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在未来可能的中美冲突中,美国航母打击群必须学会在导弹与无人机密集打击中生存与作战,甚至迎着无人机蜂群和导弹雨冲过去,以完成战略任务。
美媒提到了一整套美军防御体系,包括宙斯盾系统、SM系列拦截弹、SPY-6雷达,还有各种近防炮、电子战系统,甚至是激光武器,并称这种分层防御的概念已在红海地区对抗胡塞导弹中得到实战验证。
文章认为,虽然中国的导弹威胁远比胡塞武装强大,但美军舰队可以通过AI驱动的目标追踪、网络化防空火力,逐步建立在敌方火力下“穿越蜂群”的能力。
这种表述本质上传递出这样一种信号,即美军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未来与中国的冲突,将是一次次高烈度、密集交火的极限战场,美国想要让航母发挥作用,就必须得付出代价。

(美媒报道截图)
所谓的“穿越蜂群”,说白了就是硬扛着导弹轰炸往前冲。
中国可能在战时对美军航母打击群发起的密集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齐射,同时辅以高速无人机群、自杀式攻击平台与电子干扰压制。
美媒的意思是,美军航母战斗群不应该躲着航母杀手走,以寻求回避这些打击,而是要准备好,在高强度防御与火力压制的掩护下,顶着解放军的火力向目标区推进,即使在损失一定舰艇的情况下,也要完成一些战略任务。
从操作角度看,这种强行穿越意味着指挥官必须承担极高风险,因为需要在自己的拦截手段耗尽之前,确保航母能够在仍然具备战斗力的情况下抵达任务区域。
这意味着,需要做好损失惨重,甚至是有去无回的打算。

(美国航母)
从目前中国的反介入体系发展来看,你要真的敢硬闯,肯定有把握让你全军覆没。
中国如今已经具备对美舰造成重大打击的远程火力体系,而且种类繁多,方式复杂。
首先是反舰弹道导弹,如东风-21D与东风-26系列,它们具备在中远程精确打击移动海上目标的能力。
其次是巡航与高超音速导弹,例如鹰击-18、鹰击-12、鹰击-20等型号,覆盖舰射、空射、潜射与岸基平台,飞行轨迹复杂、突防能力强。
除此之外,中国还有大量自杀式无人机与水面无人艇,能够通过群体智能编队协同、夜间低空突袭或雷达盲区包夹方式,对大型战舰构成饱和式压力。
而且还有传统但依然有效的手段,如重型鱼雷与智能水雷,依旧是威胁低速或受损舰艇的致命利器。
而最被忽视的,是中国强大的电子对抗与情报链体系,从高轨侦察卫星、岸基远程雷达到实时数据链接收系统,都为其导弹提供了稳定准确的目标锁定能力。
面对这种系统级杀伤网,选择硬冲的话,只能说美国军官失了智。

(东风-26)
美国海军当然有不少防御手段,能够构成多层防护网,但这些手段并不足以支撑其硬扛着中国的杀伤网冲锋。
之前在红海与胡塞武装的交火中,美舰确实拦截了多批来袭目标,但胡塞导弹飞行速度慢、数量少、精度有限,远不能与中国的战区打击能力相比。
而即便是对抗胡塞武装,最终不也灰溜溜地跑了?说明美国航母打击群的续航,连应对胡塞武装这种级别的对手都无法坚持多久,那么面对主场作战的中国,又拿什么冲锋呢?
对于美国海军而言,任何一层防御被突破,都可能导致舰队关键节点被摧毁。美媒似乎认为,只要能够突破,付出一定的代价是可以接受的,但现实中恐怕只有两个选项,要么老老实实躲一边去,要么在硬闯中被团灭。

(中国国旗和美国国旗)
因此,所谓“穿越蜂群”完全是一种为美国航母地位挽尊的幻想,不存在现实路径,甚至也不存在现实需求,很难想象什么样的任务需要让美军航母战斗群不得不顶着茫茫多的航母杀手也要硬闯,毕竟这不是中国打美国,美国没有退路了,不得不拼命。
难道美媒认为美国会为了日本、中国台湾当局、菲律宾这些货色玩命?
所以,这更多反映的是一种焦虑,眼瞅着航母对中国的作用的趋近于零,着急得不行,逐渐就失了智。
不过这种趋势还是值得注意的,以前美国是不怎么考虑挨打的,现在却连胡塞武装这种级别的对手都没办法应对,面对中国的军力提升,更是开始考虑美军损失惨重的情况。
过去他们从未认真设想过超级航母也会成为劣势一方,如今却对航母如何发挥作用陷入迷茫,甚至不得不提前为一些糟糕情景做心理建设,说明他们已经很清楚,想回避中国的杀伤力,已经不再现实。