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004的高度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福建舰表现太出色
去掉DDG-1000这个样子货,055还真就是全世界最大的驱逐舰,背后是其他国家驱逐舰发展长期停滞,国内为搭载四面沉重相控阵雷达和112个850毫米垂直发射单元,并拥有31节航速所进行的调整。004以推测11万多吨的排水量登顶全球,虽然还没证实,但摒弃美国海军吨位限制,开辟更大尺寸以容纳全新舰载机,也是大势所趋。轰-20前两天刚刚聊过,大概率不可能超过图-160高达275吨的身形,甚至能不能超过B-2A,将最大起飞重量推高到200吨都不好说,基本无缘“全球最大轰炸机”。

▲硕大的055造就了强悍的性能
相比之下,运输机作为有相应需求,技术也没有隐身轰炸机那么复杂的领域,要不要超越安-124真的很模糊。如果是“九.三”阅兵之前,答案基本是否定的,但当“惊雷-1”、鹰击-91和东风-61等,惊掉一地眼镜的战略装备集体登场,“空军暂时没有跨洲际战略运输需求”的说法,就不太有说服力了。但洲际运输机不是大白菜,高昂的研发、采购和使用成本,仅仅用一个“进行战略准备”的名义,也是交代不过去的。

▲以鹰击-61为代表的一系列战略武器,代表了国内的发展理念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基本不惜成本,再加上航空技术的进步,才在冷战末期推出了安-124和C-5A。前者是苏联为突击欧洲平原准备,快速向前部署装甲部队所准备的航空平台,C-5A则是美国增援欧洲,跨洲际运输主战坦克的主力。以T-72为标准,安-124可以搭载两辆全战斗状态的坦克,从乌克兰(当时是苏联坦克主要生产基地)直飞中欧。C-5A理论上可以一次性运输两辆M1A2,但跨越大西洋的距离、气象条件,使得满载状态的C-5A很危险,单次搭载一辆才是绝大多数情况。

▲运输主战坦克是洲际运输机的主业
因此,尽管安-124和C-5A现在被赋予了别的任务,但两者诞生时最重要的任务,都是快速运输主战坦克。国内现在当然也有这种需求,但受新式100坦克落地的影响,运-20B可以轻松承担这项任务,不会像之前投送99A那么吃力。在这种情况下,国产洲际运输机想要落地,就必须要向外拓展。问题在于,出国或者跨洲际投送目前还没有着落,毕竟巨型运输机不同于航母,需要高标准机场才能保障使用,不是随便找块地方就能起降的。

▲运-20B目前是够用的
但要说完全用不上,也不至于。前几天美国向印度交付新一批AH-64E武装直升机时,就是租借了乌克兰的安-124。不少人因此想起了,之前国内向塞尔维亚交付FK-3和红旗-17E时,因为没有巨型运输机,不得不出动六架运-20A,辗转飞往欧洲的场景。更重要的是,随着运-20B量产,国内运输机产业已经没有大项目了,这意味着辛苦培养的产业人员将不得不闲置,不仅浪费无可估量的人力资源,更将导致整个产业水平退化,这也就是国内这几年上马大量无人运输机项目的原因。但要真想解决问题,开发国产洲际运输机才是最有效的办法。

▲向印度运输AH-64E的安-124
运输机是个很耐用的机型,冷战时期美苏在现役装备并未落伍的情况下,高度迭代运输机型号,主要就是为了维持人才队伍。国内这几年发展很快,已经开始面临类似局面。从这一点来说,国内基于运-20B更进一步,研发堪比安-124的洲际运输机,甚至衍生出不逊安-225的特种平台,概率还是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