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重蹈立陶宛覆辙 爱沙尼亚卡了台当局两年(组图)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中国大陆过去对立陶宛的反制令欧洲记忆犹新,台当局在爱沙尼亚设立‘代表处’的计划因名称问题而受阻。”11月3日,《日经亚洲》援引多方消息来源报道称,爱沙尼亚和台当局在其首都塔林设立所谓“代表处”的计划陷入僵局,这凸显了台当局与欧洲在关系上的困境。

早在2023年,爱沙尼亚政府就宣布将同意台当局在该国设立“代表处”,但两年后,据知情人士透露,由于名称上的分歧,这一“代表处”的设立仍然受阻。据悉,台当局妄图效仿其在另一个波罗的海国家立陶宛曾使用的名称,获许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而爱沙尼亚则担心遭到中国大陆的反制,坚持要求使用“台北”这一名称。

“要求爱沙尼亚使用与立陶宛类似的名称是行不通的。”一名知情人士认为,此前中国大陆反制立陶宛时,德国为了欧盟单一市场曾介入过,但如果爱沙尼亚效仿立陶宛,恐怕很难从其他欧盟成员国那里得到任何帮助。

报道认为,无论台当局使用何种名称,其开设“代表处”的做法都可能会激怒中国大陆,而若以“台湾”名义设立,或将引发更强烈的反应。此外,这一事态发展也凸显出台当局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台当局屡屡尝试在国际舞台上“刷存在感”,谋求与多个国家签署贸易协议,但并没有多少国家愿意理会。《日经亚洲》10月12日曾报道称,几乎所有国家都对台当局态度冷淡,不愿推动与台湾地区的贸易协议谈判。种种迹象表明,由于担心激怒中国大陆,许多国家仍然对“加强对台关系”犹豫不决。



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街头 IC Photo

在《日经亚洲》就此事寻求评论时,爱沙尼亚外交部上周二称,“2023年内阁会议曾决定,爱沙尼亚将接受设立一个非外交性质的‘台北代表处’。截至目前,我们尚未收到任何开设‘代表处’的正式请求。‘台北代表处’在大多数国家都存在,其形式完全符合‘一中’政策,爱沙尼亚将继续遵循这一政策。”

而台外事部门并未直接回应有关问题,但也通过《日经亚洲》称,它们与爱沙尼亚在“各个领域”保持着“友好交流”。

目前,台当局通过其在拉脱维亚设立的“代表处”,负责处理爱沙尼亚相关事务。今年2月,爱沙尼亚国会议员克里斯托·恩·瓦加(Kristo Enn Vaga)曾连带一些防务企业代表一同窜访台湾,并炒作渲染无人机是双方合作应对所谓“中俄威胁”的重点领域。

此前,在波罗的海地区,立陶宛政府就曾频繁炒作涉台问题。2021年8月,立陶宛宣布将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同年11月,立方不顾中方严正抗议和反复交涉,允许台当局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此事导致中方宣布将中立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这场外交风波还导致立陶宛商品无法出口到中国大陆市场,中立关系自此陷入冰点。

在“设立台湾驻立陶宛代表处”一事的决定上,立陶宛总统瑙塞达的顾问当时澄清,总统并未参加开设“台湾代表处”的讨论。瑙塞达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立陶宛犯了一个错误,允许台当局以‘台湾’之名在首都维尔纽斯开设代表处,从而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应。”“我认为,错误不在开设‘代表处’,而是它的名称没有同我协调。”

2024年5月,立陶宛总统瑙塞达表示,台当局在该国设立的所谓“台湾代表处”应该改名,以稳定立陶宛与中国大陆的关系。



立陶宛总统瑙塞达 视频截图

欧洲智库中欧亚洲研究所执行主任马泰伊·西马尔奇克(Matej Simalcik)认为,虽然立陶宛遭到反制一事已是“过去式”,但这一事件也对其他欧洲国家起到了威慑作用,促使这些国家在设立类似机构时三思而后行。

