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夫妇抄底美国地产,更关心资产能否代代相传(图)

2018年,在北京SOHO大楼里,记者问了潘石屹最后一个问题:“你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是怎么样?这个国家怎么样?”潘石屹脱口而出:“我希望最重要的是要让守法的人有安全感”。

如今十年已过大半,法治社会稳步推进,而潘石屹、张欣夫妇却离开了中国,把事业重心转移到了美国。



这是一场从十年前就开始计划的转移。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的十年前,潘石屹夫妇就开始筹划在全球设立家族办公室,最终将地点选在了美国。

目前该家族办公室管理的资金约50亿美元,规模不算特别大,但也与张欣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对应。张欣曾说,她不在意规模,更关心“资产能否代代相传”。

与王健林、许皮带、王石等一众地产大亨齐名的潘石屹,为什么会在十年前房地产大火的情况下选择逐步转移市场呢?

因为他精明,或者说是风险意识特别强。

潘石屹在国内主要是做商业地产的,因为他觉得商业地产的风险要比住宅地产更低。

住宅地产是卖给老百姓的,要是爆雷出了事情,老百姓闹起来不好收拾,开发商要承担的责任更大。比如许皮带,现在就要承担自己种下的苦果。而商业地产是卖给企业的,企业很少闹事,闹起来能量也不大。

严阁老有云:“自古都是种田的造反,没听过商人能够反了天的”。

正是这种超强的风险意识,让潘石屹、张欣夫妇选择了早早规划,才能如此顺利的资金出海,去美国继续房地产事业。

近日,潘石屹、张欣夫妇家族办公室旗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Closer Properties宣布,已通过现金交易购得位于纽约曼哈顿上东区、东79街与列克星敦大道交界的五个相邻地块,交易总额6250万美元。

这些地块都位于曼哈顿黄金地段,紧邻地铁4、5、6号线,步行可达中央公园、博物馆区及高端商业配套,天然具备抗周期与保值属性。

这些地块和上面的建筑估值在1.2亿美元左右,原主是一家破产的投资公司,因为贷款没还,被潘石屹、张欣夫妇用约5折的价格拿下,算是抄底成功了。

他们准备在2026年把房子拆了,“充分利用30年的房地产开发经验”,原址重建一整栋大楼,底层建商业,上层建豪华公寓,有点美国版SOHO的意思。

与SOHO中国时代高周转、高杠杆的扩张模式不同,潘石屹、张欣夫妇的这次美国地产的首次出手,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稳健。

所有收购都用现金支付,融资杠杆严格控制在40%以下。不是一味追求规模扩张,死命加杠杆,“人有多大胆,就敢贷多少款”,转变为“稳健推进,风险可控”的地产开发模式。

毕竟也是见过大风大浪了,没有了那种就是要一夜暴富,坐上首富位置的激情和壮志,更多的是考虑资产的稳健增值,能够安安稳稳地传给子孙后代。

这是十年来,由于潘石屹、张欣夫妇不断把事业重心转向海外,引来了许多网友们口诛笔伐,好像这些钱是他们的一样。夫妇俩也获得了李嘉诚式的待遇——“不要让潘石屹跑了”。

越是这样喊,就会跑得越快。

很少有人会去了解,其实到2012年,SOHO中国的收入就已经见顶,销售团队解散,转型成为了包租公。商业地产的那一套玩不转了,人总得往前看,总得找出路吧?

于是从自2014年起,SOHO中国便开启了卖资产换市场得进程,潘石屹本人在2023年更是密集卸任14家关联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等职务,逐步从国内企业经营中抽身。

对于许多关注中国企业家出海转型的人而言,潘石屹、张欣夫妇的案例有着象征意义。

从卖资产换市场、到建立家族办公室,再到以投资人身份重新进入熟悉的地产领域,这对夫妻完成了从“民营企业家”到“家族资本家”的完整转身。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