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最近美国媒体却罕见地对这款昔日“空中王者”展开了集中批评,披露了其存在的四大突出问题,包括惊人的使用成本、老旧落后的航电系统、严重不足的作战半径,以及低到令人震惊的任务可出动率。
这一系列报道,不仅揭开了F-22光环背后的现实困境,也折射出美国空军在高端装备领域面临的深层危机。

【F-22猛禽第五代隐身战斗机】
首先,F-22最为人诟病的是其堪称“天价”的购置与运营成本。据美国媒体《AeroTime》 披露,虽然F-22单机“飞离成本”被标注为1.43亿美元,但这仅是生产环节的冰山一角。
整个F-22项目总投入超673亿美元,涵盖研发、测试与生产所有环节,最终产出195架战机(含8架原型机),折算后单机实际成本高达3.34亿美元,远超F-35的同期造价(含发动机飞离价格1.2亿美元),使其成为全球最贵的现役战斗机。

【F-35飞离价格如图所示,不含发动机价格8900万美元】
更糟糕的是,F-22并没有因量产形成经济效益,反而因停产陷入成本越来越高的“恶性循环”。据美国政府问责局(GAO)的数据显示,F-22每小时飞行成本达8.53万美元,是美军现役战机中维护成本最高的机型之一。
而美国媒体《Simple Flying》指出,这是因为2000年代关停的生产线无法在不投入巨资的前提下重启,备件只能依赖原有供应链。
这就导致F-22既无规模效应可谈,又面临断供风险。这种造不起、用不起、修不起的困境,让F-22从诞生起就被贴上了奢侈品标签,也限制了其后续改进的投入空间。
除了经济负担,F-22在技术迭代中逐渐也显露出老态,航电系统的落后与协同作战能力的缺失尤为突出。

【F-22采用的“宝石柱”航电架构】
作为上世纪90年代设计的第五代战斗机,F-22虽开创了隐身与超机动结合的先河,但其航电架构却未能跟上近20年的技术发展,既缺乏模块化升级能力,也无法与后续机型形成高效协同。
美媒指出,F-22的目标探测与数据传输系统仍停留在单机作战思维,没有一套能与F-35 等其他型号飞行平台共享目标信息、态势感知数据的通用数据链,更无法直接接入己方部队或盟军部队的作战网络。

【F-35采用的MADL先进数据链与F-22采用的IFDL机间数据链对比】
更关键的是,由于停产超过14年,F-22错过了五代机后期的模块化升级浪潮,航电系统的改造需对原有架构“大动干戈”,难度与成本远超从零研发的新机型。
而除了技术短板之外,F-22的作战半径也成为其在亚太地区的致命劣势。
这款战机的设计初衷,是冷战时期在欧洲大陆对抗苏联空军,战场范围小、北约基地密集,因此未对航程做过高要求,其无副油箱的内油作战半径仅850公里,即便挂载两个 600加仑副油箱,也仅能延伸至约1389 公里。

【F-22的作战半径如图所示,内油作战半径仅450海里,即850公里左右】
但如今美军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当战场环境变为广袤的亚太地区时,F-22的航程就显得捉襟见肘。
美媒担忧,在与中朝等国的潜在冲突中,F-22若从关岛或日本基地起飞,途中必须依赖空中加油。然而,在歼-20等敌方五代机活跃的高强度对抗空域中,加油机本身属于高价值目标,极易成为攻击对象。
更矛盾的是,挂载副油箱虽能延长航程,却会大幅增加F-22的雷达反射截面积,直接抵消隐身性能,因此,F-22陷入了要么飞不远、要么藏不住的两难境地。

图:F22挂副油箱不隐身
一系列问题最终集中体现在战备状态上,F-22的真实可出动率已跌至危险水平。据美国《Air & Space Forces Magazine》披露,2024财年F-22的“任务能力率”(即能执行至少一项作战任务的战机比例)仅为40.19%,较2022年的57.4%大幅下滑,这一数据不仅低于美军战机平均水平,更创下该机型列装以来的新低。
美媒分析,可出动率暴跌的核心原因,是机体老化+备件短缺的双重挤压。一方面,F-22 的机身结构、隐身涂层已进入高维护期,尤其是隐身涂层易受环境影响剥落,需频繁更换,而维护流程复杂且耗时。
另一方面,停产导致备件供应链萎缩,部分关键部件需拆东墙补西墙,甚至依赖老旧原型机的库存,进一步拉低了战机的可用率。
不过,美媒也提到,F-22并非已走到“终点”,一项总额80亿美元的升级计划,正为其“续命”。
按照《大众机械》杂志的描述,此次升级计划,将重点解决三大核心问题:首先是加装新型红外防御系统(IRDS),该系统能实时探测来袭导弹的红外信号,结合机动规避与电子干扰,大幅提升F-22在高强度空战中的生存能力。

【正在测试IRDS系统的F-22战斗机】
其次是研发隐身低阻副油箱,通过特殊气动设计与隐身涂层,在增加航程的同时,将雷达反射面积的增幅控制在最低,解决此前航程与隐身不可兼得的难题。
最后,升级计划还将针对性改进航电数据链,尝试建立F-22与F-35的有限数据互通,逐步打破两者的信息壁垒。
综上所述,F-22面临的四大困境,是美国新旧装备青黄不接的一个缩影,F-22能否通过后续升级破解困境,不仅关乎美国空军的战斗力,也将对未来亚太地区的战略平衡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