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20年前空客,欧洲得拿市场换中国技术”(图)

“无人机、电视、机器人……一股来自中国的科技产品浪潮正席卷欧洲。”

法国知名新闻周刊《快报》(L'Express)11月3日发表的一篇评论文章,凸显出中国科技产品迅猛崛起给欧洲市场带来的震撼。

作者指出,中国正通过持续创新,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推出各类高科技产品,在多个细分市场抢占份额甚至成为龙头,中国企业已从“世界工厂”转型为创新驱动的科技力量。与此同时,欧洲因内部消费乏力、产业政策不足,面对中国科技产品浪潮显得疲于应对,未来可能得拿市场来换中国技术。

2016年,当保罗·法尔奇奥尼(Paolo Falcioni)第一次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时,这个创办于1992年的消费电子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参展商寥寥无几,只占用一个展厅。

而今年3月,这位欧洲家电制造商行业主要协会APPLiA的总干事再次前往这座中国超级城市时,场面已今非昔比。该展会如今被业内专家视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子展之一,与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CES)和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IFA)齐名,占据了整整16个展厅,充满了活力四射的中国品牌。



2025年3月22日,上海,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 IC Photo

“这充分显示出,过去十年间,互联互通、人工智能及其相关领域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法尔奇奥尼感叹。

文章写道,中国早已摆脱“世界工厂”的标签。如今,中国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创新,推出技术含量极高、价格却极具竞争力的产品。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还拥有一套完善的市场营销战略。

“直到不久前,还没有多少人知道中国品牌,”战略与运营咨询公司DNG创始人文森特·雷德拉多(Vincent Redrado)回忆说,“过去,中国工厂主要为欧洲公司代工,再由后者贴牌销售。”

如今,这些生产基地扮演起双重角色:既继续为他人制造产品,又打造自有品牌产品线。

“整个产业生态在地理上高度集中,尤其是在深圳。科研、制造与投资的紧密联系带来了惊人的反应速度。”法国消费电子产品分销公司Innov8集团创始人斯特凡·博博(Stéphane Bohbot)说。该集团每月都会从中国发掘新电子产品,推荐给法国主要零售商如Fnac-Darty、Boulanger等。

在欧洲,中国品牌正在席卷各个细分领域。无论实体店还是电商平台,都能看到中国高科技产品的汹涌攻势。

蒙田研究所欧洲项目负责人弗朗索瓦·希米茨(François Chimits)表示,中国工业投资活跃、产能巨大,超越国内市场消化能力,企业正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

从大疆的无人机、TCL的电视,到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和韶音的耳机,几乎所有细分领域都有中国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甚至拿下第一。

“在电视领域,TCL已对日本品牌构成严重冲击。在冰箱或洗衣机领域,他们的部分产品可与欧洲品牌抗衡。空调和小家电领域也是如此。”法国家居与家用设备贸易联合会秘书长让 - 夏尔·沃格利(Jean-Charles Vogley)说道。



3月21日,上海,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一名外国参观者在拍摄产品。 视觉中国

曾经的运动相机霸主GoPro,正逐渐被中国品牌影石逼得节节败退。在西班牙,Cecotec在咖啡机销售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十年前成立的石头科技已成为扫地机器人行业的标杆企业,并不断申请专利。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些公司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一位法国行业协会的前负责人表示,“除了工业机器人领域,它们几乎都已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专注于智能手机、消费电子产品,且近年涉足电动汽车领域的巨头小米,为这些中国企业铺平了道路。

“小米的发展历程证明,中国企业有可能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在此之后,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逐步形成,又催生出无数新玩家。”斯特凡·博博说。

面对这股浪潮,欧洲的应对显得力不从心。

“我们不能自欺欺人:能源危机之后,欧洲正陷入巨大困境。”弗朗索瓦·希米茨说,“尽管有德拉吉报告出台,但我们距离出台真正支持本土产业的强力政策仍相去甚远。”

至于未来的出路,文章认为,这或许在于同中国建立新型合作关系:一如20年前的空客那样,通过技术转让换取市场准入。

只不过这一次,方向颠倒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欧盟希望中企以技术换市场的小算盘打了许久。今年2月,欧洲一项研究就炒作称,欧洲可能需要通过制定法规等方式,要求中国电池制造商转让技术以换取国家援助,否则欧洲可能成为中国电池制造商的“组装厂”。