国际危机组织(ICG)高级分析师杨威廉(William Yang)告诉《日经亚洲》,欧洲国家在与台当局接触方面总体上仍然保持谨慎,尤其是在可能引发中国大陆强烈反弹的问题上,例如允许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以及涉及到防务领域。

实际上,不仅在欧洲,台湾民进党当局妄图在世界其他地方“刷存在感”的行为也并未得逞。

1997年12月31日,南非与台当局断交,次日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与此同时,台当局在比勒陀利亚改设“联络代表处”,另在南非第一、第二、第三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开普敦和德班设置“联络办事处”。其中,驻德班和约翰内斯堡的两个“联络办事处”先后于1998年和2009年关闭。

自去年10月以来,南非政府强制要求台民进党当局所谓“代表处”于限期内迁出该国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并在政府官网将其改称为“台北商务办事处”。我外交部、国台办对此均表示赞赏。



位于比勒陀利亚的原台“代表处” 资料图

今年9月23日,台当局宣布,对向南非芯片出口实施限制。台经济部门还在一份声明中宣称,这是为了报复南非此前将台“代表处”更名、降级,以及缓发签证等相关作为,并声称此举已对其所谓“国家安全及公共安全的保障”构成危害。

然而,仅仅过了两天时间,台当局9月25日又宣布,基于所谓“外交考量”,经讨论,暂停对向南非芯片出口实施限制。

对于台当局短短几天内表演的这出“戏码”,美国彭博社称,这一“短命”政策,将台当局在关键技术出口领域“下黑手”后的“别扭不适”展现得淋漓尽致。

2023年11月8日,在当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彭博社记者曾向外交部发言人提问称,中国驻爱沙尼亚大使对一名爱沙尼亚议员表示,如果台湾在爱沙尼亚开设“代表处”,这位大使可能会离开爱沙尼亚。你能否证实?是否有更多信息?

对此,我外交部发言人当时回应称,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坚决反对任何建交国同台湾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反对任何支持“台独”分裂势力的行为。我们敦促爱方恪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庄重承诺,不得允许台湾设立任何官方性质的机构,切实维护双边关系政治基础。



台湾爱沙尼亚设处卡关 日媒揭内幕:「台北或台湾」名称谈不拢




台湾在爱沙尼亚设置代表处卡关2年,外媒报导双方就名称要使用「台湾」或「台北」而陷入僵局。画面为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资料照:shutterstock、达志)



波罗的海国家爱沙尼亚2023年宣布接受台湾在当地设置代表处,但至今2年过去,代表处仍无下文,日媒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台湾与爱沙尼亚官方就名称要使用「台湾」或「台北」而陷入僵局。

《日经亚洲》3日引述多名知情人士指出,台湾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设置代表处卡关,主要在于双方在名称方面意见不同,台湾希望按照先前「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的例子,使用「台湾」命名,爱沙尼亚担忧遭到北京报复,因此坚持使用「台北」命名。

《日经亚洲》评论,此事件凸显台湾在外交上面临的挑战,尤其先前才传出我国早与加拿大谈成贸易协议数月,但加国迟迟未与我签署协议,这些事件都凸显即便许多国家视中国大陆为战略对手、甚至是安全威胁,为避免激怒北京,它们在与台湾强化关系上仍显得犹豫。

一名消息人士透露,「要爱沙尼亚和立陶宛一样使用相似的名称是不可能的」,「立陶宛之所以能从后续的困境中活下来,是因为中国大陆做得太超过了,迫使德国起身捍卫,但捍卫的不是立陶宛,而是这个(欧洲)单一市场。如果爱沙尼亚试图效法立陶宛,他们几乎不可能从其他国家获得任何帮助」。

2021年我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Vilnius)开设「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后,立国遭遇北京经济制裁,北京还降级双边外交关系,驱逐立陶宛驻北京大使。

