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披露中国曾胁迫英国大学放弃新疆人权研究(组图)



图像加注文字,劳拉·墨菲教授表示,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她的学术自由被牺牲。Article InformationAuthor,达米安·葛拉玛提卡斯(Damian Grammaticas)Role,BBC政治事务记者

一份BBC取得的文件显示,中国曾对一所英国大学展开长达数年的骚扰与恐吓行动,企图迫使该校暂停涉及人权议题的研究。

根据文件,谢菲尔德哈伦大学(Sheffield Hallam University)在中国的员工受到自称属于中国国家安全部人员的威胁,要求该校终止相关研究。

此外,在长达两年多的威胁和恐吓活动中,中国还封锁了该大学的网站访问,影响其招收中国学生的能力。

该校于2024年7月的一封内部电邮中写道:“在中国维持业务与发表研究成果,如今已经不相容。”

BBC获悉,当英国政府得知此事后,时任外相戴维·拉米(David Lammy)曾向中国外长发出警告,表示英方绝不容忍任何打压英国学术自由的行为。该问题有向中国最高级别的教育部门官员提出。

中国方面试图阻止的是人权与现代奴役制教授罗拉·墨菲(Laura Murphy)所领导的研究。该研究聚焦于新疆维吾尔穆斯林群体遭受强迫劳动的指控。

中国一直强烈否认对维吾尔族实施反人类罪或种族灭绝的指控。

2024年底,在中国政府持续施压及另一宗诽谤诉讼压力下,谢菲尔德哈伦大学决定不发表墨菲教授团队的最终研究报告。

到了2025年初,大学管理层告诉她,不得继续进行关于中国供应链与强迫劳动的研究。

墨菲教授随后对学校提起法律诉讼,指责其未履行保障学术自由的义务,并根据资料查閱权(subject access request)要求学校交出相关内部文件。

她向BBC表示,取得的文件显示,学校曾“直接与外国情报机关谈判,用我的学术自由换取进入中国招生市场的机会”。

“我从未见过如此明显的证据,显示一所大学会为了确保中国学生学费收入而做出这样的妥协。”

谢菲尔德哈伦大学目前已向墨菲教授道歉,并允许她恢复研究。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维吾尔族是中国西北部新疆地区规模最大的少数民族。

校方发言人表示:“当时决定暂停墨菲教授的研究,是基于对一系列复杂情况的理解,包括我们无法取得必要的职业责任保险(indemnity insurance)。”

学校补充,希望“明确表达我们承诺支持她的研究,并重申我们在法律框架内保障言论自由与学术自由的立场”。

但英国大学学院工会(UCU)秘书长乔·格雷迪(Jo Grady)批评:“谢菲尔德哈伦大学似乎为了迎合外国政府试图噤声自己的教授,这令人极度忧虑。”

她说:“鉴于学校显然曾涉入审查行为,现在它必须说明将如何确保学者能自由研究,并保护其免受外国势力干预。”

英国政府发言人告诉BBC:“任何外国势力在英国境内进行恐吓、骚扰或伤害个人的行为,英国政府都绝不容忍。政府在得知此案后已向北京明确表达立场。”

事情的开端原本截然不同。

2021年,墨菲教授发表一份关于维吾尔族人在太阳能产业中被强迫劳动的报告,谢菲尔德哈伦大学海莲娜·甘迺迪中心(Helena Kennedy Centre, HKC)的主管曾致信祝贺她:“这是HKC历史上非凡的一刻……我们为这项研究感到极为骄傲,它真正揭示了中国对维吾尔人权的公然践踏。做得好,罗拉!”

接下来数月内,她的研究单位又陆续发表了四份报告,涵盖汽车零件与服装棉料等产业,尝试追踪供应链来源,指出可能涉及新疆强迫劳动的商品仍有流入西方市场。

中国方面一再否认此类行为存在。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对BBC表示:“谢菲尔德哈伦大学的海莲娜·甘迺迪中心发表多份虚假报告,内容存在严重错误。”

它还补充说:“有证据显示部分作者曾接受美国机构资助。”



图像加注文字,与BBC分享的内部文件显示,该大学面临压力。

墨菲教授告诉BBC,她职业生涯曾获得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的资助,用于研究奴隶叙事;司法部与国际开发署(USAID)的资助,用于研究新奥尔良的人口贩运问题,以及美国国务院及英国外交部的研究资助,用于研究中国问题。

中国大使馆则坚称,墨菲报告中有关“强迫劳动”的指控“经不起基本事实查核”,并指责“该中心虽然自诩为学术机构,但实际上却沦为反华势力散布政治化和虚假信息的工具。”