就在上月,彭博社的一篇报道披露,欧盟正考虑出台新规,要求在欧投资的中国企业满足特定条件才能进入当地关键市场,包括强制转让技术、使用一定比例的欧盟商品或劳动力、在欧盟境内实现产品增值,甚至可能强制组建合资企业,以增强自身产业竞争力。

但分析人士担忧,欧盟这份所谓效仿中国的“保护主义策略”,将目标对准中国,很可能引发反制,进而损害双方仍至关重要的贸易关系。

至于欧方所谓“强制技术转让”的无端指控,新华社曾指出,事实上,中国没有任何法律规定外国企业必须转让它的技术给中国合作伙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技术转让,完全依据契约,是市场主体自愿交易的结果。中国在特定领域的合资和股权比例限制等要求,是中国和世贸组织成员谈判的结果,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这是多数国家都采用的做法,和强制技术转让没有关系。

中方也早就此强调,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采取了众多强有力的措施保护国内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中欧双方建立了知识产权工作组机制。通过这一机制,中欧双方一直保持着有效沟通,在诸多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
Advertisements
评论人:tschus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欧洲不是没有技术,而是缺少产业链。说白了,一个特种螺丝,因为缺少利润,欧洲不会有人去做,但这可能就让一个产品胎死腹中。但中国凭着全工业链,高低搭配,就能做。欧洲掐死自己的是高昂的原材料成本和日益提升的底层工人工资。全民都要做高端的组织行政工作,脱实向虚。欧洲在当今的世界分工中,无原料,无技术,无人力,除了每年发一下诺贝尔奖,毫无影响力。
2025年11月04日21:54
评论人:魔王 [☆★语妙天下★☆]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中国可以靠自己的全产业链优势把其他国家的工业制裁到半身不遂,然后靠AI和工业机器人超车。稀土只是中国全产业链优势的其中一个代表而已,别的牌多的是。
2025年11月04日22:25
评论人:dingding6 [☆★声望品衔7★☆]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中国每年的几百万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可不是白吃饭不干活的,现在终于看到了高科技井喷式的大发展了。
2025年11月04日22:54
评论人:学好学坏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
2025年11月04日21:45
评论人:jeffinvade [★★声望品衔9★★]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刚买了个电视,海信的比三星的便宜200,specs 还更好
2025年11月04日21:40
评论人:yaoyaogo [☆打狗棒☆]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最重要的是军事上打不过。不然欧美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转折点在印巴空战印拉胯的一败
2025年11月04日22:37
评论人:tomtangwws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2楼:难得你为中国说句公道话,给你点个赞。
2025年11月04日23:21
评论人:LLC [★★逗粉红玩★★]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吹牛逼。有什么技术欧洲没有?光刻机?高级镜头?精密机床?
2025年11月04日22:33
评论人:airswingman [☆南蛮不是汉☆]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新闻来源: 观察者网 🤣🤣🤣🤣🤣🤣🤣🤣🤣
2025年11月04日22:26
评论人:戒律暗牧 [★★声望品衔9★★]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今年中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升至第10位,源自观察者网报道
2025年11月04日21:32
评论人:daoshi5179 [★低熵体★]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问题是就算中国把民用技术给了欧洲,欧洲的生产成本也会远大于中国,欧洲人工贵,产业链不完整,所以欧洲要了技术也没用啊
2025年11月04日23:43
评论人:pillow [☆品衔R4☆]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9楼:沒有低廉能源和广泛基建,沒有人力成本优势,产品就没有竞争力。欧洲可以设置任何门槛,结果无非就是所有东西都比其他地区贵,最后欧盟要么形成贸易黑洞要么因一些国家不甘于忍受高物价而瓦解
2025年11月04日23:08
评论人:oldoldcandy [☆★坐路牙吃大瓜★☆]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這就是進步..🤣🤣🤣
2025年11月04日23:38
评论人:戒律暗牧 [★★声望品衔9★★]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5楼:前半部分说的很对,后半部分夸张了
2025年11月04日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