斯洛伐克智库「中欧亚洲研究所」(Central Europe Institute of Asian Studies)执行主任西蒙尔契(Matej Simalcik)解释,北京当时将供应链武器化来胁迫立陶宛,包括威胁德国企业,若产品还想进入中国市场,产品就不得使用立陶宛供应的中间材料。不过这样的胁迫已经不只是中、立两国之间的纷争,反而演变为更大的问题,因为这挑战了欧盟成立的基本原则—商品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通,威胁欧盟单一市场的整体性。

西蒙尔契认为,北京可能从立陶宛的经验中学得教训,可能采取不同策略应对爱沙尼亚,例如只锁定中、爱双边关系,将爱沙尼亚与整个欧洲分开,让爱国难以寻求支持,「尽管立陶宛已经从北京的施压中恢复,但这起事件也威慑其他国家」,让其他国家在设立台湾代表处时三思。

西蒙尔契表示,台湾自然会想透过不同名称来展现主权,包括命名台湾代表处等「象征性举措」,但他也强调台湾面临两难境地,是要继续陷在命名问题里,还是接受常用的「台北」来命名,以加强与爱沙尼亚、欧洲的制度、政治及经济联系,「不论代表处的名称是什么,在爱沙尼亚设立代表​​处、展现制度方面的动能,对台湾来说都至关重要」。

智库「国际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分析师杨晧暐(William Yang)也认为,太过强调代表处名称等象征性事务会妨碍近年来取得的进展,呼吁台湾关注能建立实质性合作的领域,例如在关键供应链方面合作。

针对报导,爱沙尼亚外交部表示,2023年爱国接受台湾设立非外交性质的台北办事处,「但至今我们还没有收到任何设立机构的请求」,「多数国家都有台北办事处,这完全符合一中政策,爱沙尼亚也会持续奉行」。

我外交部则强调,台湾与爱沙尼亚在各个领域都维持友好交流,两国在民主及人权方面有共同价值观。
Advertisements
评论人:ukzhutou [☆一枚老粉红☆]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核心利益。跟东大找台湾茬,就像你动动老美犹子的蛋糕试试看。
2025年11月03日2:50
评论人:和天下 [★看傻★]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武统台岛后那些与台所谓建交吃豆腐的国,均予限制往来
2025年11月03日3:08
评论人:逍遥世界 [☆兴我华夏☆]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回复5楼:这么看的话,台湾必须收回,不要扯什么民主自由。

2025年11月03日3:56
评论人:简单人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愛莎尼亞這種無原則小國肯定可以用錢買通。所謂喬不攏其實是錢不夠。如果民進黨繼續每年給艾莎尼亞8千億到1萬六千億新臺幣,愛沙尼亞一定會同意設立代表處。只是民進黨在過去十年已經揮霍儘台灣的血肉,現在對花蓮堰塞湖災民都無錢救濟,全臺近90処堰塞湖只能聽之任之,農民未來更是一片黯淡,台灣還有錢做凱子,給民進黨做大外宣麽?
2025年11月03日6:31
评论人:tschus [★品衔R6★] [个人频道] [个人动态]
爱沙尼亚全国人口不到台北大安区一半,但面积有一个半台湾大。这种国家说白了,一旦发生战争,由于俄罗斯对波罗的海港口的刚需,第一时间就没有了。而一旦中国对台湾动武,要么美国不参与,台湾政府灭亡,爱沙尼亚算是得罪中共,以后联合国和世界贸易肯定会被穿小鞋。要是美国参与,那俄罗斯也会想着往东动一动,那中共的意见估计就不是不赞成,而是军备支持了。不像立陶宛这种大安区人口这么多的国家,贿赂一下大安区居委会会长就行了,台湾在海外有的是钱,瑞士银行开个匿名帐户,密码告诉你自己去拿就行了。
2025年11月03日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