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马高管宣称,这款升级版F-35将以原价一半的成本,获得六代机80%的能力,力图延长F-35的服役寿命,同时占据六代机到来前的技术空档期。
听起来似乎很美好,只需要50%的钱,就能获得一款5.8代战机,性价比肉眼可见。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美媒报道截图)
目前,F-35已经有升级计划,按照规划,这次的Block 4升级能将这款五代机提升到全面实战能力的状态,整套升级计划包括了超66项改进,涵盖新雷达、新型弹药整合、数据融合增强、电子战系统强化,以及所谓“技术刷新3(TR-3)”硬件平台。
简而言之,Block 4 能让F-35成为究极完全体。但根据美国国会问责局2025年中发布的审计报告,该升级计划不仅成本已暴涨至165亿美元,还整体延期至2031年之后才能完成。
而在Block 4迟迟未就绪的同时,洛马又提出了5.8代战机升级方案,准备继续对F-35进行深度改装。
这次的目标是,将第六代战机的部分核心技术——如AI协同、传感器共享、新材料涂层与潜在动力改进——融入现在的升级计划中。
也就是说,并不是把Block 4升级停了,而是给这个升级包再叠加一个升级包。
而这完全是闹着玩的,因为后者建立在前者尚未完成的基础上,属于虚空叠罗汉,必然带来更高的成本和更长的升级时间。

(洛马)
而洛马这套方案最大的问题并不只是虚空叠加升级包,而是它与美国六代机项目本身的时间线是冲突的。
目前由波音主导开发的F-47,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阶段,预计将在2028年左右首飞,并计划在2030年开始小批量服役。
尽管F-47尚未公开实机细节,但五角大楼早已将其视为空军未来空战的中枢系统,并将无人僚机、AI协同、分布式传感、网络化作战等能力集成其中。
与此同时,中国的六代机项目已经遥遥领先,从目前节奏来看,中方大概率能够领先美国部署六代机。
洛马现在的一个卖点,就是说要在六代机服役之前,用一款5.8代战机,维持美国空军的代差优势,避免彻底落后于中国。
但是从时间轴来看,F-47预计2030年开始服役,而F-35的Block 4升级就要到2031年才可能完成。
这意味着,一切顺利的话,F-47会先于5.8代的F-35服役,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毕竟现在的Block 4都没有搞明白,已经延迟了5年,再叠加六代升级包,时间线肯定还要推迟,到时候即便真的升级成了5.8代战机,还能有多大的意义?

(F-35坠毁)
并不是说新的战机问世之后,前一代就必然淘汰,事实是,在五代机时代,四代机和四代半战机仍然是全球主流,这种趋势并不会在六代机时代改变,那意味着五代机以及五代半战机,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流地位。
而具体到F-35来说,已经卖给了很多国家,数量也非常大,进行升级还是比较划算的。
但是,F-35这款战机本身是否值得无限升级,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都知道,F-35为了满足各军种需求,从设计的时候就进行了大量妥协,导致体积臃肿、结构复杂、推重比不足等多重先天问题。
而且它是一个软件主导的系统工程平台,而不是纯粹的空优战机,这使得每一次升级都必须重构庞大的代码架构和传感器整合逻辑。
Block 4 就因为涉及过多系统耦合,一再遭遇升级死锁的技术问题,而现在又要在这个基础上塞入更复杂的系统,必将导致先天问题被进一步放大。

(美国六代机图片)
美国之所以一直折腾F-35,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F-22停产了,只能生产F-35,如果美国空军五年内就能拿到六代机,那么继续在F-35上进一步烧钱,甚至寄希望于这种先天残疾的机型对标六代机,就显得很蠢了。
所以,归根结底,这个事还是军工复合体的利益驱动。
F-35项目本身就是军工政治博弈的产物,而当洛马在六代机项目上败给波音之后,为了维持经济利益,必须得拿出新的方案找国会要钱,否则进入六代机时代之后,F-35一旦被抛弃,洛马就非常被动了。
而如果5.8带战机的升级方案通过了,吃个十年半年的不成问题,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把故事讲好,把饼画好,显然比战机升级的实际可行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