早在2022年,该大学就意识到自己会受到中国的批评。

BBC曾閱读一封2022年8月校方内部电邮,其中写道中国外交部发声明谴责该校是“反华言论的声名狼藉先锋”。

电邮指出,该校2018年曾录取500名中国学生,但疫情期间人数骤减,至今未恢复。校方担心,中国政府的批评可能导致潜在学生与中介“抵制”。

文件显示,2021至2022学年,该校从中国与香港共获380万英镑收入。

2022年8月,“中国暂时封锁”了该校供中国学生报读前报考英语语言测试的网站。

接下来两年,压力不断升级,导致校方在2024年5月的一封电邮写道:“由于墨菲教授领导的研究涉及中国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遭受迫害的指控,大学持续开展对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学术活动会有风险。”

2024年12月9日的内部《风险摘要》详述了事件经过:

2022年8月,中国全面封锁该校网站,并切断了电子邮件通讯。这导致准备赴英就读的中国学生无法登录注册网站、安排接机或查询课程资讯。

学校承认,这对招生造成“明显负面影响”,并预期“2024/25学年将进一步下滑”。

而在2024年,恐吓正式开始。



图像来源,UK Parliament

图像加注文字,甘迺迪表示,英国大学容易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

2024年4月18日的一封内部电邮写道:“北京那边情况突然紧张起来。”

《风险摘要》指出,有“三名国安人员”拜访了该校驻中国办公室。

一名当地工作人员被“就香港研究中心的研究和未来发表的论文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盘问”。

“盘问的语气充满威胁,并明确要求停止研究活动。”

另一场拜访中,国安官员声称学校网站被封锁,是因为该网站上有维吾尔研究内容。

最终,2024年9月的文件记录写道:“当学校决定不再发表中国强迫劳动的最终报告后,国安部门立即改善关系,对员工安全的威胁似乎解除。”

校方表示,这些内部通信须放在整体背景中理解,并不代表校方政策。

令局势更复杂的是,该校的强迫劳动研究实验室(Forced Labour Lab)于2023年12月发表了一份关于服装供应链的报告,其中提到香港服装供应商盛泰集团(Smart Shirts Ltd)。该公司随后提起诽谤诉讼。

伦敦高等法院于2024年12月初步裁定,该报告确实构成“诽谤”。

案件的全面审理尚未展开。谢菲尔德哈伦大学届时将对该公司的指控进行辩护,但大学的保险公司已告知,与整个社会与经济研究所相关的“任何诽谤、诋毁或中伤”索赔均不再受理。

此时墨菲教授的国际声誉已逐渐提升——她的研究被英国、加拿大与澳洲国会引用。2023年底,她曾暂时离职,赴美国国土安全部协助执行《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

她离职期间,随着中国压力与诉讼缠身,学校于2025年初决定关闭她的研究单位。

2024年8月的一封电邮写道:“尽管外部资金持续支持,我们仍决定终止该研究,以维护学校利益。”

邮件又说,不发表最终报告的目的,是希望“减少外界对校方运作的进一步审视,从而解决相关的义务问题”。

但拒发报告违反了与资助机构的合约条款。学校最终决定关闭整个单位并退回剩余资金。校方辩称,研究组在外部合约结束时解散是正常做法。

墨菲教授于2025年初返校后,学校告诉她,由于“企业保险状况……以及我们对在中国和英国工作的同事的关怀义务,大学决定不再继续她对中国供应链和强迫劳动问题的研究。”

她进行的任何校外活动也需审查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图像加注文字,雪菲尔哈伦大学表示,中国已不再是该校重要的生源市场。

为了继续她的研究工作,墨菲教授提起诉讼,并向大学提交了查閱申请,要求其提供相关的内部文件。“他们对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其他成员的关怀义务呢?”墨菲教授告诉BBC。

“学校遣散了我的整个研究团队,赶走他们,把资金退回,完全不顾那些与我们合作的人的感受,关闭了整个计划,其中许多是维吾尔裔人。”

她补充:“只要英国大学体系像现在这样资金严重不足,就永远容易遭受这类外部压力攻击。”

在获得学校的道歉与保障学术自由的承诺后,她目前暂停诉讼行动。

她的案件依据2023年《高等教育言论自由法案(Higher Education Freedom of Speech Act 2023)》,该法要求大学保障职员的言论与学术自由。

其律师事务所利·戴(Leigh Day)主张,学校以保险不足及对员工安全“未指明”的担忧,不能赋予大学限制自由的特权。

该律所事务所认为,禁止针对特定国家的研究是违法的。

大学发言人强调:“为免误解,此决定并非基于商业利益考量。事实上,中国并非我们主要的国际学生来源。”

2024/25学年,该校仅录取73名中国学生。

中国大驻英使馆则回应说:“目前在英中国学生超过20万人,中国是英国最大留学生来源国。教育合作已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推动力。”

以该中心命名的英国海莲娜·甘迺迪女男爵(Baroness Helena Kennedy KC)表示,英国大学“容易受到”来自中国的压力,因为“招收中国学生是应对大学面临的财政危机的一种方式”。

她补充说:“若我们看到学校开始对研究范围设限,这就应该引起警惕。”这位工党议员本人也曾因批评新疆问题而遭中国制裁。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