需要进行一些极为简单的改造,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威力强大的杀人武器!



如果这样的东西落到心怀不轨的人手里,那危害会有多大?因此近年来,国内对无人机的管控也是越来越严格了。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放飞无人机的限制是非常大的。



▲昨天军武菌还收到了关于无人机管制的短信

但在人口稀少的地区,无人机也不是能随便使用的。或许是受到了俄乌战场实战经验的启发,近年来,使用无人机投掷重型飞镖来进行捕猎的行为已经越来越多了。



▲警方收缴的无人机坠箭

今年10月,瑞金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成功破获一起非法狩猎野生动物案,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这三人在没有取得合法证件的情况下,使用无人机携带重型箭矢,在空中瞄准野生动物投掷箭矢射杀。通过这种手段,三人捕猎了各类野生动物20余头,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毛冠鹿1头。



▲犯罪嫌疑人指认偷猎的野生动物

10月13日,湖南邵阳警方也查获了一起使用无人机坠箭猎杀野生动物的案件,查获无人机、坠箭等作案工具,以及野生动物麂子的冻体和残骸。



▲犯罪嫌疑人指认作案工具和偷猎的野生动物

同样在10月,九江警方也查获了一起使用无人机坠箭非法盗猎的案件,当场查获了野兔8只。



▲人赃俱获

这个新闻让军武菌非常震惊:野兔可是非常小的动物,无人机坠箭这种方式的精度,相比枪支或弓弩本应该是很低的,射中野兔本应是个小概率事件。但这几个人一晚上就能用无人机猎杀8只野兔,这命中率也太可怕了吧?

这还只是10月份公布的部分案例,再往前去数,军武菌实在数不过来还有多少类似案件了。显然,无人机坠箭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实用化的捕猎方式。

2

无人机坠箭究竟是怎样捕杀野生动物的?

从原理上讲,这种手段其实非常简单。和俄乌战场上改装的,用于投放炸弹的无人机一样,这些无人机都配备了专门的释放机构,可以远程遥控投放物体。



▲俄乌战场上无人机抛射的榴弹

而只要给这些无人机挂上特制的钢制箭矢,将无人机放飞到50~100米的低空,瞄准地面的野生动物后将箭矢放下,就可以利用箭矢积蓄的重力势能砸到动物的身上,配合锋利的箭头将其直接贯穿,起到杀伤野生动物的作用。





▲无人机坠箭射杀野猪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攻击模式类似弓箭,都是利用贯穿和切割动物躯干和内脏,造成动物的严重出血并最终死亡。只不过,弓箭是通过弓提供的弹力驱动,而坠箭则是利用万有引力提供的能量。



为了稳定箭矢的飞行轨迹,这些坠箭大多都采取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设计,箭头重,箭杆轻,很多坠箭甚至直接使用钢筋制成,箭尾还装有尾翼,类似坦克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投放时,沉重的箭头搭配尾翼,就能有效稳定箭矢的飞行轨迹。



▲国外用投矛猎杀野猪,原理是差不多的

可不要小看这种坠箭的威力,这就和高空抛物一样,只要有足够的高度,很多物体都会加速到极高的速度。





▲某购物平台上的无人机坠箭“牙签”

军武菌在相关购物平台调查了一下,一般的坠箭重量都在350克以上,有些甚至能够达到600克,而最大直径只有1~2厘米。计算一下就能知道,如果无人机在150米的高度扔下一支600克的坠箭,落地时这支箭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大约54.2米/秒,动能接近900焦耳!

这个威力是什么概念呢?



▲复合弓的威力已经很大了,但和这种坠箭根本没法比

一般的狩猎复合弓以100米/秒的初速射出的箭矢,动能最多也就是100焦耳左右,只有坠箭的九分之一。一支从沙漠之鹰手枪里射出的.357马格南手枪弹,动能也就是700多焦耳。显而易见,这种无人机坠箭的威力已经非常大!



▲坠箭比沙漠之鹰的威力还大的多

让军武菌没想到的是,这种坠箭不仅结构简单,威力巨大,精度也非常高,有些据说能够达到厘米级别。这样的精度已经丝毫不亚于枪支和弓弩了,完全足以猎杀各种小型野生动物。



▲某平台展示的无人机坠箭精度测试

3

上一篇文章里军武菌提到了气枪偷猎伤人事件频发,与热成像设备的“白菜化”有很大关系。其实对于无人机坠箭,这样的问题也是存在的。



▲使用热成像在夜间坠箭捕杀野猪

目前,热成像观察设备已经成了很多小型无人机的标配,在空中就可以发现树林中活动或休息的野生动物等热源。但对于一些廉价无人机来说,准确判断热源的身份难度就比较大了。这些无人机很可能只能观测到一团白色或红色,飞手再对着热源丢下坠箭,即可将目标射杀。



但问题是,如果树林中有当地居民散养的家禽、家畜,受保护的野生动物,甚至是进入山林活动的人,无人机能否有效在空中将其识别出来,避免误伤牲畜或保护动物,甚至误伤他人?

目前来看,很多使用无人机捕猎的人并不具备这种能力。





▲无人机坠箭已经造成大量事故

根据新闻报道,仅仅是今年8~10月,国内各地就已经发生了多起利用无人机坠箭射杀家养禽畜的案件,包括家猪、牛、羊、马、骆驼等牲畜,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都有被射杀的情况,给当地居民和国家野生动物资源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





▲被无人机坠箭射伤射杀的牲畜

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无人机坠箭伤人甚至杀人的新闻报道,但以这种趋势来看,将来出现此类事件估计也是难免的。威力如此巨大的坠箭,扎到人身上绝对是非死即残,比之前我们讲的高压气枪要危险得多。



也正是出于这种原因,目前国内已经有地区开始将无人机坠箭明确列入禁止使用的捕猎工具。不过,目前此类工具依旧还能在互联网上不受管制的大量销售,很多商家甚至会出手完成改装的无人机,到手就能直接“下货”!



使用这种无人机坠箭的人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拥有执照合法捕杀野猪的护农队,没有相关资质和许可的偷猎者,以及利用坠箭杀死牲畜盗窃的犯罪分子。后两者自然是犯罪行为,但即使是合法的护农队,也频繁被曝出管理松懈,打着“护农旗号”非法捕杀保护动物的乱象。



使用无人机盗猎的行为不仅会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还可能会对当地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对于这种威力巨大,而且难以辨认猎物身份,存在显著风险的军事化新型捕猎工具,军武菌觉得是很有必要加以规范和管制的。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